[1] 黄安,杨联安,杜挺,等.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土壤养分综合评价[J]. 干旱区研究. 2014, 31(5): 819-825. [2] 王理德,王方琳,郭春秀,等. 土壤酶学研究进展[J]. 土壤. 2016, 48(1): 12-21. [3] 黄绍文,金继运,杨俐苹,等. 粮田土壤磷、钾养分的垂直分布特征[J]. 土壤肥料. 2001(4): 8-12. [4] 文波龙,任国,张乃明. 云南元阳哈尼梯田土壤养分垂直变异特征研究[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9, 24(1): 78-81. [5] 范士超,张海林,黄光辉,等. 不同间伐模式下杨农复合系统土壤养分垂直分布特征[J]. 华北农学报. 2010, 25(S2): 236-241. [6] 曹裕松,吴风云,肖宜安,等. 退耕还林对土壤养分含量及其垂直分布的影响[J]. 生态环境学报. 2016, 25(2): 196-201. [7] 郭明英,朝克图,尤金成,等. 不同利用方式下草地土壤微生物及土壤呼吸特性[J]. 草地学报. 2012, 20(1): 42-48. [8] 李林海,邱莉萍,梦梦. 黄土高原沟壑区土壤酶活性对植被恢复的响应[J]. 应用生态学报. 2012, 23(12): 3355-3360. [9] 徐炯志,潘介春,黄永祥,等. 四川省泸州市荔枝龙眼生产考察报告[J]. 广西农学报. 2013, 28(6): 25-29. [10] 鲍士旦. 土壤农化分析[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5: 30-107. [11] 万年鑫,郑顺林,周少猛,等. 薯玉轮作对马铃薯根区土壤养分及酶活效应分析[J]. 浙江大学学报, 2016, 42(1): 74-80. [12] 周伟,王文杰,张波,等. 长春城市森林绿地土壤肥力评价[J]. 生态学报. 2017, 37(4): 1211-1220. [13] 孙克刚,王亚莉,鹿智江,等. 油菜氮磷钾元素的需肥规律和施肥研究[J]. 土壤肥料. 2002(4): 35-37. [14] 罗珠珠,黄高宝,蔡立群,等. 不同耕作方式下春小麦生育期土壤酶时空变化研究[J]. 草业学报. 2012, 21(6): 94-101. [15] 王群,夏江宝,张金池,等. 黄河三角洲退化刺槐林地不同改造模式下土壤酶活性及养分特征[J]. 水土保持学报. 2012, 26(4): 133-137. [16] 文都日乐,李刚,张静妮,等. 呼伦贝尔不同草地类型土壤微生物量及土壤酶活性研究[J]. 草业学报. 2010, 19(5): 94-102. [17] 尚治安,李昱,杜治国,等. 湿润灌溉加速生土熟化研究[J]. 水土保持学报. 2001, 15(6): 132-135. [18] 李鸿恩. “生土”的农业生产特性及培肥措施[J]. 土壤肥料. 1990(4): 5-8. [19] 周晋丕. 机修梯田生土熟化的研究[J]. 中国水土保持. 1988(9): 42-45. [20] 谢英荷,洪坚平,周淑琴,等. 黄土丘陵区新造田培肥熟化高产技术措施的探讨[J]. 水土保持学报. 2001, 15(4): 126-128. [21] 叶协锋,杨超,李正,等. 绿肥对植烟土壤酶活性及土壤肥力的影响[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3, 19(2): 445-4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