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规范[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3:81 修改 [2]陈阳,陆春菊;南宁雷达责任区强对流天气的气候统计特征分析[J];广西气象;2005年02期 [3]聂晓婷,黎广林,邓福兴.近53年博罗县的雷暴气候特征分析[J]. 广东气象,2016,(2) [4]徐桂玉,杨修群.我国南方雷暴的气候特征研究[J]. 气象科学,2001,(3) [5]李跃清.近40年青藏高原东侧地区云、日照、温度及日较差的分析[J] 高原气象,2002,21(3):327—331. 修改 [6]许小峰.S雷电灾害与监测预报[J]. 气象,2004,(12) [7]陈冬冬,施丽娟,李肖霞等,天气现象自动化观测现状调研[J],气象科技,2011,5:596-602 [8]雷向杰,王小宁,黄存英等。对地面气候资料整编中天气日数统计的探讨[J]气象,2001,27(8):33-35 [9]陈柏堃,吴明江,金华天气现象累年频率特征分析[A],第六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识论坛论文集[C],2009年 [10]任芝花,许松,孙化南等,全球地面天气报历史资料质量检查与分析[J]。应用气象学报,2006,17(4):412-420 [11]王炜,方宗义,沙尘暴天气及期研究进展综述[J]。应用气象学报,2004,15(3):366-381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气候图集》[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2,7 [13]魏凤英. 现代气候统计诊断与预测技术[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7:37—39.修改 [14]符淙斌,王强.气候突变的定义和检测方法[J].大气科学,1992,16(4):482—493.修改 [15]高国栋,陆渝蓉.气候学[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0:238 [16]陈传雷,蒋大凯,孔令军。近53年辽宁雾的时空分布及成因分析[J],气象与环境学报,2006,22(1):21-24 [17]陈泽华,邹冠武;南雄“4.13”强对流天气分析[J];广东气象;2004年01期 [18]管杰, 张纪东. 中国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基于空间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分析[J]. 地理科学,2010(6) [19]贾梦唯, 赵天良, 张祥志, 等. 南京主要雾霾污染物季节变化及相关气象分析[J]. 中国环境科学, 2016(9) [20]杨冕, 王银. 长江经济带PM2.5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環境, 2017(1) [21]刘华军, 杜广杰. 中国城市雾霾污染的空间格局与分布动态演进——基于161个城市AQI及6种分项污染物的实证[J]. 经济地理, 2016(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