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伍为民,胡黎华.重庆市甘薯病毒病害研究进展[J].科学咨询,2014(40):79-80. [2] 刘伟明.中国甘薯研究开发利用的现状与对策探讨[J].中国农学通报,2007,23(4):484-488.. [3] 齐萌萌,王士海.中国甘薯进出口贸易格局及展望[J].农业展望,2017(11):60-65. [4] 张辉,张永春.肥料对甘薯营养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J].江苏农业科学.2017(17):1-5. [5] 宋永康,余华,姚清华,等.不同肉色甘薯蛋白质营养价值评估[J].福建农业学报,2009,24(6):504-507. [6] 李雨露.甘薯营养价值及开发利用[J].粮食与油脂,2002(4):42-42. [7] 张立明,王庆美,王荫墀.甘薯的主要营养成分和保健作用[J].2003(3):162-166. [8] 刘伟明.甘薯的营养保健及药用价[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7(1):41-41,45. [9] 刘伟明,彦柏霖,赵益福,等.甘薯浙薯13特征特性观察试验[J].浙江农业科学,2007(2):193-194. [10] 刘伟明,彦柏霖,赵益福,等.扦插密度与氮、钾肥用量对浙薯13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J].浙江农业学报,2007,19(1):55-59. [11] 刘伟明,吴列洪,沈升法,等.甘薯浙薯70早收栽培下延后收获的特征特性[J].江苏农业科学,2013,41(12):92-93. [12] 刘伟明,吴列洪,沈升法,等.甘薯浙紫薯1号早收栽培的特征特性[J].湖北农业科学,2013,52(1):25-26,29. [13] 刘也楠,何贤彪,刘伟明.浙紫薯3号的特征特性观察试验[J].蔬菜,2018(11):11-14. [14] 刘伟明,S季志仙.甘薯心香早收栽培的特征特性观察[J].浙江农业科学,2012(2):151-152. [15] 刘伟明,季志仙,成灿土,等.甘薯新品种心香主要栽培技术优化试验[J].上海农业学报,2008(4):40-50. [16]刘伟明,吴列宏,沈升法.甘薯新品种浙薯132早收栽培的特征特性观察[J].长江蔬菜,2012(10):23-24. [17] 刘伟明.甘薯新品种浙薯132早收栽培扦插密度与施肥技术[J].湖北农业科学,2011,50(2):242-243. [18] 江晧琦,陈朱侃.茎尖菜用甘薯品种"薯绿1号"在兰溪市的种植表现及其栽培技术[J].上海农业科技,2009(2):84-84,86. [19] 刘伟明,黄立飞,何贤彪.甘薯茎基部腐烂病防控技术研究[J].农学学报,2017,7(10):19-24. [20] 黄立飞,刘伟明,刘也楠.等.甘薯茎基部腐烂病调查及病原鉴定[J].中国农学通报,2019,35(18):135-141. [21] 何贤彪,刘伟明.甘薯白绢病防治试验初报[J].上海农业科技,2015(2):133-134. [22] 何贤彪,刘伟明,黄立飞.9种药剂对甘薯茎基部腐烂病的防治效果[J].浙江农业科学,2017,58(5):806-808. [23] 何贤彪,刘也楠,刘伟明,等.不同杀菌剂对甘薯茎基部腐烂病的防控试验[J].中国农学通报,2018,34(32):125-129. [24] 黄立飞,罗忠霞,房伯平,等.中国甘薯新病害茎腐病的研究初报[J].植物病理学报,2011,41(1):18-23. [25] 黄立飞,罗忠霞,房伯平,等.甘薯白绢病病原菌的鉴定[J].植物保护学报,2013,40(6):569-570. [26] Huang L F, Fang B P, Ye S J, et al. Rhizoctonia solani AG-4 HG-I causing stem rot of sweetpotato (Ipomoea batatas) in China[J]. Plant disease, 2017, 101(1):245. [27] 潘家荃,崔亮,孟令文.辽宁省甘薯主要病害及防治对策[J].辽宁农业科学,2018(1):61-63. [28] 李秀明,汤萍.甘薯主要病害及防治技术[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7(6):71-72. [29] 张立宁.甘薯几种主要病害的防治办法[J].营销界:农资与市场,2015(10):71-72. [30] 中国农资编辑部.农用硫酸链霉素正式退出舞台[J].中国农资,2016(25):21-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