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Soil Survey. Key to Soil Taxonomy (11th edition)[M].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Natural resources Conservation Service, 2010.
|
[2] |
龚子同, 陈志诚, 张甘霖. 世界土壤资源参比基础(WRB):建立与发展[J]. 土壤, 2003, 35(4):265-270.
|
[3]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系统分类课题组.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检索(第三版)[M]. 合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2001: 1-50.
|
[4] |
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办公室编. 中国土壤[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8:513-564.
|
[5] |
鞠兵, 吴克宁, 李玲, 等. 河南省典型淋溶土土系划分研究[J]. 土壤学报, 2015, 52(1):38-47.
|
[6] |
李玲, 吴克宁, 吕巧灵, 等. 豫南白浆化黄褐土系统分类研究[J]. 河南农业科学, 2005, 34(2):47-50,60.
|
[7] |
常庆瑞, 雷梅, 冯立孝, 等. 秦岭北坡土壤发生特性与系统分类[J]. 土壤学报, 2002, 39(2):227-235.
|
[8] |
张俊民, 曹升赓. 酸性湿润淋溶土类的设立[J]. 土壤, 1998, 30(1):13-19.
|
[9] |
张俊民. 南阳盆地黄土母质发育土壤的特性和系统分类[J]. 土壤, 1997, 29(2):70-75.
|
[10] |
张学雷, 张玉庚. 山东省的漂白湿润淋溶土[J]. 土壤通报, 1996, 27(5):209-212.
|
[11] |
刘文彰, 马仁会, 李小波. 关于晋、冀、蒙三省交界地带土壤命名的讨论[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1995, 19(2):108-113.
|
[12] |
徐盛荣, 吴克宁, 刘友兆. 对建立淋溶土纲的几点认识[J]. 土壤通报, 1994, 25(6): 241, 244.
|
[13] |
全国土壤普查办公室. 中国土壤[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8:95-269.
|
[14] |
张俊民. 中国淋溶土系统分类及其参比[J]. 土壤, 1999, 29(6):295-298.
|
[15] |
肖笃宁, 谢志霄. 试论中国淋溶土的成土过程与基本特性[J]. 土壤学报, 1994, 31(4):403-412.
|
[16] |
盛浩, 周清, 黄运湘, 等. 中国亚热带山地土壤发生特性和系统分类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15, 31(5):143-149.
|
[17] |
陈健飞. 福建主要山地土壤分类参比研究[J]. 福建农业学报, 2002, 17(2):98-103.
|
[18] |
章明奎, 麻万诸. 中国土系志-福建卷[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7.
|
[19] |
麻万诸, 章明奎. 中国土系志-浙江卷[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7.
|
[20] |
于天仁, 陈志诚. 土壤发生中的化学过程[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0.
|
[21] |
俞震豫. 黏化作用及其在土壤分类中的意义[J]. 土壤通报, 1985, 16(4):164-168,155.
|
[22] |
刘友兆, 丁瑞兴. 关于淀积黏化作用[J]. 土壤学进展, 1993(4):18-23,27.
|
[23] |
章明奎. 土壤地理学与土壤调查技术[M]. 北京: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1:152-171.
|
[24] |
史学正. 建立淋溶土和始成土土纲的建议[A].龚子同主编.中国土壤系统分类进展[C]. 科学出版社, 1993: 18-23.
|
[25] |
徐盛荣, 吴克宁, 刘友兆. 中国淋溶土纲系统分类初拟[A].龚子同主编.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新论[C].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4:253-257.
|
[26] |
史学正.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淋溶土纲的建立研究[A].龚子同主编.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新论[C].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4:248-252.
|
[27] |
张俊民, 史学正. 中国淋溶土纲系统分类的初步研究[A].龚子同主编.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新论[C].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4:242-2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