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郑杭生. 改革开放三十年:社会发展理论和社会转型理论[J]. 中国社会科学,2009,(02):10-19 204. [2]周晔馨,伍琴. 中国转型期的农户兼业问题研究综述[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6(4):22-29. [3]罗芳,邓高燕. 农户兼业问题研究的理论发展回顾与述评[J].浙江农业学报,2011,23(1):188-194. [4]张士云,江激宇,栾敬东,等. 美国和日本农业规模化经营进程分析及启示[J]. 农业经济问题,2014,35(1):101-109 112. [5]方宝璋,邹心平. 内在二元性:认识小农新视角[J]. 求实,2014,02:92-96. [6]陈晓红. 经济发达地区农户兼业及其因素分析——来自苏州农村的实证调查[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6,(10):90-94. [7]周飞,刘朝晖. 论农户兼业化与土地可持续利用[J]. 农村经济,2003,(2):17-18. [8]朱涛,杨璐嘉,李京轩,等. 不同兼业程度农户耕地利用行为及其效率研究——基于甘肃、青海两省部分市县的实证分析[J].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2,29(4):65-70. [9]陆文聪,吴连翠. 兼业农民的非农就业行为及其性别差异[J].中国农村经济,2011,(6):54-62 81. [10]秦宏. 沿海地区农户分化之演变及其与非农化、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 [11]赵保海. 我国农户兼业化背景下农地规模化经营问题分析[J]. 求实,2014,(11):91-96. [12]向国成,韩绍凤. 农户兼业化:基于分工视角的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5,(8):4-9,16. [13]李伯华,刘艳,张安录,窦银娣. 城市边缘区不同类型农户对宅基地流转的认知与响应——以衡阳市酃湖乡两个典型村为例[J]. 资源科学,2015,37(4):654-662. [14]杨丽,郭利京. 农户兼业行为的研究综述[J]. 生产力研究,2010,(7):254-256. [15]陈晓红. 经济发达地区农户兼业及其因素分析——来自苏州农村的实证调查[J]. 经济与管理研究,2006,(10):90-94. [16]赵保海. 我国农户兼业化背景下农地规模化经营问题分析[J]. 求实,2014,(11):91-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