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史宏志,谢子发,吴纯奎,等. 四川白肋烟优质潜力及发展思路和关键技术[J]. 贵州农业科学, 2008,36(5): 51-52. [2] 史宏志,赵永利,杨兴有,等. 白肋烟不同类型转化株烟碱转化率的叶位间和叶点间变异[J]. 中国烟草学报. 2009,15(5): 28-32. [3] 赵永利,史宏志,杨兴有,等. 白肋烟烟碱转化率与生物碱含量及新烟草碱/降烟碱值的关系[J].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9,43(2): 135-138. [4] 王德宝,史宏志,杨兴有,等.氮肥用量和基追肥比例对白肋烟化学成分和香气物质含量的影响[J].烟草科技,2011(6):15-18. [5] 史宏志,杨兴有,周开绪,李浩等.不同晾房晾制白肋烟中性香气成分含量及感官品质的差异[J].华北农学报,2010,25(3):113-117. [6] 王瑞新,韩富根,杨素勤. 烟草化学品质分析法[M]. 郑州: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 [7] 王瑞新主编. 烟草化学[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3, 7. [8] 舒海燕,常胜合,杨铁钊. 烟草生育后期烟叶钾含量杂种优势及遗传分析[J]. 河南农业科学, 2005, (7): 39-41. [9] 胡国松,傅建政,张丙孝等. 目前我国烤烟烟叶质量的若干限制因子[J]. 中国烟草科学, 1999, (4): 12-15. [10] 胡永雄.美国白肋烟引种试验报告[J].中国烟草科学,1998,(2). [11] 史宏志,刘国顺.烟草香味学品[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45-50. [12] 史宏志,谢子发,赵永利,等.四川白肋烟不同品种中性香气成分含量及感官品质分析[J]. 中国烟草学报,2010,16(1): 1-5. [13] 史宏志,刘国顺,谢子发,等.不同产地白肋烟中性香气成分及生物碱组成和含量分析[J].中国烟草学报,2008,14(4) : 23-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