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周志林, 唐君, 张允刚, 等. 甘薯种质创新技术及其创新材料[J]. 分子植物育种, 2009, 7(4):778-787.
|
[2] |
李爱贤, 张立明, 刘庆昌, 等. 甘薯辐射诱变育种研究进展[J]. 莱阳农学院学报, 2002, 19(7):256-260.
|
[3] |
刘庆昌, 鲁迪慧, 马彪, 等. 甘薯细胞悬浮培养及有效植株再生[J].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1996, 4(3):238-242.
|
[4] |
刘庆昌, 翟红, 马彪, 等. 甘薯胚性悬浮细胞的辐射诱变和同质突变体的获得[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1998, 6(2):117-121.
|
[5] |
雷书声, 杨爱梅, 李渊华. 高产高淀粉甘薯品种—商薯19[J]. 中国种业, 2004(10):48-48.
|
[6] |
吕树立, 孙凤岭, 周玉玲, 等. 不同栽植密度对商薯19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 热带农业科学, 2011(8):53-54.
|
[7] |
李国明, 张丽萍, 戴余波, 等. 苯酚-硫酸比色法测定瑞丽白芨多糖含量[J]. 山东农业科学, 2018, 38(10):62-67.
|
[8] |
陈克克. 地瓜儿可溶性糖和还原糖的含量测定[J].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12(1):39-42.
|
[9] |
卞科, 刘孝沾. 甘薯中可溶性糖的HPLC法测定及其在加工中的变化研究[J].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 2012, 33(1):1-5.
|
[10] |
陆国权, 李秀玲, 丁守仁. 盐酸水解DNS比色法快速测定甘薯淀粉含量的标准方法研究[J]. 中国粮油学报, 2002, 17(1):26-28.
|
[11] |
胡继松, 邓凯, 陈静萍, 等. 60Co-γ射线辐照预处理甘薯淀粉特性的研究[J]. 湖南农业科学, 2011, 28(5):85-87,91.
|
[12] |
刘家榜, 赵珊, 张聪, 等. 不同甘薯品种及其辐射诱变后代基因组变异的分子标记评价[J]. 山西农业科学, 2020, 48(1):26-31.
|
[13] |
张聪, 李明, 冯俊彦, 等. 辐射诱变甘薯悬浮细胞筛选耐盐植株[J]. 分子植物育种, 2016, 14(12):3496-3500.
|
[14] |
王芳, 魏章焕, 陆兴苗, 等. 化学诱变甘薯新品种甬紫薯1号的选育[J]. 浙江农业学报, 2015(12):2061-2064.
|
[15] |
王凤宝, 付金锋, 董立峰, 等. 秋水仙素和二甲基亚砜诱变选育短蔓型甘薯新品种短蔓3号[J]. 核农学报, 2008(2):169-174.
|
[16] |
张雄坚, 房伯平, 罗忠霞, 等. 紫肉甘薯新品种广紫薯1号空间诱变改良效果初步分析[J]. 热带作物学报, 2010(1):35-38.
|
[17] |
吴问胜, 程春明, 王瑞珍, 等. 甘薯辐射和航天诱变育种后代材料的观察与种质筛选[J]. 江西农业学报, 2008(8):10-13.
|
[18] |
张雄坚, 房伯平, 陈景益, 等. 甘薯空间诱变选育研究[J]. 浙江农业学报, 2015(12):2061-2064.
|
[19] |
Miller J C. Further studies of mutations of the Port Rico sweetpotato[J]. Proc Amer Soc Hort Sci, 1935, 33:460-465.
|
[20] |
陆漱韵. 甘薯育种的新途径—辐射育种[J]. 第一次甘薯生产和学术会议, 1965.
|
[21] |
李爱贤, 刘庆昌. 离子束照射甘薯胚性细胞团获得突变体[J]. 山东农业科学, 2005(5):7-9,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