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魏益民. 东灰山遗址荞麦子粒的发现及年代分析[J]. 作物杂志, 2019(1):85-89.
|
[2] |
任文洁, 刘兴林. 从卜辞“来”“麦”谈殷商小麦的推广种植[J]. 中国农史, 2021(5):3-12.
|
[3] |
田展, 梁卓然, 史军, 等. 近50年气候变化对中国小麦生产潜力的影响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1329(9):61-69.
|
[4] |
吴秀亭, 张正斌, 徐萍, 等. 黄淮小麦农艺性状演变趋势[J]. 中国农业科学, 2013, 46(18):3930-3938.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13.18.024
|
[5] |
商兆堂, 姜东, 何浪. 气候变化对小麦生产影响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13, 29(21):6-11.
|
[6] |
高辉明, 张正斌, 徐萍, 等. 2001—2009年中国北部冬小麦生育期和产量变化[J]. 中国农学科学, 2013, 46(11):2201-2210.
|
[7] |
张宸赫, 王琳, 赵天良, 等. 气候变暖背景下中国冬小麦物候期的时空特征[J]. 江苏农业科学, 2016, 44(4):448-452.
|
[8] |
李树军, 肖清华, 袁静. 潍坊市冬小麦生育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J]. 中国农学通报, 2011, 27(33):23-27.
|
[9] |
王夏, 胡新, 孙忠富, 等. 不同播期和播量对小麦群体性状和产量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11, 27(21):170-176.
|
[10] |
祝新建, 袁文良. 豫北地区弱冬性小麦分期播种及对产量要素的影响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13, 29(33):220-227.
|
[11] |
李令伟, 崔丽娜, 杨连俊, 等. 不同播期对冬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J]. 山东农业科学, 2013, 45(2):83-85.
|
[12] |
王建源, 叶文, 李曼华, 等. 气候变化背景下山东省冬小麦发育期的变化特征[J]. 中国农学通报, 2013, 29(14):161-166.
|
[13] |
李瑞英, 任崇勇, 赵臣道. 气候变暖对菏泽市冬小麦产量的影响[J]. 山东农业科学, 2013, 45(8):121-123.
|
[14] |
裴洪芹, 杜立树, 张可欣, 等. 气候变化对临沂冬小麦生产的影响及对策[J]. 安徽农业科学, 2007, 35(10):2974-2976.
|
[15] |
曲善珊, 董海鹰, 李松坚, 等. 气温变化对青岛市小麦适宜播种期的影响分析[J]. 山东农业科学, 2010, 43(1):48-50.
|
[16] |
张宸赫, 王琳, 赵天良, 等. 气候变暖背景下中国冬小麦物候期的时空特征[J]. 江苏农业科学, 2016, 44(4):448-452.
|
[17] |
李中赫, 占车生, 胡实, 等. 气候变化条件下中国灌溉面积变化的产量效应[J]. 农业工程学报, 2021, 37(19):84-93.
|
[18] |
黎云云, 畅建霞, 樊晶晶, 等. 气候和土地利用变化下黄河流域农业干旱时空演变及驱动机制[J]. 农业工程学报, 2021, 37(19):94-104.
|
[19] |
DB37/T4366-2021.冬小麦苗情等级划分标准[S]. 山东.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1, 3:11.
|
[20] |
吕学梅, 王金东, 曹张驰, 等. 气候变化对临沂小麦越冬期变化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13, 29(3):42-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