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晓煜, 杨晓光, 孙爽, 等. 气候变化背景下东北三省主要粮食作物产量潜力及资源利用率比较[J]. 应用生态学报, 2015,26(10):3091-3102.
|
[2] |
马雅丽, 郭建平, 赵俊芳. 晋北农牧交错带作物气候生产潜力分布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J]. 生态学杂志, 2019,38(3):818-827.
|
[3] |
周广胜. 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生产影响研究展望[J].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5,38(1):80-94.
|
[4] |
郭建平. 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生产的影响研究进展[J]. 应用气象学报, 2015,26(1):1-11.
|
[5] |
高军波, 楚冰洋, 闫军辉, 等. 1960年以来河南省玉米气候横财潜力估算与种植空间优化[J]. 农业机械学报, 2019,50(1):245-254.
|
[6] |
郭建平. 气候变化对农业气候资源有效的影响评估[M]. 北京: 气象出版社, 2016: 2-49.
|
[7] |
王鹏, 王婷, 王莹, 等. 东北地区玉米气候生产潜力评估及区划[J].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19,36(1):43-48,58.
|
[8] |
胡慧杰, 王猛, 尹小刚, 等. 气候变化下东北农作物大豆需水量的时空变化特征[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7,22(2):21-31.
|
[9] |
李秀芬, 马树庆, 宫丽娟, 等. 基于WOFOST的东北地区玉米生育期气象条件适宜度评价[J]. 中国农业气象, 2013,34(1):43-49.
|
[10] |
朱海霞, 姜丽霞, 曲辉辉, 等. 黑龙江省水稻生育阶段极端降水事件时空特征[J]. 气象, 2019,45(4):522-532.
|
[11] |
龙斯玉. 江苏省农业气候生产潜力及区划研究[J]. 地理科学, 1985,5(3):218-226.
|
[12] |
陈国南. 用迈阿密模型测算我国生物生产量的初步尝试[J]. 自然资源学报, 1987,2(3):270-278.
|
[13] |
高素华, 潘亚茹, 郭建平. 气候变化对植物气候生产力的影响[J]. 气象, 1994,20(1):30-33.
|
[14] |
王秀芬, 杨艳昭, 尤飞. 黑龙江省气候变化及其对玉米生产潜力的影响[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5,30(5):25-29.
|
[15] |
王宗明, 张柏, 张树清, 等. 松嫩平原农业气候生产潜力及自然资源利用率研究[J]. 中国农业气象, 2005,26(1):1-6.
|
[16] |
李莉, 周宏飞, 包安明. 中亚地区气候生产潜力时空变化特征[J]. 自然资源学报, 2014,29(2):285-294.
|
[17] |
于颖, 范文义, 杨曦光. 1901-2018年小兴安岭森林NPP估算[J]. 林业科学, 2014,50(10):16-23.
|
[18] |
赵慧颖, 田宝星, 宫丽娟, 等. 近308年来大兴安岭北部森林植被气候生产潜力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J]. 生态学报, 2017,37(6):1900-1911.
|
[19] |
张兴林, 丛志宇, 赵慧颖, 等. 黑龙江省富裕县移栽玉米气候生产潜力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16,32(21):147-152.
|
[20] |
卢玢宇, 杨波, 裴占江, 等. 黑龙江省气候生产潜力时空演变特征研究[J]. 生态环境学报, 2017,26(10):1659-1664.
|
[21] |
杜国明, 张露洋, 徐新良, 等. 近50年气候驱动下东北地区玉米生产潜力时空演变分析[J]. 地理研究, 2016,35(5):864-874.
|
[22] |
田宝星, 于敏, 李浩然, 等. 黑龙江省春季低温指数及其对作物产量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18,34(25):97-103.
|
[23] |
田宝星, 宫丽娟, 杨帆, 等. 黑龙江省春季低温指数小波分析[J]. 水土保持研究, 2017,24(1):342-345,350.
|
[24] |
赵俊芳, 孔祥娜, 姜月清, 等. 基于高时空分辨率的气候变化对全球主要农区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评估[J]. 生态环境学报, 2019,28(1):1-6.
|
[25] |
罗永忠, 成自勇, 郭小芹. 近40a甘肃省气候生产潜力时空变化特征[J]. 生态学报, 2011,31(1):221-229.
|
[26] |
赵慧颖, 顾润源, 白晓慧, 等. 气象水文因子对呼伦湖湿地区域植物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J]. 生态环境学报, 2012,21(6):997-1003.
|
[27] |
李夏子, 郭春燕, 杨晶, 等. 气候变化对内蒙古牧草生产潜力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18,34(16):106-114.
|
[28] |
周国华, 罗小莉, 王盘兴, 等. 中国冬季气温异常EOF分析的改进[J]. 大气科学学报, 2012,35(3):295-303.
|
[29] |
符传博, 丹利, 冯锦明, 等. 1960-2012年中国地区总运量时空变化及其与气温和降水的关系[J]. 大气科学, 2019,43(1):87-98.
|
[30] |
宗天韵, 周玮莹, 周平. 南岭山地1968到2015年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J]. 生态科学, 2019,38(2):182-190.
|
[31] |
符淙斌, 王强. 气候突变的定义和检测方法[J]. 大气科学, 1992,16(4):482-493.
|
[32] |
曹宗龙. 安徽省植被潜在生产力研究[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1,30(2):77-83.
|
[33] |
葛全胜, 刘健, 方修琦, 等. 过去200年冷暖变化的基本特征与主要暖期[J]. 地理学报, 2013,68(5):579-5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