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思明. 农业文化遗产的内涵及保护中应注意把握的八组关系[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33(2):102-110.
|
[2] |
陈茜. 农业文化遗产在乡村振兴中的价值与转化[J].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20, 12(3):133-140.
|
[3] |
闵庆文, 张碧天. 中国的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研究进展[J]. 农学学报, 2018, 8(1):221-228.
|
[4] |
张灿强, 沈贵银. 农业文化遗产的多功能价值及其产业融合发展途径探讨[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33(2):127-135.
|
[5] |
章纯熙. 中国水牛科学[M]. 南宁: 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
|
[6] |
刘成果. 中国奶业史(专史卷)[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3.
|
[7] |
云南省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 云南省畜禽遗传资源志[M]. 昆明: 云南科技出版社, 2015.
|
[8] |
郑华, 张永发, 蒋爱民, 等. 利用水牛乳资源优势,开发南方特色乳制品[J]. 中国乳品工业, 2005, 33(7):40-44.
|
[9] |
Antonio Borghese. 世界水牛生产和研究进展[M].赵开典,毛翔光,雷衡,等,编译. 昆明: 云南科技出版社, 2013.
|
[10] |
任继周. 中国农业伦理学史料汇编[M]. 南京: 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5.
|
[11] |
李文华. 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5, 34(1):1-6.
|
[12] |
任继周. “时”的农业伦理学诠释[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4):1-8.
|
[13] |
李南晖. 活兽慈舟校注[M]. 四川省畜牧兽医研究所校注. 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1980.
|
[14] |
陈旉. 农书[M]. 北京: 中华书局,1956.
|
[15] |
刘应棠. 梭山农谱[M].王毓瑚,校注. 北京: 农业出版社,1960.
|
[16] |
严火其. 中国传统农业的特点及其现代价值[J]. 中国农史, 2015(4):12-28.
|
[17] |
王启贵, 王海威, 郭宗义, 等. 加强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推动我国畜牧种业发展[J].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9(2):174-179.
|
[18] |
罗康隆. 论民族文化与生态系统的耦合运行[J]. 青海民族研究, 2010(2):64-71.
|
[19] |
苗永旺, 李大林, 章纯熙. 槟榔江水牛保种及选育利用策略[J]. 中国牛业科学, 2012, 38(1):46-50.
|
[20] |
赵志军, 杨茂生, 袁跃云, 等. 槟榔江水牛产业化发展现状与对策[J]. 养殖与饲料, 2018(4):90-91.
|
[21] |
屈在久, 李大林, 苗永旺, 等. 槟榔江水牛种质资源调查与评价[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8(2):255-269.
|
[22] |
路国彬, 王夏晖, 吕文魁, 等. 中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问题分析[J]. 家畜生态学报, 2014(4):1-6.
|
[23] |
黄加祥, 黄锋, 诸葛莹, 等. 中国奶水牛产业发展综述——发展历程及趋势建议[J]. 中国奶牛, 2019(12):1-8.
|
[24] |
汪宁生. 汪宁生论著萃编(下卷)[M]. 昆明: 云南民族出版社, 2001.
|
[25] |
左永平. 佤族的猎头与剽牛——原始宗教祭祀仪式的典型方式[J]. 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 21(2):1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