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林学椿, 于淑秋. 近40年我国气候趋势[J]. 气象, 1990, 16(10):16-21.
|
[2] |
卫晓轶, 洪德峰, 马俊峰, 等. 植物受高温胁迫机理及对玉米生长影响的研究进展[J]. 耕作与栽培, 2021, 41(01):41-45.
|
[3] |
程炳岩, 丁裕国, 何卷雄. 全球变暖对区域极端气温出现概率的影响[J]. 热带气象学报, 2003, 19(4):429-435.
|
[4] |
翟盘茂, 潘晓华. 中国北方近50年温度和降水极端事件变化[J]. 地理学报, 2003, 58(增刊):1-10.
|
[5] |
霍治国, 张海燕, 李春晖, 等. 中国玉米高温热害研究进展[J]. 应用气象学报, 2023, 34(1):1-14.
|
[6] |
文章, 王芳, 谢刘勇, 等. 玉米自交系花期耐热能力的评价[J]. 玉米科学, 2019, 27(6):31-38.
|
[7] |
BASSU S, BRISSON N, DURAND J L, et al. How do various maize crop models vary in their responses to climate change factors[J]. Global change biology, 2014, 20(7):2301-2330.
|
[8] |
殷雪莲, 褚超, 白青华, 等. 张掖市制种玉米气象条件分析及气候品质认证[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2):115-120.
|
[9] |
王鹏祥, 杨金虎. 中国西北近45a来极端高温事件及其对区域性增暖的响应[J]. 中国沙漠, 2007, 27(4):649-655.
|
[10] |
赵庆云, 赵红岩, 王勇. 甘肃省夏季异常高温及其环流特征分析[J]. 中国沙漠, 2007, 27(4):639-643.
|
[11] |
候启, 张勃, 何航, 等. 气候变化对甘肃河西地区干热风特征的影响[J]. 中国沙漠, 2020, 39(1):162-170.
|
[12] |
张尚印, 宋艳玲, 张德宽, 等. 华北主要城市夏季高温气候特征及评估方法[J]. 地理学报, 2004, 59(3):383-390.
|
[13] |
魏凤英. 现代气候统计诊断与预测技术[M]. 北京: 气象出版社, 2007.
|
[14] |
李玲萍, 李庆玉, 李岩瑛. 河西走廊东部高温天气气候特征分析[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9, 27(2):35-40.
|
[15] |
王海梅. 高温胁迫对河套灌区玉米生理指标及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J]. 干旱气象, 2015, 33(1):59-62.
doi: 10.11755/j.issn.1006-7639(2015)-01-0059
|
[16] |
杨国虎. 玉米花粉花丝耐热性研究进展[J]. 种子, 2005, 24(2):47-51.
|
[17] |
降志兵, 陶洪斌, 吴拓, 等. 高温对玉米花粉活力的影响[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6, 21(3):25-29.
|
[18] |
陈朝辉, 王安乐, 王娇娟, 等. 高温对玉米生产的危害及防御措施[J]. 作物杂志, 2008(4):90-92.
|
[19] |
高学曾, 王忠孝, 许金芳, 等. 玉米穗粒数和千粒重与产量的关系[J]. 山东农业科学, 1989(2):4-7.
|
[20] |
张保仁. 高温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调控研究[D]. 泰安: 山东农业大学, 2003.
|
[21] |
殷雪莲, 何金梅, 郭萍萍, 等. 河西走廊中部≥10℃界限温度演变特征及其对玉米生产的影响[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4, 32(6):236-243.
|
[22] |
宋凤斌, 戴俊英, 张烈, 等. 水分胁迫对玉米花粉活力和花丝受精能力的影响[J]. 作物学报, 1998(3):368-374.
|
[23] |
BRINGEZU T G G, SHARBEL T F, WEBER W E. Grain develop-ment and endoreduplication in maize and the impact of heat stress[J]. Euphytica, 2011,182:363.
|
[24] |
杨欢, 沈鑫, 陆大雷, 等. 籽粒建成期高温胁迫持续时间对糯玉米籽粒产量和淀粉品质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17, 50(11):2071-2082.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17.11.0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