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少昆, 赵久然, 董树亭, 等. 中国玉米栽培研究进展与展望[J]. 中国农业科学, 2017, 50(11):1941-1959.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17.11.001
|
[2] |
李利利, 张吉旺, 董树亭, 等. 不同株高夏玉米品种同化物积累转运与分配特性[J]. 作物学报, 2012, 38(6):1080-1087.
|
[3] |
郑毅, 张立军, 崔振海, 等. 种植密度对不同株型夏玉米冠层结构和光合势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 2010(3):116-118.
|
[4] |
梁书荣, 赵会杰, 李洪岐, 等. 密度、种植方式和品种对夏玉米群体发育特征的影响[J]. 生态学报, 2010, 30(7):1927-1931.
|
[5] |
吕丽华, 王璞, 易镇邪, 等. 密度对夏玉米品种光合特性和产量性状的影响[J]. 玉米科学, 2007, 15(2):79-81.
|
[6] |
陈传永, 侯玉虹, 孙锐, 等. 密植对不同玉米品种产量性能的影响及其耐密性分析[J]. 作物学报, 2010, 36(7):1153-1160.
|
[7] |
范厚明, 付业春. 种植密度和氮肥用量在玉米高产栽培中的重要性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09, 37(16):7406-7407.
|
[8] |
冯尚宗, 王世伟, 彭美祥, 等. 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高产夏玉米产量、干物质积累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J]. 河北农业科学, 2015, 19(3):18-26,69.
|
[9] |
郭金瑞, 任军, 闫孝贡, 等. 种植密度与施氮水平对春玉米产量形成影响研究[J]. 吉林农业科学, 2015, 40(5):6-9,20.
|
[10] |
DUDLEY J W. Selection for rind punctures resistance in two maize populations[J]. Crop science, 1994, 34(6):1458-1460.
|
[11] |
马国胜, 薛吉全, 路海东, 等. 密度与氮肥对关中灌区夏玉米(Zea mays L.)群体光合生理指标的影响[J]. 生态学报, 2008, 128(3):661-668.
|
[12] |
肖万欣, 刘晶, 史磊. 氮密互作对不同株型玉米形态、光合性能及产量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17, 50(19):3690-3701.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17.19.006
|
[13] |
任佰朝, 范霞, 董树亭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不同株高夏玉米产量和氮素利用的影响[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7, 23(2):269-277.
|
[14] |
曹胜彪, 张吉旺, 杨今胜, 等. 密度对高产夏玉米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J]. 玉米科学, 2012, 20(5):106-110,120.
|
[15] |
盛耀辉, 王庆祥, 齐华, 等. 种植密度和氮肥水平对春玉米产量及氮素效率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0(6):58-61.
|
[16] |
曹胜彪, 张吉旺, 董树亭, 等. 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高产夏玉米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2, 18(6):1343-1353.
|
[17] |
魏淑丽, 王志刚, 于晓芳, 等. 施氮量和密度互作对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9, 25(3):36-45.
|
[18] |
谭华, 邹成林, 郑德波, 等. 施肥水平与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和氮素利用的效应[J]. 中国农学通报, 2014, 30(21):177-182.
|
[19] |
蔡红光, 袁静超, 刘剑钊, 等. 高密度种植条件下春玉米氮素的需求规律与适宜施氮量[J]. 中国农业科学, 2017, 50(11):1995-2005.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17.11.005
|
[20] |
高逖, 李春喜, 周宝元, 等. 种植密度和施氮量耦合对夏玉米干物质积累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J]. 玉米科学, 2017, 25(5):105-111.
|
[21] |
李明, 李文雄. 肥料和密度对寒地高产玉米源库性状及产量的调节作用[J]. 中国农业科学, 2004, 37(8):1130-1137.
|
[22] |
黄璐, 刘京宝, 赵霞, 等. 种植密度及施氮量对玉米郑单136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J]. 江西农业学报, 2010, 22(1):40-41.
|
[23] |
易镇邪, 王璞, 申丽霞, 等. 不同类型氮肥对夏玉米氮素累积、转运与氮肥利用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06, 32(5):772-778.
|
[24] |
刘伟, 张吉旺, 吕鹏, 等. 种植密度对高产夏玉米登海661产量及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11, 37(7):1301-1307.
|
[25] |
吕鹏, 张吉旺, 刘伟, 等. 施氮量对超高产夏玉米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1, 17(4):852-860.21.5
|
[26] |
詹其厚. 氮肥不同用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及肥效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 1997, 25(4):352-353,370.
|
[27] |
何萍, 金继运, 林葆. 氮肥用量对春玉米叶片衰老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 1998, 31(3):66-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