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康振生.中国小麦条锈病研究进展与问题[C].台湾植物病理学会编印.2009年海峡两岸植物病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M].2009:3-6. [2] 张金霞,钮力亚,于亮,等.小麦条锈病的研究进展[J].天津农业科学,2008,14(4):49-52. [3] 姜燕,霍治国,李世奎,等.全国小麦条锈病预测模型比较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2006,15(6):109-113. [4] 彭昌家.南充市小麦条锈病流行原因分析及综合治理探讨[J].中国植保导刊,2004,24(1):24-27. [5] 杜晓宇,欧晓阳.南充市小麦条锈病流行成因及治理对策[J].植物保护,2004,30(4):65-68. [6] 彭昌家,丁攀,唐高民,等.南充市小麦条锈病系统控制技术研究[J].中国科学论坛,2008,113(12)1-4 [7] 沈丽,罗林明,陈万权,等.四川省小麦条锈病流行区划及菌源传播路径分析[J].植物保护学报,2008,35(3):220-226. [8] 姚革,蒋滨,田承权,等.四川省小麦条锈病持续流行原因及防治对策[J].西南农业学报,2004,17(2):253-256. [9] 罗林明,沈丽,廖华明.四川小麦条锈病菌源地综合治理对策与措施研究[A].成卓敏主编.农业生物灾害预防与控制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71-174. [10] 沈丽.四川省小麦条锈病流行规律及生态控制研究[D].北培:西南大学,2008. [11] 罗林明,沈丽,廖华明.四川小麦条锈病菌源地综合治理对策与措施研究[C].成卓敏主编,《农业生物灾害预防与控制研究》,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71-174. [12] 章振羽,沈丽,刘泰国,等.不同小麦抗条锈基因及小麦品种在四川的有效性[J].西南农业学报,2010,23(1):16-21. [13] 沈丽,秦蓁,彭云良,等.四川省小麦品种抗条锈现状及对策措施[J].中国植保导刊,2007,27(10):9-11. [14] 彭昌家,丁攀,唐高民,等.南充市2009年小麦条锈病大发生的特点及成功防控措施[J].中国植保导刊,2009,29(10):24-27 [15] 彭昌家.南充市2010年小麦条锈病和赤霉病重发原因分析及其防控措施[J].中国植保导刊,2010,30(12):19-22. [16] 徐志,章振羽,倪健英,等.四川省小麦品种对条锈病和白粉病的田间抗性表现及其SSR遗传分析(摘要)[C].《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植保——中国植保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14:363. [17] 沈丽,叶香萍,廖华明, 等.小麦多品种混播对条锈病的控制及稳产作用研究[J].农业科学与技术,2008,9(1):134-138 [18] 廖中元,柴勇,石凯,等.粉锈宁对小麦条锈病最佳防治时期的研究[J].贵州农业科学,2001,29(3):53-55. [19] 李朝苏, 汤永禄, 吴春,等.药剂拌种对小麦出苗及病虫防控效果的影响[J]..西南农业学报,2011,24(6):2197-2201. [20] 贺新红,刘思平,强芳英,等.两种药剂拌种对苗期小麦条锈病的控制效果[J].甘肃农业科技,2010,(7):30-32. [21] 颉青龙. 药剂拌种对小麦条锈病秋苗发病的影响[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0,(3):45. [22] 王新茹,赵建昌,白伟,等.几种三唑类杀菌剂对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效果[J].麦类作物学报,2008,28(4):705-708 [23] 高应奇,张建立,袁智兴,等.小麦条锈病药剂防治试验初报,[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8,(1):65-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