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冯国楣. 中国杜鹃花:第一册[M]. 北京: 科学出版社,1988:2. | 
																													
																						| [2] | 方瑞征, 闵天禄. 杜鹃花的区系研究[J]. 云南植物研究, 1995, 17(4):359-379. | 
																													
																						| [3] | 江泽慧. 中国杜鹃花园艺品种及应用[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21-28. | 
																													
																						| [4] | 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32. | 
																													
																						| [5] | 徐晓锋, 潘德月, 陈江芳, 等. 浙江大盘山杜鹃花属植物资源及其保护与利用[J].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17, 36(1):58-61. | 
																													
																						| [6] | 苗垒. 杜鹃树的经济价值及人工栽培技术[J]. 农技服务, 2016, 33(10):171. | 
																													
																						| [7] | 吴翠芬, 杨建荣. 漕涧林场野生杜鹃花属植物资源调查与保护对策[J]. 林业调查规划, 2019, 44(5):146-150. | 
																													
																						| [8] | 李婧, 周艳, 辛培尧. 中国杜鹃花保育研究进展[J]. 广西科学, 2023, 30(5):855-860. | 
																													
																						| [9] | 程洁婕, 李美君, 袁桃花, 等. 中国野生杜鹃花属植物名录与地理分布数据集[J]. 生物多样性, 2021, 29(9):1175-1180.  doi: 10.17520/biods.2021152
 | 
																													
																						| [10] | 李畅, 苏家乐, 陈璐, 等. 长白山区6种杜鹃花属植物种子形态及萌发特性[J].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1, 32(4):59-63. | 
																													
																						| [11] | 张茂林. 不同处理方法对杜鹃花种子休眠与萌发的影响[D]. 泰安: 山东农业大学, 2011. | 
																													
																						| [12] | 耿兴敏. 杜鹃花属植物种子育苗研究进展[J].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10, 29(2):8-11. | 
																													
																						| [13] | 李丹丹, 陈陆丹, 单文, 等. 庐山植物园9种杜鹃花属植物种子萌发特性观测[J].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20, 39(3):33-38. | 
																													
																						| [14] | 李丹丹, 李晓花, 刘杰, 等. 赤霉素和干旱胁迫单一处理对珍稀濒危植物小溪洞杜鹃种子萌发的影响[J].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2022, 31(4):57-64. | 
																													
																						| [15] | 罗婵, 邓毅晖, 王熙富, 等. 外源GA3对两种杜鹃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J]. 南方林业科学, 2023, 51(4):27-30. | 
																													
																						| [16] | 周媛, 毛静, 童俊, 等. 杜鹃种子形态特征与萌发特性研究[J]. 北方园艺, 2015(18):84-87. | 
																													
																						| [17] | 丁炳扬, 吴欢笑, 张慧明, 等. 浙江杜鹃花属植物种子形态及其分类学意义[J]. 西北植物学报, 1995(6):36-42. | 
																													
																						| [18] | 陈训. 5种药用杜鹃种子形态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 1999(6):14-15. | 
																													
																						| [19] | 苏家乐, 李畅, 陈璐, 等. 不同预处理方法对牛皮杜鹃和小叶杜鹃种子萌发的影响[J].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1, 20(4):64-69. | 
																													
																						| [20] | 黄承玲, 王灵军, 黄家湧, 等. 3种高山杜鹃种子特性研究[J]. 种子, 2014, 33(8):82-84. | 
																													
																						| [21] | 李娜, 邵爱娟, 袁媛, 等. 不同产地牛膝种子生活力及形态的比较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 2008(9):1001-1003. | 
																													
																						| [22] | 魏胜利, 王文全, 秦淑英, 等. 甘草种源种子形态与萌发特性的地理变异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 2008(8):869-873. | 
																													
																						| [23] | GLENN C T, BLAZICH F A, WARREN S L. Influence of storage temperatures on long-term seed viability of selected native ericaceous species[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horticulture, 1998, 16(3):166-172. | 
																													
																						| [24] | HAY F, KLIN J, PROBERT R. Can a post-harvest ripening treatment extend the longevity of Rhododendron L. seeds?[J]. Scientia horticulturae, 2006, 111(1):80-83. | 
																													
																						| [25] | 王桔红, 崔现亮, 陈学林, 等.  中、旱生植物萌发特性及其与种子大小关系的比较[J]. 植物生态学报, 2007(6):1037-1045.  doi: 10.17521/cjpe.2007.0131
 | 
																													
																						| [26] | 王晨阳, 张春辉, 刘文, 等. 青藏高原东缘唇形科植物种子大小对萌发的影响研究[J]. 草地学报, 2011, 19(4):601-606.  doi: 10.11733/j.issn.1007-0435.2011.04.011
 | 
																													
																						| [27] | 王书珍, 靖鑫宇, 梅元正, 等. 水分胁迫下繁花杜鹃种子的萌发特性[J]. 湖北农业科学, 2016, 55(19):4974-4977. | 
																													
																						| [28] | PULATKAN M, KAMBER A S. Provenance variation in germination and seedling growth of Rhododendron ponticum L.[J]. Sumarski list, 2019, 143(1/2):53-67. | 
																													
																						| [29] | 周晓君, 朱薪燃, 张凯, 等. 杜鹃属植物种子生理生态特征研究[J]. 林业科技, 2021, 46(5):51-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