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喻树迅, 王子胜. 中国棉花科技未来发展战略构想[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12, 14(1):3-10.
|
[2] |
徐勤青, 秦都林, 赵鸣, 等. 2024年山东省棉花意向种植面积呈略增态势[J]. 中国棉花, 2024, 51(8):18-19.
doi: 10.11963/cc20240067
|
[3] |
国家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关于2023年棉花产量的公告[EB/OL].(2023-12-25)[2024-04-12]. http://www.stats.gov.cn./sj/zxfb/202312/t20231225-1945745.html.
|
[4] |
陈常兵. 我国内地棉区棉花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J]. 中国农技推广, 2022, 38(10):10-13.
|
[5] |
牛鲁燕, 石敏, 魏清岗, 等. 2019年山东棉花市场分析及2020年展望[J]. 农业展望, 2020, 16(3):3-6.
|
[6] |
张巧, 薛金涛. 高唐县棉花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J]. 农业科技通讯, 2023, 54(6):29-31.
|
[7] |
钟振江, 于谦林, 徐勤青, 等. 山东省棉花生产现状及振兴产业的建议[J]. 棉花科学, 2019, 41(5):14-19.
|
[8] |
王桂峰, 秦都林, 张少红. 山东省棉花生产现状及发展潜力研究[J]. 中国农技推广, 2023, 39(6):19-23.
|
[9] |
山东省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山东调查总队.山东统计年鉴2021[M]. 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21.
|
[10] |
尹会会, 杨中旭. 抗逆高产轻简易管棉花新品种聊棉15号的选育[J]. 分子植物育种, 2022, 20(4):1304-1309.
|
[11] |
唐淑荣. 中国棉花纤维品质综合评价与区域特征分布研究[D]. 南京: 南京农业大学, 2017.
|
[12] |
刘帆, 袁玉顺, 杨俊青, 等. 大麦新品系高产稳产性评价方法比较[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16, 31(4):597-603.
|
[13] |
温振民, 张永科. 用高稳系数法估算玉米杂交种高产稳产性的探讨[J]. 作物学报, 1994, 20(4):508-512.
|
[14] |
贺昆仑, 刘艳改, 裴小雨, 等. 中棉所139的丰产稳产性及适应性分析[J]. 中国棉花, 2022, 49(11):7-11.
doi: 10.11963/cc20220021
|
[15] |
程媛媛, 林静, 苏娟娟, 等. 小麦新品种邢麦13号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分析[J]. 山东市农业科学, 2021, 53(5):153-156.
|
[16] |
张中起, 刘艳, 梁邦平, 等. 国审夏大豆菏豆28号的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分析[J]. 种子, 2022, 41(8):110-115,149.
|
[17] |
钱道翠. 关于主成分分析的进一步探讨[J]. 嘉兴学院学报, 2002, 5(1):30-33.
|
[18] |
尹会会, 李秋芝, 李海涛, 等. 134份国外陆地棉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与纤维品质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7, 18(6):1105-1115.
doi: 10.13430/j.cnki.jpgr.2017.06.012
|
[19] |
董承光, 王娟, 周小凤, 等. 新疆陆地棉品种资源的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J]. 西南农业学报, 2016, 29(8)1798-1805.
|
[20] |
唐灿明, 朱广春. 铃重及其构成因素的相关分析[J]. 中国棉花, 1990, 28(6):9-10.
|
[21] |
马新明, 李秉柏. 棉铃铃重模拟模型研究[J]. 棉花学报, 1999, 11(5):278-279.
|
[22] |
戴茂华, 王瑞清, 刘丽英, 等. 冀中南棉花产量品质性状的相关及通经分析[J]. 江西农业学报, 2015, 271(8):10-15.
|
[23] |
杜磊, 雄东华, 李成奇, 等. 盐胁迫下黄河流域棉花品种主要性状的通经分析及优异种质筛选[J]. 江苏农业科学, 2023, 51(14):101-1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