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张廷杰.土地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的论述[J].人间,2016,201(6):208-208. [2]张衔春.近二十年国内城郊结合部土地利用与管理问题研究述评[C].“资源环境承载力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3:33-41.
 [3]谢红梅,喀斯特地区土地利用变化与可持续利用研宄一一以贵州省贵阳市为例[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2(2):57-57
 [4]陈睿山,蔡运龙,严祥等.土地系统功能及其可持续性评价[J].中国土地科学,2011,25(1):8-15.
 窗体底端
 [5]王群,王万茂.中国大陆地区土地利用结构研究进展[J].中国土地科学,2015,(08):10-15.
 [6]王婉晶,揣小伟,黄贤金,郭怀成.中国土地利用规划实施评价研究进展与展望[J].中国土地科学,2012,(11):91-96.
 [7]王群,王万茂.中国大陆地区土地利用结构研究进展[J].中国土地科学,2015,(08):10-15.
 [8]李凤.城镇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及发展规划研究[J].人民论坛,2015,(14):235-237.
 [9]王婉晶,揣小伟,黄贤金,郭怀成.中国土地利用规划实施评价研究进展与展望[J].中国土地科学,2012,(11):91-96.
 [10]崔娟敏,季文光. 城市边缘带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J]. 现代商业,2013,(17):71-72.
 [11]张冬,李国峰,柳小强. 小流域水土流失地面观测研究方法简述[J].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2010,30(2):3-5.
 [12]桑东莉.我国城市化危及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的立法原因探析[J].城市问题,2003,29(3):61-64.
 [13]魏淑英. 西部土地利用现状及其开发利用建议与对策[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1,18(2):11-14.
 [14]曹霄琪.我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9,25(14):110-112.
 [15]雷军,曾玮瑶,张小雷. 基于土地集约化利用的城镇可持续发展研究[J]. 水土保持通报,2013,(03):312-317.
 [16]陈磊.薄土坡耕地水土流失防治工程措施效应研究[D].北京: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14.13-21
 [17]中国土地利用遥感监测[M]. 星球地图出版社 , 张增祥, 2012.
 [18]吴琳娜,杨胜天,刘晓燕,罗娅,周旭,赵海根.1976年以来北洛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人类活动程度的响应[J].地理学报,2014,69(01):54-63.
 [19]龙花楼.论土地利用转型与土地资源管理[J/OL].地理研究,2015,34(09):1607-1618.
 [20]高江波,黄姣,李双成,蔡运龙.?中国自然地理区划研究的新进展与发展趋势[J]. ?地理科学进展. 2010(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