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蒋和平, 蒋黎, 王有年, 等. 国家粮食安全视角下我国种业发展的思路与政策建议[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43(4):77-88+2.
|
[2] |
张钧. 中国种业的主要矛盾与振兴之道——《种业振兴行动方案》启动之际的思考[J]. 中国种业, 2022(8):1-8.
|
[3] |
张广辉, 崔疏星. 我国种子安全的基本内涵、现实困境与应对策略[J]. 改革与战略, 2023, 39(2):113-129.
|
[4] |
罗江陶, 刘仲齐, 任勇, 等. 四川杂交小麦研究进展及展望[J]. 科学通报, 2022, 67(26):3185-3196.
|
[5] |
王怀苹, 夏海东, 李梅香, 等. 高产稳产和广适小麦新品种浚麦169选育[J]. 种子, 2020, 39(5):116-118.
|
[6] |
姜春玲, 张晓英, 刘艳香. 秸秆还田对农作物病虫草害新发的影响与对策[J].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1(10):103-104.
|
[7] |
陈新华.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小麦遗传育种学家——庄巧生先生[J]. 高等农业教育, 1993(1):1.
|
[8] |
王怀苹, 李梅香, 郭晓红, 等. 多抗早熟小麦新品种浚麦118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J]. 农业科技通讯, 2018(7):261-262+313.
|
[9] |
肖爱利, 蒋向. 浅析河南小麦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与对策[J]. 中国农技推广, 2022, 38(8):8-9.
|
[10] |
李新海, 路明, 郑军, 等. 作物种业发展趋势与对策分析[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2, 24(12):1-7.
doi: 10.13304/j.nykjdb.2022.1101
|
[11] |
孔子明, 宋晓朋. 小麦品种周麦16的遗传构成分析[J]. 种子, 2020, 39(9):117-119.
|
[12] |
郭瑞林, 莫海江, 杨春玲, 等. 高产优质多抗中早熟小麦新品种安麦1号的选育[J]. 作物杂志, 2002(1):49.
|
[13] |
马华平, 赵宗武, 蒋志凯, 等. 超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新麦11的选育[J]. 作物杂志, 2002(3):50.
|
[14] |
顾正中, 孙苏阳, 夏中华, 等. 淮麦18号的选育及特征特性[J]. 江苏农业科学, 2000(4):21-26.
|
[15] |
朱晓雯. 小麦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要点探析[J]. 种子科技, 2023, 41(8):63-65.
|
[16] |
马志辉. 小麦水肥管理、除草管理、病虫害防治要点[J]. 乡村科技, 2022, 13(14):85-87.
|
[17] |
胡森琦. 淮北平原区小麦绿色轻简化栽培技术研究[J]. 现代农业研究, 2020, 26(10):85-86.
|
[18] |
石学彬, 刘康. 我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制度变革与现代种业发展刍议[J]. 农业科技管理, 2018, 37(3):62-65.
|
[19] |
罗明智, 白雪, 李标. 种业振兴背景下农作物品种审定制度改革研究[J]. 经济纵横, 2021, 433(12):115-122.
|
[20] |
许靖波, 曾波, 杨璐. 坚持需求导向严把入市关口创新引领种业高质量发展——近5年国家水稻品种审定工作成效及思考[J]. 中国种业, 2023, 336(3):5-10.
|
[21] |
赵双锁, 刘晓丹, 关丽云. 不同年代小麦育成种质的遗传变异比较分析[J]. 河北农业科学, 2022, 26(3):64-71.
|
[22] |
宋晓朋, 孔子明. 基于SNP标记解析黄淮麦区部分强筋品种的遗传多样性[J/OL]. 分子植物育种:1-8[2023-06-04].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46.1068.S.20230601.1355.004.html.
|
[23] |
曹廷杰, 谢菁忠, 吴秋红, 等. 河南省近年审定小麦品种基于系谱和SNP标记的遗传多样性分析[J]. 作物学报, 2015, 41(2):197-206.
|
[24] |
肖力伟, 李文博. 金色麦浪伴一生——记中国工程院院士、小麦育种专家程顺和[J]. 种子世界, 2014, 384(11):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