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余松烈. 中国小麦栽培理论与实践[M].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1.
|
[2] |
农业部小麦专家指导组. 中国小麦品质区划与高产优质栽培[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1:276.
|
[3] |
郑建敏, 罗江陶, 万洪深, 等. 四川省小麦育成品种系谱分析及发展进程[J]. 遗传, 2019, 41(7):599-610.
|
[4] |
余遥. 四川小麦[M]. 成都: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1.
|
[5] |
任正隆. 雨养农业区的小麦育种[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1:1.
|
[6] |
张海娟, 王化俊, 马小乐, 等. 基于GGE双标图的北方大麦区试品种稳产性及试点代表性评价[J]. 麦类作物学报, 2015, 35(9):1250-1256.
|
[7] |
刘晓燕, 梁强, 李毅杰, 等. 广西甘蔗新品种区域试验宿根蔗适应性与稳定性分析[J]. 南方农业学报, 2016, 47(1):37-42.
|
[8] |
王兵伟, 覃嘉明, 郑加兴, 等. 一年两季鲜食糯玉米区域试验的GGE双标图分析[J]. 南方农业学报, 2017, 48(11):1961-1968.
|
[9] |
陈彩锦, 张尚沛, 师尚礼, 等. 基于GGE双标图对苜蓿品种丰产性和稳定性综合评价[J]. 草地学报, 2021, 29(5):912-918.
doi: 10.11733/j.issn.1007-0435.2021.05.007
|
[10] |
李艳兰, 张春帆, 李灶福, 等. 不同海拔点食粒豌豆新品种丰产性和稳定性分析[J]. 农学学报, 2021, 11(10):75-82.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20-0169
|
[11] |
李雪, 丁逸帆, 左示敏, 等. 基于AMMI模型和GGE双标图对2018年江苏省水稻杂交中粳品种区域试验结果的评价分析[J]. 杂交水稻, 2021, 36(3):96-102.
|
[12] |
魏常敏, 许卫猛, 邢永锋, 等. 黄淮海糯玉米品种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分析[J]. 南方农业学报, 2021, 52(4):888-896.
|
[13] |
曹元元, 丁逸帆, 左示敏, 等. 基于GGE双标图和AMMI模型对江苏省水稻区试品种的丰产性和稳定性分析[J]. 种子, 2021, 40(6):38-43.
|
[14] |
魏常敏, 许卫猛, 邢永锋, 等. AMMI模型和GGE双标图在黄淮海甜玉米中的应用[J]. 分子植物育种, 2021, 19(17):5909-5916.
|
[15] |
唐启义. DPS数据处理系统(第三卷专业统计及其他)[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20:1408-1417.
|
[16] |
夏国军, 李磊, 王新国, 等. 小麦新品种厚德麦981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分析[J]. 中国种业, 2024, 2:114-118.
|
[17] |
张养利, 曹三潮, 闫苗苗, 等. 国审小麦品种‘渭麦9号’的丰产稳产性及适应性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36):28-32.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3-0019
|
[18] |
曹燕燕, 巴磊, 张璐, 等. 小麦新品种漯麦47丰产稳产性分析[J]. 中国种业, 2023, 9:86-90.
|
[19] |
钮力亚, 王伟伟, 邹景伟, 等. 抗旱新品种沧麦15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分析[J]. 陕西农业科学, 2022, 68(9):19-22.
|
[20] |
郑建敏, 蒲宗君, 吕季娟, 等. 优质抗病小麦新品种川麦618产量特性分析[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23, 41(6):1032-10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