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农学学报》,

点击排行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抗旱节水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济儒麦25’的选育及性状分析
    王福玉, 陈贵菊, 高秋荣, 邵敏敏, 黄玲, 赵凯, 杨本洲, 张玉丹, 孙雷明, 翟红梅, 王霖
    农学学报    2024, 14 (7): 6-11.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24-0018  
    摘要 + 325 )   HTML 6 )    PDF ( 1673KB )( 99 )   

    为了培育干旱年份稳产、丰水年份高产的小麦新品种,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通过有性杂交系统选育,以‘山农2149’为母本,以‘良星619’为父本,成功培育出了小麦新品种‘济儒麦25’。该品种属冬性,株高77.5 cm,株型紧凑,具有抗倒性好,熟相好,籽粒饱满,商品性好,抗旱节水,高产稳产,综合抗性好等特点。2年区域试验结果平均产量为7742.55 kg/hm2,比对照增产4.02%。在2022—2023年山东省小麦旱地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为7176.15 kg/hm2,比对照‘山农27’增产5.60%,增产点率100%。2023年12月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鲁审麦20230029。‘济儒麦25’小麦新品种的审定,为鲁西南旱地小麦生产提供了品种支撑,并展现出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花生中的应用及安全性分析
    林秋君, 吴限鑫, 邹询, 李广, 王建忠, 郭春景
    农学学报    2024, 14 (8): 24-29.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23-0155  
    摘要 + 234 )   HTML 7 )    PDF ( 1179KB )( 176 )   

    为明确花生生产中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情况,通过查询中国农药信息网,统计汇总花生目前有效登记调节剂种类,并查询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2021)中花生中调节剂的最大残留限量和检测方法,分析花生生产中主要使用的调节剂的毒性,为下一步相关标准的制定和修订提出意见和建议,同时也为花生产业的出口创汇及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提升中国花生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保障中国花生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挖掘农田生态系统功能 促进农业绿色低碳发展——中国农学会农业资源与环境分会2024年学术年会综述
    农学学报    2025, 15 (1): 1-6.  
    摘要 + 213 )   HTML 14 )    PDF ( 1018KB )( 61 )   

    保障粮食和生态环境安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中国的一项重要战略选择。基于中国农学会农业资源与环境分会2024年学术年会期间,组织与会专家针对当前农田生态系统功能提升面临机制不明和应用基础型研究不够、土壤固碳技术创新不足、农田污染治理及废弃物循环利用理论与技术亟待突破等问题和难题,从耕地保育与质量提升、农业水土资源持续利用、农业减排固碳与适应气候变化协同、土壤污染防治与健康、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农业废弃物高值化利用、生物资源利用与多样性等领域展开对策性研讨交流,综述了各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展望了未来重点研究方向,以利于更好地挖掘农田生态系统功能和更有效地促进农业绿色低碳发展。

    17个番茄品种(系)在新疆巴州的引种评价
    董洁, 火顺利, 叶远荣, 赵双印, 蔡恩格力, 闫雪雪
    农学学报    2025, 15 (2): 48-55.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23-0288  
    摘要 + 209 )   HTML 2 )    PDF ( 1428KB )( 33 )   

    本研究以引种的6个大果实番茄品种(系)和11个小果实番茄品种(系)为试材,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引种番茄的7个主要性状指标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以期筛选出综合品质较好的番茄品种(系),为促进当地特色番茄产业高质量发展和推广种植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引进的6个大果实番茄品种(系)中,‘GH-148’、‘口感2010’番茄耐低温和高温能力较强,其灰色关联度从高到低为‘口感2012’、‘口感2011’、‘GH-148’、‘口感2010’、‘紫玉黑将军’、‘口感2013’。引进的11个小果实番茄品种(系)中,‘李子番茄’、‘黑珍珠’、‘DH21002’、‘DH21003’、‘紫京珠’、‘紫圣女’、‘紫衣仙女’、‘紫玉小型番茄’番茄耐低温和高温能力较强,其灰色关联度从高到低为‘DH21003’、‘紫玉小型番茄’、‘紫衣仙女’、‘DH21002’、‘黑珍珠’、‘紫京珠’、‘李子番茄’、‘紫千禧6号’、‘千禧’、‘紫千禧9号’、‘紫圣女’。本研究初步筛选出适宜新疆巴州种植的大番茄品种(系)为‘口感2012’,小番茄品种(系)为‘DH21003’。

    柑橘类水果的贮藏与加工研究进展
    王建辉, 郭伟庆, 郑凡, 张崟, 王新惠, 刘达玉, 唐江
    农学学报    2024, 14 (8): 49-55.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asb2023-0164  
    摘要 + 204 )   HTML 8 )    PDF ( 1475KB )( 498 )   

    柑橘是中国第一大类水果,其品种繁多,种植广泛,且以鲜食为主。为了延长鲜果货架期,促进精深加工,提升柑橘企业经济效益,对柑橘贮藏与加工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首先总结了多种保鲜技术在柑橘贮藏中的应用;其次讨论了柑橘传统加工制品与其副产物综合利用的最新技术;最后展望了柑橘类水果中类黄酮等功能成分的潜在应用价值。根据各产区栽培品种多样性的特点,建议甜橙、柠檬类品种可以加强采后商品化处理,橙、橘等传统加工制品优化非热加工、生物酶法去囊衣等新技术集成应用,药食同源类品种开展功能性成分提取与保健产品研制。综上,针对不同柑橘品种开发合适的贮藏与加工技术,可以进一步延长产业链,促进未来柑橘产业健康发展。

    种植密度对玉米籽粒灌浆特性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杨美丽, 王帮太, 鹿红卫, 程建梅, 苏玉杰, 赵树政, 张晓春, 程翠, 秦贵文
    农学学报    2024, 14 (8): 1-8.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23-0153  
    摘要 + 190 )   HTML 7 )    PDF ( 1334KB )( 117 )   

    为探明不同种植密度下玉米籽粒灌浆特性、植株干物质积累、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变化规律及相关性。本研究在2021—2022年以中高产玉米品种‘永优1573’、‘永优1593’为试验材料,设置3个密度6.00万、7.50万、9.00万株/hm2。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下,籽粒百粒重呈“快增-慢增”的上升趋势,籽粒灌浆速率呈“先增后降”的单峰曲线变化,灌浆峰值出现在授粉后22 d左右;增加种植密度使理论最大百粒重(a)、籽粒最大灌浆速率(Rmax)、平均灌浆速率(Rmean)以及灌浆达到最大速率时的籽粒重(Wmax)均显著降低,且单株产量与百粒重、穗粒数、WmaxRmaxRmean呈显著正相关。授粉后植株干物质积累随着密度的增加而降低,高密度下降更显著,灌浆前期植株营养器官比重较大,灌浆中后期植株各器官所占比重依次为籽粒>茎鞘>叶片>穗轴>苞叶,茎鞘干重对籽粒产量的贡献率最大。增加种植密度使不同玉米品种穗长、穗粗、穗粒数、单株产量降低,秃尖长增加,单位面积产量在7.50万株/hm2时最高。品种间差异显著,‘永优1573’百粒重小于‘永优1593’,穗粒数和单位面积产量则是前者大于后者,百粒重和穗粒数共同影响单位面积产量。本研究为中高产玉米品种选择最佳种植密度和提高玉米产量提供理论依据,对实现豫北地区夏玉米高效增产也具有指导意义。

    近40年气候变化对甘肃天水梨树产量形成的影响
    刘亮, 许赟恺, 李霖, 贾彬, 李宏伟
    农学学报    2024, 14 (7): 89-93.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23-0099  
    摘要 + 183 )   HTML 7 )    PDF ( 1385KB )( 139 )   

    甘肃天水因其地处陇中黄土高原腹地,光热充足,土层深厚,成为中国北方干寒梨区水果生产基地。然而,随全球性气候变暖的趋势,天水地区气象灾害的影响日益严重。特别是对于梨树这样的高大植物,其早花期和长生长周期使其在气候变化面前尤为脆弱,进而影响产量的形成。为掌握气候变化对梨树总产量的影响,本研究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了近40 a来影响天水梨树产量的主要农业气象条件。分析发现,影响梨产量的关键农业气象要素主要包括上一年秋季9月下旬的降水量、春季4月上旬的平均气温以及春末5月上中旬的日照时数。进一步研究表明,秋冬季温度的显著升高以及初春干旱气候的加剧,增加了果树营养耗损,不利花芽的正常发育,从而对果树产量构成负面影响。本研究结果为当地果树生产和管理部门在有效利用气候资源及其产业化布局方面提供了决策依据。

    海南槟榔生产比较优势及其布局变迁分析
    王成丽, 孙海燕, 孟猛
    农学学报    2024, 14 (11): 72-79.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23-0289  
    摘要 + 167 )   HTML 1 )    PDF ( 1240KB )( 81 )   

    近年来,海南省槟榔种植业发展迅速,产业调整与优化将是其未来发展重点,合理的生产区域布局对于海南槟榔产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运用区域比较优势指数和资源禀赋系数分析海南各市县2005—2022年槟榔生产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结果显示,海南槟榔种植规模大幅提高,但单产下降明显,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和资源禀赋系数的测算结果表现为较强的一致性,中部地区琼中、定安、保亭、屯昌等市县槟榔生产比较优势较强,是海南省槟榔生产布局的重点区域。东部传统种植区领先优势正在逐步减弱,西部地区整体缺乏比较优势,但上升趋势明显。海南槟榔生产呈现东退西进中部保优格局,布局变迁的驱动因素主要包括较高的经济利益刺激、高产栽培管理技术的扩散和黄化病等病虫害蔓延。建议合理调整槟榔生产布局、适度控制槟榔种植规模、强化社会化服务、明确食用槟榔制品监管政策、加快推动槟榔产业转型升级。

    水稻品种恶苗病抗性评价与筛选
    于艳敏, 武洪涛, 刘海英, 徐振华, 吴立成, 杨忠良, 张书利, 高大伟, 闫平
    农学学报    2024, 14 (7): 1-5.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22-0115  
    摘要 + 166 )   HTML 14 )    PDF ( 1238KB )( 87 )   

    为了探讨黑龙江省南部稻区水稻品种对恶苗病的抗性级别及水稻恶苗病田间发病情况,筛选水稻恶苗病抗性品种,采用芽期人工接种的方法,调查分析了60份常规粳稻田间恶苗病发病率。结果表明:不同水稻品种恶苗病田间发生程度不同,水稻恶苗病发病率范围为0.8%~39.9%,平均发病率14.6%,筛选到1个高抗水稻品种,26个抗性水稻品种,抗性品种共占73.3%,总体抗感比为11:4,黑龙江省南部水稻品种对恶苗病抗性存在品种间差异,生产上应该提倡种植抗性强的品种以防止病害发生,本研究为病害绿色防控以及水稻恶苗抗病育种提供一定依据。

    生姜姜瘟与连作障碍的研究进展
    葛丽清, 廖利焱, 孙春梅, 李朝莲, 张琼仙, 韩庆莉
    农学学报    2024, 14 (9): 12-16.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23-0181  
    摘要 + 164 )   HTML 8 )    PDF ( 1062KB )( 82 )   

    本研究通过回顾国内外关于生姜姜瘟病的研究文献,对中国姜瘟病的发病机制、传播途径及防控措施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变化与该病害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总结了致病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物种复合体在姜瘟病中的关键角色,概述了目前姜瘟及连作障碍的发生、成因、防控技术,简述了生姜姜瘟与连作障碍的关系,从姜瘟、致病菌、防控现状与技术等方面总结了生姜姜瘟与连作障碍的研究进展,归纳了利用改良土壤、轮作栽培、土壤熏蒸等高效防控姜瘟及连作障碍的方法。提出目前存在对姜瘟致病菌、生姜自毒物质积累、根际微生物研究较少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为防治生姜姜瘟,减缓连作障碍,促进生姜产业发展和可持续生产提供理论支撑。

    天然富硒土壤上加工番茄硒富集能力及品质分析
    董洁, 火顺利, 赵双印, 张蓓, 蔡恩格力, 赵禹
    农学学报    2024, 14 (7): 67-72.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23-0138  
    摘要 + 161 )   HTML 4 )    PDF ( 1252KB )( 111 )   

    以焉耆盆地主栽的5个加工番茄品种为试材,选择富硒耕地(土壤硒含量0.4 mg/kg)和非富硒耕地(土壤硒含量未检出)为试验地点,采取随机区组试验,研究分析天然富硒土壤上不同加工番茄品种硒富集能力及品质,并进行综合性评价,以期筛选出适合当地种植的富硒能力较强的加工番茄品种。结果表明,富硒区不同加工番茄品种均达到富硒农产品标准,且属于天然富硒番茄。‘屯河1943’、‘屯河3501’、‘屯河5501’硒富集能力强,生物富集系数依次为6.6%、6.6%、6.3%。天然富硒土壤上种植加工番茄可改善加工番茄品质,富硒区加工番茄番茄红素含量高于非富硒区,‘屯河3501’、‘屯河5501’番茄红素含量高于‘屯河1015’、‘屯河1943’、‘屯河17’;‘屯河1943’、‘屯河3501’、‘屯河17’还原糖含量富硒区高于非富硒区;富硒区加工番茄总酸含量高于非富硒区,‘屯河3501’总酸含量最高,‘屯河1943’总酸含量次之,‘屯河1015’总酸含量最低。通过隶属函数综合分析,‘屯河3501’在天然富硒土壤上的综合表现最优,‘屯河1943’次之。

    中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的现状、困境与出路
    杨玉莹, 何珊珊, 王玉斌
    农学学报    2024, 14 (8): 44-48.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23-0174  
    摘要 + 160 )   HTML 4 )    PDF ( 1112KB )( 93 )   

    为了探寻实现中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的有效路径,系统梳理了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的现状,并深入剖析了畜禽资源遗传保护面临的现实困境。结果表明:目前,保护品种数量不断增加,法规政策不断完善,保护区、保种场、基因库初具规模,从业主体队伍素质不断提高。但也面临资源特性挖掘不深,保护与开发利用脱节;法规政策支撑薄弱,管理制度缺乏联动;保护区、保种场、基因库设施陈旧,保护技术落后;资金扶持力度不足,投入渠道单一等困境。基于此,提出以下对策建议:加强资源深度挖掘,提高开发利用水平;建立健全法律法规,整合部门管理资源;强化财政资金引导,建立多元的投融资体系;持续推进保种场、保护区及基因库发展建设进程。

    牛至精油的提取工艺优化及成分分析
    王莹, 刘晨曦, 王新炎, 何际芳, 李豪辉, 贾陆, 刘伟, 薛刚
    农学学报    2024, 14 (8): 56-62.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23-0162  
    摘要 + 157 )   HTML 5 )    PDF ( 1324KB )( 136 )   

    研究旨在优化传统水蒸气蒸馏和同时蒸馏萃取2种方法提取牛至草中精油的工艺条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优化提取参数,并对精油进行GC/MS分析。结果表明,水蒸气蒸馏法和同时蒸馏萃取法2种方法的最佳提取工艺为盐基度1%,提取时间度1.5 h,料液比1:6,在该条件下提取得率分别为0.486 g/100 g和0.608 g/100 g。水蒸气蒸馏法所得精油中烷类16种、烯类6种、醇类4种、酚类3种、酮类1种,含量占比分别为74.366%、6.263%、1.245%、12.684%、0.449%;同时蒸馏萃取法所得精油中烷类20种、烯类9种、醇类5种、酚类3种、酮类1种,含量分别占比60.127%、12.597%、2.795%、22.147%、0.936%。同时蒸馏萃取得到的精油组分种类和主要抑菌成分的含量明显多于水蒸气蒸馏法所得精油组分种类和含量。主要抑菌成分百里香酚、伞花烃、γ-松油烯、香芹酚和α-水芹烯在水蒸气蒸馏所得精油中的含量分别为8.492%、3.286%、2.551%、2.143%和0.206%,在同时蒸馏萃取所得精油中的含量分别为13.925%、5.218%、4.509%、4.14%和0.36%。采用本研究所得最佳工艺所得精油得率高,可为企业生产制备牛至精油提供参考。

    新能源智能拖拉机发展现状与技术趋势
    田瑞丰, 张诚, 杨晓
    农学学报    2025, 15 (2): 81-88.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23-0280  
    摘要 + 156 )   HTML 2 )    PDF ( 1865KB )( 220 )   

    新能源智能拖拉机作为绿色农业领域的通用动力机械,其动力传动构型简化了机械系统,机组本体更易实现数智化控制,更易推动设施-农艺-农机融合为数智大模型,更易创造沙戈荒设施农业综合效益;新能源智能拖拉机产业还可带动农机芯片制造、农机永磁同步电机、农机动力电池等新兴领域产业链,具有农业现代化新质生产力特征。中国新能源智能拖拉机技术自主化发展进程与国外同期进行,部分技术已达到并跑、领跑水平,通过总结新能源智能拖拉机技术发展特点,助力中国农业航母行稳致远。本研究首先对新能源智能拖拉机的定义、特点、场景进行介绍,论述其对双碳目标、绿色农业、弯道超车、产业经济、农耕文明方面的中国式发展意义;其次介绍国内外新能源智能拖拉机产品现状,阐述电源管理、驱动系统、一源多用、智源电联等关键技术发展态势;最后提出新能源智能拖拉机发展愿景与对接建议。文章展望了新能源智能拖拉机的能源动力绿色化、驾驶作业无人化、农艺农机融合化的未来发展趋势,助力零碳农机学理论体系构建及零碳农机产品技术落地,力争为农机现代化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基于文献计量的大豆食心虫研究现状分析
    李晓凤, 邹镜竹, 韩子鑫, 丁宁, 史树森, 崔娟, 高宇
    农学学报    2024, 14 (7): 81-88.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23-0144  
    摘要 + 155 )   HTML 7 )    PDF ( 1644KB )( 134 )   

    为明确大豆食心虫在国内外的研究动态,通过文献计量学的方法,以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的5个数据库为数据源,整理出1955年7月—2023年6月在国内外发表的与大豆食心虫相关的文献,利用知识图谱分析及可视化分析等软件分析大豆食心虫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国内外共有383篇研究大豆食心虫的期刊文献,其中包括中文文献344篇、外文文献39篇。国内外文献数量随着时间的发展整体呈现上升趋势,21世纪以来出现爆发式增长。这些文献分布在125本期刊中,研究人员来自8个国家和地区以及294个研究机构。其中发文量最多的机构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国内热点关键词包括防治、发生规律、大豆品种、敌敌畏、赤眼蜂等,国外热点关键词包括抗性基因的鉴定和表达、转基因大豆、赤眼蜂、性信息素等。目前大豆食心虫研究领域主要涉及应用昆虫学、生理生化、生物学、生态学等。国内大豆食心虫的研究热点与其综合防治技术及抗虫品种的筛选有关,国外的研究热点则与大豆食心虫基因表达等相关。文献分析有助于引导相关科研人员快速了解大豆食心虫领域研究现状,针对目前大豆食心虫研究的热点问题和薄弱环节,选准研究方向,为大豆食心虫的防控提出更加有效的技术措施。

    打顶时间和方式对烤烟经济性状和烟叶品质的影响
    吴文信, 李思军, 谭志鹏, 宗毅, 何铭钰, 潘飞龙, 毕一鸣, 江智敏, 陈焘, 夏冰, 成明珠, 邓小华
    农学学报    2024, 14 (8): 9-15.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23-0154  
    摘要 + 155 )   HTML 4 )    PDF ( 1238KB )( 78 )   

    为明确打顶时间及打顶方式对烟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设置打顶时间(现蕾打顶、中心花开放时打顶、盛花开放时打顶)及打顶方式(去除花器不带幼叶、去除花器带相邻的顶端2片幼叶、去除花器带相邻的顶端4片幼叶)的双因素试验,研究不同处理对烤烟‘云烟87’经济性状、物理特性、化学成分和感官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打顶时间的延迟,烤烟的上等烟比例、均价、产量、产值及评吸质量呈先增高后降低趋势,上部叶烟叶长度、厚度及叶面积质量增加,总氮和烟碱含量增加;随着打顶去除幼叶数量的增加,上等烟比例先增加后降低,产值先降低后增加,上、中、下部叶的烟叶长度、厚度及叶面积质量增加,中部叶的叶面积指数增加,烟碱、总糖及还原糖含量增加;在打顶时间及打顶方式的互作下,中心花开放时打顶不去除幼叶处理的经济性状最佳,现蕾打顶时去除花器带相邻的顶端4片幼叶的物理特性最佳,中心花开放时打顶去除花器带相邻的顶端2片幼叶的评吸质量最佳。因此,湖南稻茬烤烟‘云烟87’以中心花开放时打顶去除花器带相邻的顶端2片幼叶较为适宜。

    中国铁线莲属植物研究进展
    郭舒艳, 杨颖, 边媛, 高龙, 张钟匀, 朱琳
    农学学报    2025, 15 (1): 57-67.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24-0001  
    摘要 + 147 )   HTML 2 )    PDF ( 1481KB )( 304 )   

    文章详细阐述了中国铁线莲属植物在种质资源调查、栽培繁殖、药理作用及园林应用等方面的研究现状。通过总结铁线莲属植物种质资源分布因气候条件各异具有区域代表性,分析铁线莲属植物繁育与生态地理响应的关系,得出控温、光照、适量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和良好的培养基质等是提升铁线莲属植物繁育技术的有效手段。同时从资源价值利用方面分析了不同种铁线莲属植物药用化学成分和功效及园林提升构景形式。提出今后应针对开发潜力尚小的铁线莲属植物类群进行资源保护,对现有铁线莲属植物资源中表现优良的种质进行杂交繁育利用等建议。

    烤烟光氮空间分布、光合特性及干物质积累对增密的响应
    宗钊辉, 王寒, 李谨诚, 赵伟才, 邓文君, 王维, 余纯强, 王军
    农学学报    2024, 14 (8): 16-23.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23-0147  
    摘要 + 144 )   HTML 4 )    PDF ( 1355KB )( 101 )   

    为探究增密对韶关烟区烤烟冠层光氮分布、光合特性及其干物质积累与产值的影响。以‘粤烟97’为试验材料,设置4个密度(M1:10500、M2:13500、M3:16500、M4:19500株/hm2),测定了不同冠层光资源与氮素分布、色素含量、干物质积累及经济性状。研究发现,随着密度的增加,不同冠层透光率下降,叶绿素含量增加,移栽80 d时M4处理上部叶叶绿素较M1处理增加了26.31%,叶绿素b增幅大于叶绿素a;光合特性与氮素是作物碳氮代谢重要指标,密度增加,烟株光合速率下降,M4处理上部叶较M1处理下降了32.16%~35.83%,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氮素浓度呈下降趋势,但不同时期M4、M3、M2处理中上部叶差异不显著;‘粤烟97’在16500株/hm2时群体叶器官干物质积累达到最大值,取得了最高产量与经济效益,与10500株/hm2相比,产量与产值显著提高。合理密植,‘粤烟97’能通过降低叶绿素降解与提高中上部叶氮素分布对抗弱光胁迫下的光合速率下降,促进烟株群体干物质积累能力,获得更高的烟叶产量和产值。

    不同生态型基质配比对草莓生长的影响
    姚贵军, 王改改, 周军, 宋云, 范园
    农学学报    2024, 14 (7): 73-76.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23-0152  
    摘要 + 144 )   HTML 9 )    PDF ( 1230KB )( 128 )   

    明确不同生态型基质配比对草莓生长的影响,为草莓提质增效及有机产品开发提供科学依据。以‘甜查理’草莓为试验材料,羊粪、菇渣、秸秆和草炭等按不同体积比混配成栽培基质,对比分析不同基质配比处理对草莓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生态型基质配比的理化性状均适合草莓生长,处理Ⅲ(羊粪:菇渣:椰糠=1:2:1)下草莓植株生长势最强,其次为处理Ⅰ(羊粪:菇渣:草炭:秸秆=1:1:1:1)和处理Ⅳ(羊粪:菇渣:草炭=2:2:1),处理Ⅴ(羊粪:菇渣=1:2)条件下草莓长势最弱。

    不同种衣剂配方对油菜生长的影响
    李玲玉, 陈詹, 周毓莹, 丁菲, 王国槐, 张振乾
    农学学报    2024, 14 (10): 1-5.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23-0271  
    摘要 + 144 )   HTML 5 )    PDF ( 1244KB )( 89 )   

    本研究旨在提高油菜种子质量,实现种子标准化,并促进油菜增产。通过对油菜种子进行丸粒化包衣,探讨了不同药种比种衣剂包衣对油菜生长的影响。以甘蓝型油菜‘帆鸣1号’为试材,研究了不同药种比的丸粒化种衣剂NXY-1和瑞士悬浮种衣剂SLS包衣油菜种子对油菜苗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丸粒化种衣剂NXY-1中,最佳药种质量比为1:300,该配比的丸粒化种衣剂能促进种子出苗,冬前和盛花期干鲜重比最高,出苗后21 d氮磷含量,钾含量较对照相比最高,能有效提高叶绿素和赤霉素含量,效果均优于进口种衣剂S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