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农学学报》,

点击排行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海南槟榔生产比较优势及其布局变迁分析
    王成丽, 孙海燕, 孟猛
    农学学报    2024, 14 (11): 72-79.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23-0289  
    摘要 + 1058 )   HTML 1 )    PDF ( 1240KB )( 331 )   

    近年来,海南省槟榔种植业发展迅速,产业调整与优化将是其未来发展重点,合理的生产区域布局对于海南槟榔产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运用区域比较优势指数和资源禀赋系数分析海南各市县2005—2022年槟榔生产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结果显示,海南槟榔种植规模大幅提高,但单产下降明显,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和资源禀赋系数的测算结果表现为较强的一致性,中部地区琼中、定安、保亭、屯昌等市县槟榔生产比较优势较强,是海南省槟榔生产布局的重点区域。东部传统种植区领先优势正在逐步减弱,西部地区整体缺乏比较优势,但上升趋势明显。海南槟榔生产呈现东退西进中部保优格局,布局变迁的驱动因素主要包括较高的经济利益刺激、高产栽培管理技术的扩散和黄化病等病虫害蔓延。建议合理调整槟榔生产布局、适度控制槟榔种植规模、强化社会化服务、明确食用槟榔制品监管政策、加快推动槟榔产业转型升级。

    17个番茄品种(系)在新疆巴州的引种评价
    董洁, 火顺利, 叶远荣, 赵双印, 蔡恩格力, 闫雪雪
    农学学报    2025, 15 (2): 48-55.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23-0288  
    摘要 + 998 )   HTML 2 )    PDF ( 1428KB )( 159 )   

    本研究以引种的6个大果实番茄品种(系)和11个小果实番茄品种(系)为试材,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引种番茄的7个主要性状指标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以期筛选出综合品质较好的番茄品种(系),为促进当地特色番茄产业高质量发展和推广种植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引进的6个大果实番茄品种(系)中,‘GH-148’、‘口感2010’番茄耐低温和高温能力较强,其灰色关联度从高到低为‘口感2012’、‘口感2011’、‘GH-148’、‘口感2010’、‘紫玉黑将军’、‘口感2013’。引进的11个小果实番茄品种(系)中,‘李子番茄’、‘黑珍珠’、‘DH21002’、‘DH21003’、‘紫京珠’、‘紫圣女’、‘紫衣仙女’、‘紫玉小型番茄’番茄耐低温和高温能力较强,其灰色关联度从高到低为‘DH21003’、‘紫玉小型番茄’、‘紫衣仙女’、‘DH21002’、‘黑珍珠’、‘紫京珠’、‘李子番茄’、‘紫千禧6号’、‘千禧’、‘紫千禧9号’、‘紫圣女’。本研究初步筛选出适宜新疆巴州种植的大番茄品种(系)为‘口感2012’,小番茄品种(系)为‘DH21003’。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外农村人居环境研究综述
    李佳颖, 王艳伟, 郑善枫, 李昕, 黄宜
    农学学报    2024, 14 (2): 83-93.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23-0045  
    摘要 + 827 )   HTML 10 )    PDF ( 3017KB )( 681 )   

    为了解国内外农村人居环境的发展现状及研究热点,利用CiteSpace文献分析软件,对2002—2022年中国知网(CNKI)及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的农村人居环境研究进行文献分析,并绘制出国内外农村人居环境研究的知识图谱。研究结果表明:(1)国外的发文数量比国内多,研究理论更为丰富;国外的研究作者合作网络比国内紧密,说明跨学科交流更多;国内外的主要发文机构都集中在高校;美国、中国是主要的发文国家。(2)在国内外农村人居环境的相关研究中,国内的研究热点主要侧重于农村的硬环境和软环境,其研究热点主要围绕“乡村振兴”、“新农村”、“乡村治理”、“乡村发展”等方面展开;国外的研究热点主要侧重于农村人居环境对村民的影响,其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气候变化”、“心理健康”、“体力活动”、“传染性疾病”等方面。未来应加强农村人居环境研究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注重定性与定量研究方法相结合,并基于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视角,拓展农村人居环境的研究深度和广度。

    新能源智能拖拉机发展现状与技术趋势
    田瑞丰, 张诚, 杨晓
    农学学报    2025, 15 (2): 81-88.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23-0280  
    摘要 + 777 )   HTML 2 )    PDF ( 1865KB )( 347 )   

    新能源智能拖拉机作为绿色农业领域的通用动力机械,其动力传动构型简化了机械系统,机组本体更易实现数智化控制,更易推动设施-农艺-农机融合为数智大模型,更易创造沙戈荒设施农业综合效益;新能源智能拖拉机产业还可带动农机芯片制造、农机永磁同步电机、农机动力电池等新兴领域产业链,具有农业现代化新质生产力特征。中国新能源智能拖拉机技术自主化发展进程与国外同期进行,部分技术已达到并跑、领跑水平,通过总结新能源智能拖拉机技术发展特点,助力中国农业航母行稳致远。本研究首先对新能源智能拖拉机的定义、特点、场景进行介绍,论述其对双碳目标、绿色农业、弯道超车、产业经济、农耕文明方面的中国式发展意义;其次介绍国内外新能源智能拖拉机产品现状,阐述电源管理、驱动系统、一源多用、智源电联等关键技术发展态势;最后提出新能源智能拖拉机发展愿景与对接建议。文章展望了新能源智能拖拉机的能源动力绿色化、驾驶作业无人化、农艺农机融合化的未来发展趋势,助力零碳农机学理论体系构建及零碳农机产品技术落地,力争为农机现代化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花生中的应用及安全性分析
    林秋君, 吴限鑫, 邹询, 李广, 王建忠, 郭春景
    农学学报    2024, 14 (8): 24-29.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23-0155  
    摘要 + 694 )   HTML 8 )    PDF ( 1179KB )( 381 )   

    为明确花生生产中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情况,通过查询中国农药信息网,统计汇总花生目前有效登记调节剂种类,并查询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2021)中花生中调节剂的最大残留限量和检测方法,分析花生生产中主要使用的调节剂的毒性,为下一步相关标准的制定和修订提出意见和建议,同时也为花生产业的出口创汇及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提升中国花生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保障中国花生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玉米种植密度与产量研究现状与趋势
    李嘉航, 王绍新, 许洛, 李中建, 王宝宝, 冯健英
    农学学报    2023, 13 (11): 1-11.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22-0157  
    摘要 + 653 )   HTML 29 )    PDF ( 3278KB )( 2896 )   

    为全面深入了解玉米种植密度和产量相关研究在国内和国际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中国知网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2000—2022年收录有关玉米种植密度和产量领域的文献(5150篇)为样本,基于CiteSpace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美国居于该领域总研究量榜首,中国紧随其后,远远超过其他国家,近年来中国对该领域的研究论文数已经赶超美国,并且每年保持100篇以上的发文量。Agronomy Journal期刊发文量最多,共计230篇,在学术界影响力最大。中国学者刘鹏发文数量最多,对该领域的研究进展贡献最大,与其他作者合作也较为紧密。研究机构以高校为主,中国北方居多,各区域机构之间的合作仍有待加强。在该领域,鲜食和青贮等专用型玉米、氮水利用效率、可持续农业、机械化管理、土壤性质、产量损失、数学模型、秸秆利用等是近年来研究热点问题。

    抗旱节水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济儒麦25’的选育及性状分析
    王福玉, 陈贵菊, 高秋荣, 邵敏敏, 黄玲, 赵凯, 杨本洲, 张玉丹, 孙雷明, 翟红梅, 王霖
    农学学报    2024, 14 (7): 6-11.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24-0018  
    摘要 + 575 )   HTML 6 )    PDF ( 1673KB )( 142 )   

    为了培育干旱年份稳产、丰水年份高产的小麦新品种,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通过有性杂交系统选育,以‘山农2149’为母本,以‘良星619’为父本,成功培育出了小麦新品种‘济儒麦25’。该品种属冬性,株高77.5 cm,株型紧凑,具有抗倒性好,熟相好,籽粒饱满,商品性好,抗旱节水,高产稳产,综合抗性好等特点。2年区域试验结果平均产量为7742.55 kg/hm2,比对照增产4.02%。在2022—2023年山东省小麦旱地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为7176.15 kg/hm2,比对照‘山农27’增产5.60%,增产点率100%。2023年12月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鲁审麦20230029。‘济儒麦25’小麦新品种的审定,为鲁西南旱地小麦生产提供了品种支撑,并展现出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国审玉米新品种‘浚单996’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分析
    靳海蕾, 章慧玉, 张志方, 徐国举, 王良发
    农学学报    2025, 15 (5): 7-11.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24-0043  
    摘要 + 457 )   HTML 1 )    PDF ( 1188KB )( 68 )   
    为了解国审玉米新品种‘浚单996’的生产特性和推广应用价值,根据2019—2020年黄淮海夏玉米区域试验、生产试验资料,利用产量平均值法、变异系数法、高稳系数法和回归系数法等多种方法,对‘浚单996’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浚单996’2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和生产试验产量分别为10431.8 kg/hm2 和9904.5 kg/hm2,较对照‘郑单958’分别增产3.6%和4.6%。2年区域试验中,‘浚单996’产量变异系数分别为16.73%、12.91%,均低于对照;高稳系数分别为78.29%、82.21%,均高于对照;回归系数分别为0.9440、0.9398,均小于1且低于对照;增产点率分别为64.1%、82.1%。从试验结果来看,‘浚单996’抗倒伏能力、抗病性、耐高温性比较好。综合分析,‘浚单996’是一个丰产稳产性好、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的玉米新品种,适宜在黄淮海夏播玉米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基于有机酸、氨基酸和香气物质的烤烟香型逐步判别分析
    王文超, 许自成, 张媛, 钱建财, 朱海波, 许嘉阳, 贾玮, 郝浩浩, 张莉
    农学学报    2024, 14 (10): 12-18.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23-0215  
    摘要 + 445 )   HTML 2 )    PDF ( 1279KB )( 58 )   

    研究旨在实现对清甜香型、蜜甜香型、蜜甜焦香型、焦甜醇甜香型和焦甜焦香型5种烤烟香型的快速判定。选取5个省份51个C3F等级的烤烟样品,对烟叶中的有机酸、氨基酸、香气物质进行方差分析与判别分析,并建立Fishier判别函数。结果表明,清甜香型与蜜甜焦香型烤烟总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焦甜醇甜香型烤烟,总有机酸与香气物质含量在5个香型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在部分高级脂肪酸、苯丙氨酸类降解产物、类胡萝卜素类降解产物和茄酮上存在差异;共有丁二酸、柠檬酸、二十酸、丝氨酸、6-甲基-5-庚烯-2-醇、愈创木酚、香叶基丙酮、巨豆三烯酮3和法尼基丙酮9个指标被纳入函数,建立的判别函数经自身验证法与交叉验证法回判,判对率分别为94.1%和86.3%。本研究建立的判别函数对5种烤烟香型具有较好的判别效果,准确率较高。

    淄博地区适宜与玉米间作种植的大豆品种初报
    刘蔚霞, 路笃旭, 卢振宇, 张超, 翟吉庆, 翟乃家, 王光明
    农学学报    2024, 14 (4): 7-13.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23-0073  
    摘要 + 418 )   HTML 11 )    PDF ( 1344KB )( 189 )   

    为了推动淄博市玉米产业健康稳定发展,调整优化种植结构,丰富多元化种植模式,实现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本研究通过分析相同玉米品种与不同大豆品种间作的综合性状表现,初步筛选出适宜当地间作种植的大豆品种。结果表明,在同一气象环境条件下,间作模式下玉米大斑病、黑粉病发病等级较轻,其他性状差别不大;‘荷豆23’、‘荷豆12’和‘齐黄34’等中早熟耐荫大豆品种生育期较其他品种短1~3 d,对点蜂缘蝽抗性强,主茎高度、节数和底荚高度适中且稳定,单株粒重较其他品种高0.53~1.72 g,产量分别较其他品种高88.81~214.59 kg/hm2。综合来看,‘荷豆23’、‘荷豆12’和‘齐黄34’等品种适宜用于淄博地区玉米大豆间作种植。

    谷子水浸液对谷莠子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
    赵娜, 李国瑜, 李国清, 丛新军
    农学学报    2024, 14 (4): 1-6.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23-0078  
    摘要 + 401 )   HTML 9 )    PDF ( 1290KB )( 241 )   

    为探究谷子与谷莠子生长之间的化感作用,本试验以‘金选6号’谷子水浸液、‘大狗尾草’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水浸液对谷莠子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水浸液对其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表现为“低促高抑”。原液处理下种子发芽率较对照降低13.888%,化感效应指数为-0.139。原液、10倍稀释液处理下根芽长及鲜干重等综合效应指数分别为-0.070、-0.034,表现出化感抑制作用,且植株全长、叶面积、叶绿素含量、SOD均低于对照。50、100倍稀释液处理下种子发芽率较对照增加33.333%、11.117%,根芽长及鲜干重等综合效应指数为0.275、0.153,表现为化感促进作用,其中50倍稀释液促进作用最强,植株全长、叶面积、叶绿素含量、SOD均与对照差异显著。谷田中常伴有大量谷莠子生长,此研究结果将为幼苗期去除谷莠子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普洱茶中儿茶素研究进展
    邓洪燕, 毛静春, 毛建富, 周琴, 陶波, 赵龙
    农学学报    2024, 14 (1): 83-89.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23-0051  
    摘要 + 371 )   HTML 11 )    PDF ( 1352KB )( 795 )   

    儿茶素是茶叶中多酚类化合物的主体成分,占干茶含量的12%~24%,具有清除自由基、抗衰老、抗辐射、减肥、降血脂、防癌等活性功能。普洱茶因特殊的品种和加工工艺,所含有的儿茶素含量均高于其他茶树品种,在营养价值和保健方面表现出优异的功效。对普洱茶儿茶素种类、提取测定方法、含量变化和功效研究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普洱茶中儿茶素功能产品进一步开发利用研究提供参考。

    根茎类中药材机械化种植装备研究现状及展望
    陈扬洲, 张华, 孙伟, 李辉, 刘小龙, 李红岭
    农学学报    2025, 15 (3): 60-71.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24-0014  
    摘要 + 366 )   HTML 4 )    PDF ( 2710KB )( 297 )   

    近年来根茎类中药材的经济效益持续上涨,种植规模逐年扩大,带动根茎类中药材种植机械快速发展,当前种植机械仍然存在种植效率低、适用范围窄以及种植损耗高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国内外学者不断创新优化,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通过综述,研究了国内外根茎类中药材机械化种植技术和设备研究的现状、发展动态及制约因素,目前根茎类中药材机械化种植主要为半机械化种植和机械化种植,对具有代表性的国内外相关种植机械的结构和种类进行分析总结,对漏播重播检测技术、深松整地技术和覆膜覆土技术等关键技术进行了阐述。指出国内根茎类中药材机械化种植上存在规模化种植难实现、种植机械与种植农艺结合不足、关键技术薄弱和药农接受程度低难以推广等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对后续的发展趋势及方向进行了展望。

    后抗时代发酵中药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殷红, 张红艳, 张强, 韩姗姗
    农学学报    2023, 13 (11): 67-72.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22-0170  
    摘要 + 358 )   HTML 5 )    PDF ( 1013KB )( 535 )   

    发酵中药作为饲料添加剂,具有增强免疫力、预防疾病和无抗药性等优点。尤其是在饲料禁抗的情况下,发酵中药作为饲用添加剂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发酵后的中药液及中药渣兼顾中药药效和益生菌双重健康特性,有效活性成分更容易被动物体吸收利用,这不仅扩大了中药的资源利用度,而且有助于改善养殖环境,促进动物健康生长,减少疾病率,节约养殖成本。在后抗时代,采用植物提取物营养干预畜禽养殖,预防未病,实现动物机体健康是替抗、禁抗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在这方面,中药功能饲料添加剂通过由内到外提升机体免疫,提高养殖动物生产性能,符合国家推行绿色发展的理念。综述了畜禽养殖中发酵中药作为饲料添加剂的应用现状,为今后发酵中药在畜禽养殖业中的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2022年夏季陕西关中持续高温干旱天气成因及对农作物的影响
    乔丹杨, 高萌, 卢晔, 王瑾婷, 王瑾, 刘帆
    农学学报    2023, 13 (12): 60-67.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23-0020  
    摘要 + 352 )   HTML 7 )    PDF ( 2177KB )( 701 )   

    2022年夏季陕西关中出现持续高温干旱天气,对玉米、苹果和猕猴桃等农作物生长发育造成严重影响。为研究此次高温干旱发生机制,利用关中地区46个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欧洲中心ERA-5逐小时和月平均再分析资料等,研究主要高温时段大气环流特征和成因。结果表明:(1)主要高温时段为6月中下旬和8月上中旬,关中大部分地区出现中到重旱;(2)2个高温阶段均表现出下沉气流强盛的特征,但成因不同。6月高空异常的脊前负涡度平流输送在关中地区造成强烈的下沉运动,8月副高和南亚高压叠置,气候态正异常在陕西上空表现为异常强的下沉运动;(3)6月强盛的西北气流和8月副高异常偏西偏强使低层偏南气流减弱,阻断了水汽来源,均表现出水汽通量散度正异常,不利于出现有效降水;(4)高温干旱对粮食和经济作物产量和品质有一定影响,建议高温前采取有效措施,及时灌溉,降低田间温度,补充植株水分,增强植株蒸腾作用,降低农作物高温胁迫程度。

    大兴安岭南麓黑土区阿荣旗耕地质量评价与障碍因素分析
    刘雅杰, 刘战勇, 张向前, 路战远, 迟文峰, 程玉臣, 张德健, 孙峰, 刘祾悦, 兰慧青, 白东星
    农学学报    2024, 14 (7): 58-66.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23-0143  
    摘要 + 348 )   HTML 5 )    PDF ( 1943KB )( 164 )   

    明确耕地质量等级及障碍因子,对土地差异化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阿荣旗全境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GPS定点采集信息,通过专家打分、层次分析等方法计算各指标权重和隶属度,构建了16项指标为核心的耕地地力等级评价体系,研究耕地等级和量化障碍因子,分析各等级耕地分布和主要障碍因子。结果表明:根据耕地质量综合指数(IFI值),阿荣旗耕地可划分为8个等级,其中一至四等耕地面积占阿荣旗总耕地面积的95.70%。微生物多样性、灌溉排水能力、农田林网化是该区域农业生产的主要障碍因子。大兴安岭南麓黑土区阿荣旗耕地生产能力的提高,应考虑一至四等耕地的保护,五至八等耕地仅占总耕地面积的4.30%,可以实行退耕还草还林或粮草轮作等技术模式,修复生态环境,提升地力。

    木醋液改良盐碱土壤的研究进展
    尹美莉, 张凯煜, 亢福仁, 高玉林, 张生, 张鑫, 李强, 曹涛涛, 郑洁文
    农学学报    2024, 14 (6): 31-38.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23-0141  
    摘要 + 346 )   HTML 9 )    PDF ( 1266KB )( 460 )   

    盐碱土因碱性高、透气性差透水性差、表面容易板结、养分含量低、含有害盐分等导致植物生长受到限制,但是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则要求必须加大力度“向盐碱地要粮”。大量研究证明,适宜浓度木醋液可以有效改善盐碱土理化性状,从而提高盐碱土生产力。文章列举了不同种类木醋液理化性质和成分含量,描述了木醋液施用浓度的范围,总结了木醋液施入盐碱土后,土壤物理、化学、微生物、酶活性以及植物生长情况的变化,以为木醋液应用于盐碱土壤中提供理论参考。

    基于共生关系的民宿运营振兴乡村路径研究
    魏思梦, 廖东声
    农学学报    2023, 13 (11): 95-100.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23-0060  
    摘要 + 343 )   HTML 20 )    PDF ( 1625KB )( 388 )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根据现有民宿发展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综述了文旅产业运营商——隐居乡里的解决方案。以共生关系为理论基础,提炼出以村集体合作,引入投资商,以实现价值共创为目的运营模式。通过多元主体的参与合作,促进当地村民的就业和增收,带动乡村旅游的发展,实现乡村文化的保护与宣传。通过民宿运营带动当地农业、文化、旅游业全面发展的方式,为农文旅产业深度融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乡村振兴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二氢卟吩铁拌种和喷雾对花生生长与增产效应研究
    张新凤, 张国, 于居龙, 束兆林
    农学学报    2023, 13 (11): 35-42.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23-0006  
    摘要 + 340 )   HTML 2 )    PDF ( 1331KB )( 1404 )   

    为探讨二氢卟吩铁拌种和喷雾对花生生长及产量的影响,明确使用剂量。采用不同浓度二氢卟吩铁对花生拌种及在不同生长期喷雾2种方式处理。结果表明,二氢卟吩铁种子拌种和喷雾均能促进花生生长、分枝,增加单株的角果数,提高果仁重,分别增加花生产量12.38%~14.29%和33.33%~55.87%。从经济角度考虑,拌种适宜用量为每千克花生0.02%二氢卟吩铁SP 0.20~1.00 g,喷雾适宜使用浓度0.02%二氢卟吩铁可溶性粉剂1000~5000倍。

    5种杀虫剂对绿盲蝽的室内毒力及田间防效
    杨斌, 郑嘉诚, 阎雄飞
    农学学报    2024, 14 (2): 23-29.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23-0188  
    摘要 + 336 )   HTML 8 )    PDF ( 1205KB )( 1013 )   

    筛选出防治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高效、低毒和安全的杀虫剂,为绿盲蝽的科学防控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本研究以食料浸渍法和田间喷雾法,分别测定了噻虫嗪、阿维菌素、苦参碱、鱼藤酮和蛇床子素,5种杀虫剂对绿盲蝽的室内毒力及田间防治效果。室内毒力测定结果显示:5种杀虫剂对绿盲蝽的毒力均随杀虫剂浓度的升高而增强,对绿盲蝽的毒力大小顺序为:噻虫嗪>阿维菌素>苦参碱>鱼藤酮>蛇床子素,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在绿豆田用药3 d后,300 mg/L噻虫嗪和600 mg/L噻虫嗪的防治效果最好,田间防效均已达到75%以上。在绿豆田用药7 d后,600 mg/L噻虫嗪的防治效果最好,其次为300 mg/L噻虫嗪和1000 mg/L阿维菌素,田间防效均超过70%,1600 mg/L苦参碱田间防治效果为58.94%,1600 mg/L鱼藤酮和1600 mg/L蛇床子素田间防效约为50%。5种杀虫剂对绿盲蝽均有防治效果,噻虫嗪和阿维菌素对绿盲蝽防治效果较好,建议用于绿盲蝽大田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