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农学学报》,

农艺科学/生理生化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 (按年度、期号倒序)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喷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在北疆苜蓿生产中的应用
    丁峰, 纪顺, 萨仁娜, 蒲胜海
    农学学报    2023, 13 (3): 16-20.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22-0135  
    摘要 + 172 )   HTML 10 )    PDF ( 1274KB )( 150 )   

    苜蓿作为优质的高蛋白饲料,被称之为“牧草之王”。新疆作为中国五大牧区之一,人工饲草料地建设滞后,长期以来饲草生产中普遍存在灌溉管理水平差,水肥利用效率低,高投入低产出问题,成为制约新疆现代畜牧业发展的瓶颈。近年来,新疆的农牧业龙头企业大力发展以大型喷灌机为基础的节水牧草业,迫切需求喷灌苜蓿节水高产优质生产技术。把水肥一体化技术与喷灌苜蓿生产实践结合起来,从品种选择、地块的理化性状、平整土地、系统管理、种植模式及群体指标、苜蓿各生育期的水肥管理和配套栽培措施等方面,阐述了水肥一体化技术在苜蓿生产中的应用技术要点,形成了具有普遍指导性的水肥一体化技术规范。该技术要点体现了喷灌水肥一体化的技术优势,可为北疆的喷灌苜蓿生产、广大农技推广人员、农技推广服务和农业领域科研工作者提供技术指导和参考。

    补灌量和覆盖量变化对旱地春小麦叶面积指数的影响
    张磊, 聂志刚
    农学学报    2023, 13 (3): 21-29.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21-0198  
    摘要 + 122 )   HTML 5 )    PDF ( 1519KB )( 77 )   

    免耕覆盖中补灌量和秸秆覆盖量变化对叶片生长有较大影响,以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1979—2019年历史气象数据为基础,运用APSIM模型对补灌量与覆盖量耦合变化时旱地春小麦的叶面积指数进行模拟,并采用方差分析、二次多项式回归、单因素分析等方法,研究补灌量和覆盖量对旱地春小麦叶面积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在试验设计范围内,旱地春小麦叶面积指数随着补灌量变化在分蘖—拔节期呈开口向下的二次抛物线先增后减变化,补灌量在252.09 mm时春小麦叶面积指数出现最大值为1.83,其他各个时期均呈开口向上的二次抛物线递增变化。随着秸秆覆盖量变化,叶面积指数在出苗—分蘖期,呈开口向下的二次抛物线先增后减变化,试验设计范围内秸秆覆盖量为2397.09 kg/hm2时春小麦叶面积指数出现最大值为0.59,分蘖—拔节期呈开口向下的二次抛物线递增变化;其他各个时期均呈开口向上的二次抛物线递增变化。相同阶段下,补灌量每增加50 mm,春小麦叶面积指数最大增幅13.95%;秸秆覆盖量每增加1000 kg/hm2,春小麦叶面积指数最大增幅3.7%。补灌量对春小麦叶面积指数的影响程度远大于秸秆覆盖量的影响。免耕覆盖中,合理的进行秸秆覆盖和补灌能够保持土壤中的水分,有利于旱地春小麦叶片生长。

    不同氮肥运筹对国审弱筋小麦新品种‘皖西麦0638’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李志坤, 时萍, 姜文武, 胡风灵
    农学学报    2023, 13 (3): 30-34.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sa2021-0064  
    摘要 + 178 )   HTML 4 )    PDF ( 1371KB )( 98 )   

    ‘皖西麦0638’是六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选育的弱筋小麦新品种,为探究其适播区内高产栽培技术,为其大面积推广进行栽培技术指导,设置了8种氮肥运筹方式,24个小区进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施氮量为234 kg/hm2、基追比为7:3:3、基肥+返青肥+拔节肥的氮肥运筹方式时,‘皖西麦0638’的株高过高,倒伏面积达到了50.00%;而施氮量为288 kg/hm2、基追比为7:3:3:3、基肥+苗肥+返青肥+拔节肥的氮肥运筹方式会导致‘皖西麦0638’的倒伏比例高达81.67%,其籽粒品质也不符合弱筋小麦标准。采用施氮量180 kg/hm2、基追比为7:3、基肥+返青肥的氮肥运筹方式,可以避免出现大面积倒伏,收获较高的产量,同时可以保证‘皖西麦0638’籽粒较好的弱筋品质。

    脱叶催熟剂对棉花产量影响及应用效果分析
    金路路, 徐敏, 王子胜
    农学学报    2023, 13 (3): 35-39.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22-0005  
    摘要 + 177 )   HTML 5 )    PDF ( 1438KB )( 115 )   

    为了研究脱叶催熟剂欣噻利对棉花产量影响及其应用效果,本试验设计了2个播种密度、2个施用量,对棉花产量、脱叶率、开絮率、纤维品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密度为112500株/hm2、用量2700 mL/hm2处理霜前皮棉、籽棉总产最高;密度为82500株/hm2、用量1800 mL/hm2处理衣分最高;欣噻利对各处理的子指、株高、第一果枝高度、果枝数无明显影响。脱叶方面,密度为82500株/hm2时,各处理脱叶效果较好,上部、中部叶片脱叶率达到100%;112500株/hm2各处理脱叶率92%以上。催熟方面,密度为82500株/hm2时,各处理的开絮率整体高于112500株/hm2。欣噻利对棉花纤维品质有一定影响,主要表现为上半部平均长度、断裂比强度略有下降。综合来看,棉花脱叶催熟剂欣噻利的应用效果较好,在机械化采收前或秋季棉花旺长不能正常成熟时,可以及时适量使用。

    甘蓝型胞质不育杂交油菜新品种‘贡油5005’的选育
    王武全, 郑永涛, 杨华伟, 胡苓, 杨世鹏, 余鳞, 曾德志
    农学学报    2023, 13 (3): 40-43.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21-0202  
    摘要 + 194 )   HTML 4 )    PDF ( 1229KB )( 97 )   

    目前,杂种优势利用是选育高产、优质油菜新品种的重要途径,自贡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本院”)近些年通过改良油菜种质,利用杂种优势不断选育杂交油菜新品种,助力四川油菜产业发展。‘贡油5005’是本院以胞质不育系‘7149A’与双低恢复系‘7(50)R’杂交、鉴选出的首个高产、优质甘蓝型胞质不育杂交油菜新品种。在2017—2019年四川省机收油菜新品种试验中,2年试验平均产量为2654.1 kg/hm2,较对照‘德油6号’增产10.68%,芥酸平均含量为0.261%,商品菜籽硫甙平均含量为24.81 μmol/g饼,平均含油量为43.32%,籽粒黑色。于2021年通过农业农村部登记,登记编号GPD油菜(2021)510021。该品种高产优质,是适宜于四川平坝、丘陵地区冬油菜区种植的双低甘蓝型胞质不育杂交油菜新品种,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甘蓝类蔬菜分子育种研究进展
    杨迎霞, 陈锐, 姚星伟
    农学学报    2023, 13 (3): 44-51.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21-0220  
    摘要 + 211 )   HTML 12 )    PDF ( 1323KB )( 206 )   

    甘蓝类蔬菜是中国蔬菜的重要组成部分,常规育种技术是制约甘蓝类蔬菜在产量和品质等方面的遗传改良的重要瓶颈。分子育种是提高育种效率的有效策略。为促进甘蓝类蔬菜分子育种改良,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从高质量基因组和数据库、目标性状基因定位与克隆、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基因编辑等方面探讨了分子育种在甘蓝类蔬菜育种实践上的应用。指出了解析控制重要农艺性状基因的调控网络是大规模种质创新的核心和关键点。认为基因编辑技术可加速推动甘蓝类蔬菜分子育种进程。最后对加强甘蓝类蔬菜分子育种的策略进行了展望,为其分子育种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不同施肥方式对花生相关生理特性、农艺性状及产量影响
    龙安, 郭陞垚, 詹柳琪, 黄佳华, 陈剑洪
    农学学报    2023, 13 (3): 52-57.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22-0009  
    摘要 + 172 )   HTML 6 )    PDF ( 1505KB )( 127 )   

    研究不同施肥方式对花生相关生理特性、农艺性状及产量影响,在节约成本和减少肥料过度使用对农田造成的破坏与污染的前提下,为优化花生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提供依据。以‘泉花557’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排列法,研究不同条施深度(0、10、15 cm)和不同施肥量(150、300、450 kg/hm2)对花生相关生理特性、农艺性状及产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肥料深施能够改善花生茎叶、株茎高和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等形态发生因素与单株结果数、百仁重、饱果数和出仁率等产量构成因素,提高花生开花下针期以后的叶绿素含量、叶面积系数和根系活力。其中以条施深度15 cm的花生荚果增产最明显,条施深度10 cm的次之。综合考虑产量和肥料用量等因素可以得出条施氯化钾复合肥(N:P2O5:K2O为15%:15%:15%)深度15 cm施肥量150 kg/hm2效果最佳。

    抗旱耐连作绿豆新品种‘汾绿豆4号’选育研究
    王彩萍, 侯小峰, 宋瑞军, 王宏伟, 成玉红, 王静华, 凌旭伟, 刘静
    农学学报    2023, 13 (2): 1-4.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21-0183  
    摘要 + 240 )   HTML 14 )    PDF ( 1032KB )( 143 )   

    为选育出适应性强、耐旱、耐连作的绿豆新品种,山西农业大学经济作物研究所于2008年以‘晋绿豆4号’作母本,‘通榆绿豆’作父本进行杂交,采用“连作高压胁迫法”逐代定向选育,育成绿豆新品种‘汾绿豆4号’。‘汾绿豆4号’在生产试验中比对照‘晋绿豆3号’增产11.1%,2021年1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该品种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中淀粉的营养品质特性,同时具有高功能成分(牡荆素、异牡荆素)药膳功能特性。该品种的育成为医食同源应用提供了新的食品来源。

    国审玉米单交种‘浚单658’的选育及启示
    张志方, 张守林, 张素娟, 章慧玉, 李长建
    农学学报    2023, 13 (2): 5-9.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21-0187  
    摘要 + 679 )   HTML 16 )    PDF ( 1146KB )( 236 )   

    ‘浚单658’是河南省鹤壁市农业科学院以自交系‘浚58’为母本、自交系‘浚G6Y62’为父本杂交育成的玉米单交种,于2020年通过国家审定、2021年通过河南省审定。多年多点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具有抗逆性强、耐密、稳产、丰产性好、结实性好、品质佳、淀粉含量高、粮饲兼用等特点,是顺应黄淮海气候变化趋势的玉米新品种。本研究介绍了‘浚单658’的选育经过、品种特征特性、产量表现、生产应用,围绕其抗逆性、耐密性、稳产性等品种特点,重点讨论了其选育对抗性育种、选育过程、选育目标的启示,以期为新气候形势下黄淮海夏玉米品种选育提供模式参考。

    荞麦种质资源在陕北丘陵沟壑区综合鉴定与评价
    刘小进, 王改改, 李倩, 王金明, 杨霞, 谭爱萍, 李海涛
    农学学报    2023, 13 (2): 10-14.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21-0170  
    摘要 + 158 )   HTML 9 )    PDF ( 1112KB )( 123 )   

    旨在挖掘和利用优异的荞麦种质资源,筛选适合陕北丘陵沟壑区种植的荞麦品种,为生产、加工应用提供依据。本研究以引进征集的7个甜荞品种资源为试材,通过连续3年不同区域试验,对其物候期、农艺性状、抗逆性和经济产量等进行鉴定与评价。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生育期为68~76天,均属于早熟品种;株高为124.5~143.6 cm,主茎分枝为3.3~4.4个,主茎节数为12.2~14.3节,花色为白色和粉红色,粒形均为短棱锥,粒色均为棕色,除‘TQ17-01’成熟籽粒颜色一致外,其他各品种成熟籽粒均有5%~10%的异色率;均表现较强抗旱性和适应性;参试品种单株粒重为7.0~12.9 g,千粒重为21.0~27.6 g,产量1315.0~1742.3 kg/hm2。通过鉴定评价,筛选出‘TQ17-03’(‘西农T1351’),‘延甜荞1号’(CK)和‘TQ17-05’(‘安塞坪桥荞麦’)3份优异资源,其中‘TQ17-03’花、茎、叶呈鲜红色,观赏期长,在文化旅游区可作为观赏植物种植;‘延甜荞1号’品质较好,适应性强,适用于加工制造风味小吃和食品;‘TQ17-05’单株粒重高、千粒重高、抗逆性强,增产潜力大,可大面积推广种植。本研究为陕北丘陵沟壑区种植荞麦品种提供了选择、生产、加工依据。

    外源氨基葡萄糖对水培玉米幼苗生长的影响
    刘辉, 杨晓云, 宋伟杰, 胡举伟, 宋涛
    农学学报    2023, 13 (1): 1-5.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21-0151  
    摘要 + 302 )   HTML 12 )    PDF ( 1133KB )( 165 )   

    为了探讨外源氨基葡萄糖在作物生长发育中所起到的作用,本文以玉米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无胁迫水培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外源氨基葡萄糖对玉米幼苗的株高、茎粗、叶绿素含量、根系、植株鲜重和根系鲜重各生长指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CK)相比,在0.1~5 mg/L的氨基葡萄糖浓度条件下玉米的株高、茎粗、植株鲜重和根系鲜重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2 mg/L氨基葡萄糖浓度条件下玉米的茎粗、植株鲜重和根系鲜重分别较对照提高了11.30%、26.58%和19.32%。玉米总根长、根表面积、总分枝数等指标也均有显著增加,其中在2 mg/L浓度条件下增加最大;同时,氨基葡萄糖对玉米幼苗的叶绿素含量也有提高,随着使用浓度的增加玉米幼苗叶绿素的含量呈增加趋势。综合各因素可以看出,在无胁迫条件下,不同浓度的外源氨基葡萄糖均可以促进玉米幼苗各指标的生长发育,其中在本实验条件下氨基葡萄糖的浓度在2 mg/L左右时促进玉米各指标发育的效果最佳。氨基葡萄糖是一种新型的天然增效物质,值得更加深入的研究。

    精甲霜灵·咯菌腈·嘧菌酯防治花生苗期土传真菌病害效果研究
    宋敏, 吴翠霞, 张勇, 马冲, 张田田, 周超, 杨丽娜
    农学学报    2023, 13 (1): 6-10.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21-0078  
    摘要 + 543 )   HTML 5 )    PDF ( 1106KB )( 152 )   

    采用种子包衣研究了精甲霜灵·咯菌腈·嘧菌酯对花生冠腐病和茎腐病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经11%精甲霜灵·咯菌腈·嘧菌酯悬浮种衣剂200、300、400 g a.i./100 kg处理的种子对花生冠腐病和茎腐病的防效分别为81.92%~92.20%和76.36%~86.10%,两处试验田的出苗率为94.88%~95.75%和93.63%~95.25%,分别增产5.78%~13.14%和5.99%~8.40%。综合安全性、防治效果、增产效果,11%精甲霜灵·咯菌腈·嘧菌酯悬浮种衣剂对防治花生苗期土传真菌病害冠腐病和茎腐病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生产上建议使用剂量为300~400 g a.i./100 kg种子。

    F型与其他小麦雄性不育系细胞质类型的分子鉴定
    任文斌, 王倩, 吴翠翠, 谢三刚
    农学学报    2022, 12 (12): 1-5.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21-0143  
    摘要 + 178 )   HTML 18 )    PDF ( 1385KB )( 114 )   

    为了鉴定F型与其他小麦雄性不育系细胞质类型之间差异。以F型不育系(FA1-1,FA1-2,FA2-1)、F型保持系、T、K、V型同核异质不育系(A)及其保持系(B)‘冀5418’等为试验材料,用23对叶绿体和21对线粒体SSR分子标记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FA与T、K、V、B型不育系的细胞质分属不同类别。FA与中国春(CS)的细胞质遗传相似系数为1.00,FA与FB细胞质遗传相似系数为1.00,表明其可能为普通小麦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与经典质核互作雄性不育原理有差异,F型雄性不育系的育性可能由核基因控制。

    甜荞与野生近缘种杂交优势利用研究
    高悦, 高润清, 黄爱斌, 王婷, 高扬, 杜建军, 艾荣, 任琴琴, 思旺阳, 高立荣
    农学学报    2022, 12 (12): 6-11.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21-0219  
    摘要 + 206 )   HTML 10 )    PDF ( 2961KB )( 109 )   

    为了提高甜荞单产水平,参照玉米杂种优势利用的技术路线,育成了甜荞‘矮B近交系’和‘野生自交系Ⅰ’、‘野生自交系Ⅱ’3个亲本系,配制成2个组合进行杂交制种及生产利用。对田间花朵雌蕊花粉载量、正交、反交杂种率进行了观察统计,其结果是:在盛花期午后2点采样,显微镜观察,每朵花三列柱头载花粉粒量15~55粒不等,平均23粒;正交(矮B系×野生系),杂交率60%~65%;反交(野生系×矮B系),杂交率30%;生产表现:在穴播生产田中,一穴中既有F1植株,也有亲本植株,二者差别明显,F1植株强壮、繁茂,产量是亲本3倍以上,表明F1代杂种优势强,区试结果比亲本增产11.7%,比其他品种平均增产29%。本研究认为,野生近缘种是珍贵的种质资源;甜荞与野生近缘种杂种优势强,有望提高甜荞的单产水平;还存在花期不遇等原因,造成杂交率远未达到2/3的理论数值。

    耐盐碱早熟水稻品种优质高效水直播栽培技术规程
    侯红燕, 董晓亮, 周红, 张茂林, 金丁坤, 魏立兴
    农学学报    2022, 12 (11): 1-4.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21-0018  
    摘要 + 166 )   HTML 8 )    PDF ( 1108KB )( 126 )   

    旨在获得生育期在120天左右的耐盐碱早熟水稻品种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优质高效水直播栽培技术研究。以早熟粳稻水稻品种‘吉宏6号’为试验材料,利用3‰~6‰中度盐碱地大田耕平地、灌排水、浸种播种、病虫草害防治、施肥最佳模式进行交叉试验。经过3年的试验研究,得出耐盐碱早熟水稻品种优质高效水直播技术规程。该规程规定了滨海盐碱地水稻优质高效水直播栽培技术,规定了生育期120天的优质水稻种质质量及浸种技术、春季深翻耕平地技术要求,规定了播种期、出苗期、分蘖期、长穗期、结实期对灌排水、地下害虫防治、草害防治、病害防治、施肥管理的技术规程,规定了蜡熟末期、晚熟初期的适时收获标准,规定了水稻脱粒、运输及仓储要求。该技术规程,无需泡田,节约用水量达50%;晚播将灌浆期控制在9月中旬,有效地防止鸟害;适时收获,能显著提高水稻的食味品质。

    基于盆栽试验的烟草残茬还田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陈金, 黄杰, 邓永晟, 张庆富, 杨柳, 谢鹏飞, 邓小华
    农学学报    2022, 12 (11): 5-10.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21-0109  
    摘要 + 130 )   HTML 4 )    PDF ( 1263KB )( 92 )   

    为了明确烟草残茬还田后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模拟不同的烟草残茬还田方式,检测了水稻分蘖、株高、根系、干物质积累、氮磷钾养分积累动态及产量。结果表明,烟草残茬还田能促进水稻分蘖,增加株高,促进根系发育,增加植株干物质积累量和氮磷钾积累量,提高水稻产量;烟草残茬全量还田、烟草根系还田可分别提高产量17.35%、8.60%。烟草残茬还田有利于水稻生长和产量提高,在烟稻复种区可推广烟草残茬全量还田方式。

    优质抗除草剂谷子杂交种‘长杂谷466’的选育及配套技术
    田岗, 李会霞, 王玉文, 刘鑫, 刘红
    农学学报    2022, 12 (10): 1-5.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21-0062  
    摘要 + 461 )   HTML 10 )    PDF ( 1093KB )( 131 )   

    本研究旨在选育高产优质抗除草剂谷子杂交品种,提高谷子产量水平,同时简化谷子栽培技术。利用谷子高度雄性不育系为母本,抗除草剂优质恢复系为父本,测配组合,鉴选谷子杂交种用于生产。以‘谷3A’为母本、优异品系‘K34’为父本,历时15年选育而成了谷子杂交种‘长杂谷466’,2020年通过国家登记[GPD谷子(2020)140094]。该杂交种具有高产、优质、抗除草剂特性,可配套简化栽培技术用于生产,并通过试验总结了其制种技术和栽培技术。‘长杂谷466’是适宜中国西北中晚熟区种植的优质、高产抗除草剂谷子杂交种。

    玉米杂交种‘冀玉228’选育及新杂优模式讨论
    宋炜, 王立伟, 张全国, 李荣改, 张动敏, 王宝强, 郭瑞, 宋粮, 魏剑锋, 李兴华, 高增玉, 张文英, 王江浩
    农学学报    2022, 12 (10): 6-9.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21-0066  
    摘要 + 716 )   HTML 3 )    PDF ( 1052KB )( 97 )   

    本研究旨在选育高产、稳产、抗倒的玉米品种。利用坚秆耐密美国种质和在黄淮海具有广泛适应性的‘黄瑞’种质作为基础选系材料,采用高密度、大群体、测选相结合的方法,分别选育出具有高产、抗倒特性的自交系‘冀42’和‘冀1877’,并组配出玉米新品种‘冀玉228’。该品种2年区试平均产量为9778.5 kg/hm2,比对照增产6.38%;生产试验产量为9114.0 kg/hm2,比对照品种增产5.8%;增产点率为83.75%,区试倒伏倒折率之和平均为2.3%,生产试验倒伏倒折率之和平均为2.8%。2019年通过国家审定,适宜黄淮海区夏播种植。研究表明,‘冀玉228’融合了美国种质坚秆抗倒和中国种质适应性广的优点,并且具有丰产性好、耐密等特性。同时也探索出一种新的玉米品种选育杂优模式。

    温湿度对棉花种子萌发的影响研究
    徐敏, 李憬霖, 叶福民, 朱鹤, 王子胜
    农学学报    2022, 12 (10): 10-14.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21-0176  
    摘要 + 183 )   HTML 4 )    PDF ( 1298KB )( 129 )   

    为了探明温度、湿度对棉花种子萌发的影响规律,为棉花适宜播期的确定提供理论指导。以棉花种子为试材,进行温度、湿度双因素室内发芽试验,逐日计数并计算发芽率。棉花种子发芽较为活跃的时间段为第1~4天,累计发芽率较高的温度是25℃和30℃,湿度是20%和40%。利用数学方法对适宜棉花种子发芽的温度和湿度范围进行预测,得到相似的结论。棉花种子发芽期间,湿度以15%~40%为宜,温度以26℃左右为宜,可根据实际情况安排播种时间和方式。

    功能性彩色稻物质生产及其品质特点的研究
    唐建鹏, 谢成林, 姚义, 张明伟, 秦吉洋, 闵思桂
    农学学报    2022, 12 (9): 1-8.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20-0285  
    摘要 + 173 )   HTML 5 )    PDF ( 1185KB )( 110 )   

    为探究功能性彩色稻物质生产与产量的关系,分析功能性彩色稻品质特点,进一步提高彩色稻产量并为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本试验以8个功能性彩色稻为对象,从生育期、叶绿素相对含量,净光合速率,干物质积累与转运,产量及其产量结构,稻米的蛋白质和主要矿物质元素含量等方面进行分析。功能性彩色稻生育期相对较长,而产量显著低于常规稻,结实率和千粒重较低是其产量低的主要原因;彩色稻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高于常规稻;净光合速率与常规稻相比总体偏低,但差异不显著;功能性彩色稻前期干物质积累与常规稻差异不显著,灌浆期后干物质积累和转运量显著减少;彩色稻糙米蛋白质含量和微量元素Fe、Cu、Mn、Se、Zn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彩色稻精米的蛋白质含量高于常规稻,矿质元素含量与常规稻差异不显著。彩色稻后期干物质积累少,茎叶干物质转运不畅是其产量低的主要因素,彩色稻米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常规稻,而矿物质元素主要存于彩色稻种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