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苏京志,温敏,丁一汇,等.全球变暖趋缓研究进展[J].大气科学,2016,40(6):1143-1153. [2] 秦大河.气候变化科学与人类可持续发展[J].地理科学进展,2014,33(7):874-883. [3] 刘志雨,夏军.气候变化对中国洪涝灾害风险的影响[J].自然杂志,2016,38(3):182-188. [4] DaiA.Future warming patterns linked to today's climate variability[J].Scientific reports,2016,6:1-6. [5] 赵宗慈,罗勇,王绍武,等.全球变暖中的科学问题[J].气象与环境学报,2015.31(1):1-5. [6] 丁一汇,王会军.近百年中国气候变化科学问题的新认识[J].科学通报,2016,10:1029-1041. [7] 施小英.中国区域气候经向与纬向特征及其变化[D].北京: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04:24-35. [8] 秦爱民,钱维宏.近41年中国不同季节降水气候分区及趋势[J].高原气象,2006,25(3):495-502. [9] 吴燕娟.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极端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和未来预估[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6:34-85. [10] 张校玮.我国极端气候时空特征及风险分析[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2:24-39. [11] 王庆,马倩倩,夏艳玲,等.最近50年来山东地区夏季降水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地理科学,2016,34(2):220-228. [12] 仇彦辉,张萍,彭雯,等.石岛地区近30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25(11):272-275. [13] 李胜利,巩在武,石振彬.近50年来山东省极端降水指数变化特征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2016,23(4):120-127. [14] 徐钰,江丽华,张建军,等.气候变化对山东省农业生产的影响与对策[J].中国农业气象,2010,31(1):23-26. [15] 刘俊,李云云,刘浩龙,等.气候变化对成都桃花观赏旅游的影响与人类适应行为[J].地理研究,2016,35(3):504-512. [16] 葛非凡,毛克彪,蒋跃林,等.华东地区夏季极端高温特征及其对植被的影响[J].中国农业气象,2017,38(1):42-51. [17] 安莉娟,任福民,李韵婕,等.近50年华北区域性气象干旱事件的特征分析[J].气象,2014(9):1097-1105. [18] 侯国林,黄震方,台运红,等.旅游与气候变化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15,35(9):2837-2847. [19] 周广胜.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生产影响研究展望[J].气象与环境科学,2015,38(1):80-94. [20] 甄晴,栾东红.龙口市近48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及应对措施[J].江西农业学报,2009,21(8):126-127. [21] 魏风英.现代气候统计诊断分析预测技术[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7:37-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