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永平,王国亚.LPCC.第一次工作组第五次评估报告对全球气候变化认知的最新科学要点[J].冰川冻土,2013,35(5):1068-1076. Nicholls N.Increased australian wheat yield due to recent climate trends[J].Nature,1997,387(6632):484–485. Lobell D B,Schlenker W, Costa-Roberts J.Climate trends and global crop production since 1980[J].Science,2011,333(6042): 616-620. 胡洵瑀,王靖,冯利平.华北平原冬小麦各生育阶段农业气候要素变化特征分析[J].中国农业气象,2013,34( 3):317-323. 马姗姗. 气候变化背景下宁夏北移冬小麦气候适应性与成本效益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105. 肖登攀,陶福禄,沈彦俊,等.华北平原冬小麦对去30年气候变化响应的敏感性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4,22(04):430-438. 李森,韩丽娟,郭安红,等.1961-2015年黄淮海地区冬小麦干热风灾害时空分布特征[J].生态学报,2018,38(19):6972-6980. 王瑞峥,江洪,金佳鑫,等.黄淮海地区冬小麦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及对产量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8,46(22):71-75. 烟台市统计局.烟台市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N].烟台日报,2018-03-16(005). 张奕凡.烟台市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分区研究[D].鲁东大学,2018:65. 山衍鹏.烟台市种植业结构调整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8:57. 魏凤英.现代气候统计诊断与预测技术[M].北京:气象出版社,2016:58-60. 王占彪,王猛,尹小刚,等.近50年华北平原冬小麦主要生育期水热时空变化特征分析[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5,20(05):16-23. 刘玉洁,陈巧敏,葛全胜,等.气候变化背景下1981~2010中国小麦物候变化时空分异[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8,48(07):888-898. 梁 波,宋佳颖,王冰,张瑜洁,林修栋,王少文,王培涛,王 娜.气象因子对冬小麦产量影响分析及建议措施[J].安徽农业科学,2015,43( 28):161-163. 王占彪.气候变化背景下华北麦—玉两熟生产的风险评价及低碳策略[D].中国农业大学,2015:115. 谭凯炎,邬定荣,赵花荣.气候变暖背景下华北平原冬小麦生育期温度条件变化趋势分析[J].中国农业气象,2017,38(06):333-341. 梁 波,王冰,姜大奇,等.胶东半岛地区气象因子对冬小麦产量影响的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6,55(8):56-63. 仝文伟,鲁建立,张玉娟,等.春季冬小麦冻害气候及生理生化原因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03):1532-1533+1536. 余松烈,张高英,沈毓骏,等.作物栽培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2:29. 北京农业大学农业气象专业.农业气象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4: 158-174. 孙新素,龙致炜,宋广鹏,等.气候变化对黄淮海地区夏玉米-冬小麦种植模式和产量的影响[J].2017,50(13):2476-2487. 林修栋,程志攀,宋佳颖,等.1971—2010年烟台市气温变化特征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4(23):250-251. 赵玉花.播期对山东冬小麦产量和抗倒性能的影响[J].农业工程技术,2018,38(05):19-20. 李克南,杨晓光,慕臣英,等.全球气候变暖对中国种植制度可能影响Ⅷ——气候变化对中国冬小麦冬春性品种种植界限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13,46(08):1583-15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