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白艳鹏,任桂春,李鑫,等 红小豆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要点[J] 吉林农业 2015,296 (16):96 2. 呼艳霞 绿豆的高产栽培技术[J] 河北农业 2016,256 (7):9~12 3. 王静,郭伟明,田如霞 芸豆的栽培技术及食用价值[J] 上海蔬菜 2014,(6):42~43 4. 王延春,曲丽晶 有机小杂粮红小豆、绿豆栽培技术[J] 吉林农业 2015,252(02):110 5. 曹中星,佘辉,刘永志 无公害食品绿豆栽培技术要点[J] 中国园艺文摘 2010(1):121 6. 于运凯 玉米绿豆间作效应分析[J]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4,(2):29~31 7. 李培,杨小龙,邓洪庚,等 玉米红小豆间作模式中红小豆种植适宜密度研究[J] 耕作与栽培 2015,(3):41~43 8. 郭鹏燕,王彩萍,左联忠,等 绿豆—花生间作种植技术初探[J] 山西农业科学2013,41(7):701-702,706 9. 刘惠荣,李茹,吴菊梅,等 果园幼树套种大豆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 陕西农业科学 2014,60(11):113~114 10. 张克,朱旭,杨厚勇,等 绿豆果树间作中绿豆种植密度试验研究[J] 农业科技通讯 2010,6:52~54 11. 张克,朱旭, 杨厚勇,等 绿豆果树间作中绿豆种植密度试验研究[J] 农业科技通讯 2010,(6):52~54 12. 苗昊翠1,李利民1,吐逊江.艾合买提,等 不同果树间作对花生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 贵州农业科学 2016,44(9):37~ 40 13 赵秋,徐敏 不同播期与密度对“辽红小豆8号”产量及主要性状的影响[J] 农学学报2013,3(12):1~5 14. 林佩佩,胡昌雷,徐勇,等 扬辐麦3号不同播期与密度试验[J]. 现代农业科技,2010(2):71~73 15. 贺建文,唐雪辉,白桂萍 不同播期与密度对鄂芝5号产量及主要性状的影响[J]. 湖北农业科技,2010(11):2712~2714 16.许长军,宋晓辉,滕占林,等.红小豆农艺性状与产量相关性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 2012(18):258. 17. 刘峰.红小豆品种(系)的灰色关联度分析及综合评价[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1(5):7~9. 18.张文兴. 长治地区春播红小豆的生态条件及其生育表现[J].农业科技通讯,2011(3):81~83. 19 王明海,徐宁,包淑英,等.红小豆吉红10号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3(7):58. 20. 段留生,田晓莉主编. 作物化学控制原理与技术.北京: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5 21. 何钟佩,李不明,王保民,等 加强农作物生育信息调控研究,建立高产与低风险最佳结合的技术体系[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00 , 2(3): 58~61 22. 田晓莉,李召虎,段留生,等 作物化学控制的研究进展及前景[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04,6(5):11~15 23.田晓莉,于运华,段留生,等 作物化学控制技术的增产潜力[J] 作物杂志, 1997,(4):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