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努尔.白克力.稳步推进能源革命走中国特色能源发展道路[J].中国经贸导刊,2016(06):7-9. [2] 田宜水.解读《农作物秸秆资源调查与评价技术规范》[J].新能源产业,2009(06):7-13. [3] 于春燕,孟军.基于AHP和模糊评判的生物质秸秆发电的效益评价.中国农学通报,2010.26(4):323-327. [4] 杨增玲,楚天舒等.灰褐色关联理想解法在秸秆综合利用方案优选中的应用.农业工程报,2013(10):179-190. [5] 李廉明,余春江,柏继松.中国秸秆直燃发电技术现状.化工进展,2010.29:84-90. [6] 秸秆发电项目投资财务评价研究.能源与环境,2015(3):106-110. [7] 董一真,刘强.秸秆发电技术及效益分析.能源与环境,2013(3):39-41. [8] 田宜水,赵立欣,孟海波等.中国农村生物质能利用技术和经济评价.农业工程学报,2011(05):1-5. [9] 李廉明,余春江,柏继松. 中国秸秆直燃发电技术现状.化工进展,2010.29:84-90 [10] 汤东明.直燃发电是当前我国秸秆规模化利用的理想方式.能源工程,2012(06):40-44 [11] 黄少鹏.影响秸秆发电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4(08):17-19 [12] 于兴军,王黎明,王锋德等. 我国东北地区玉米秸秆收储运技术模式研究.农机化研究,2013(05):24-28 [13] 马放,张晓先,王立.秸秆能源化工程原料运输半径经济和环境评价.哈尔滨工业大学报,2015(08):48-53 [14] 乐俊,马庆,秦帆.秸秆发电项目投资财务评价研究.能源与环境,2015(03):106-110 [15] 曹溢,沈辉.秸秆发电过程中原料收集的成本分析.电力与能源,2012(10):463-466 [16] 葛慧玲,焦扬,任永泰.黑龙江省农作物生物质能发电潜力及环境价值研究.可再生源,2015(09):1403-1408 [17]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的指导意见.吉政办发(2016)25号,2016.4.25 [18] 农业部科技教育司.秸秆”五料化”利用技术(2016版), IGEA秸秆产业化联盟微信平台,2016-06-07 [19] 徐亚云,田宜水,赵立欣等.不同农作物秸秆收储运模式成本和能耗比较.农业工程学报,2014(10):259-267 [20] 翟继辉,周慧秋.黑龙江省农作物秸秆能源化利用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2):20-24 [21] 娄玥芸,张惠芳.秸秆生物质能源的应用现状与前景. IGEA秸秆产业化联盟微信平台, 2016-0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