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 中国桑树栽培学[M].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5: 89-91. [2] 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 桑树品种资源目录[M].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6. [3] 韩红发. 桑树“晋桑一号”新品种的评价与栽培技术研究[J], 2007. [4] 金卫国, 施国方, 黄秀娣, et al. 不同桑品种养蚕成绩比较试验[J]. 江苏蚕业, 2006, (1): 55-56. [5] 刘荣涛, 张正国 江 四. 四倍体吊圌桑品种桑11号江油区试鉴定成绩报告[J]. 四川蚕业, 2013, (2): 12-13,42. [6] 卢继球, 卢应高, 罗坚 广 广. 条桑育与片叶育的比较分析[J]. 广西蚕业, 2011, (2): 29-31. [7] 任作瑛, 刘刚, 贾利琼, et al. 新桑树品种——川826的育成[J]. 激光生物学报, 2006, (6): 643-645,642. [8] 陕西省蚕桑研究所. 高产优质桑树新品种-707. 2015. [9]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 桑树品种“川桑7431”. 2011. [10]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课题组. 新桑品种川826育成. 全国桑树种质资源及育种和蚕桑综合利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 中国蚕学会. 广州 %G chi, 2005: 68-69. [11] 韩国新, 王卫明, 朱引根, et al. 7个新桑品种的生物鉴定[J]. 江苏蚕业, 2003, (4): 49-51. [12] 陈媛媛, 王廷良, 周伟林, et al. 果叶两用桑品种大10与SG01的叶质比较试验[J]. 中国蚕业, 2013, (3): 14-17. [13] 彭云武, 楚渠, 胡必利. 陕桑系列品种叶质的比较[J]. 安徽农业科学, 2006, (18): 4655-4655. [14] 山东省蚕业研究所. 优质高产可扦插桑树新品种鲁插1号选育. 2011. [15] 莫嘉凌. 广西桑蚕高产技术组装集成与推广[J], 2006. [16] 覃金鼓, 麻继强, 姜虹, et al. 不同杂交桑品种养蚕的效果[J]. 贵州农业科学, 2009, (4): 76-77. [17] 张洁花, 杨滨浩, 沈琦, et al. 桑树新品种在山西的品比试验[J]. 蚕学通讯, 2015, (1): 1-5. [18] 吴娇颖, 黄世洋, 黎庶凯, et al. 6个饲料桑树品种在广西地区品比试验研究[J].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8, (1): 11-14. [19] 王保荣, 傅荣, 胡之亮, et al. 农桑系列等5个新桑树品种的品比试验[J]. 中国蚕业, 2008, (3): 20-23. [20] 孙日彦, 梁明芝, 杜建勋, et al. 桑树新品种7946的育成[J]. 蚕业科学, 2000, (1): 45-47. [21] 罗鸣 乐. 蚕业科技园推动乐至蚕业发展[J]. 四川蚕业, 2009, (4): 57-58. [22] 黄富, 张伟国, 黄胜, et al. 桑树抗青283×抗青10杂交组合的育成[J]. 广东蚕业, 2006, (4): 24-28. [23] 淳安县茧丝绸总公司. 优良桑树新品种引进繁育与推广应用. 2010. [24] 陈祥平, 范小敏, 柯皓天, et al. 一种扦插用桑品种的培育及快速建园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