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刘兆晔, 于经川, 杨久凯, 等.小麦生物产量, 收获指数与产量关系的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 2006, 22(2):182-184
[2]程建峰, 沈允钢.作物高光效之管见[J].作物学报, 2010, 36(8):1235-1247
[3]刘建辉, 孙建云, 戴廷波, 等.不同小麦进化材料生育后期光合特性和产量[J].植物生态学报, 2007, 31(1):138-144
[4]王士红, 荆奇, 戴廷波, 等.不同年代冬小麦品种旗叶光合特性和产量的演变特征[J].应用生态学报, 2008, 19(6):1255-1260
[5]隋娜, 李萌, 田纪春, 等.超高产小麦品种 系 生育后期光合特性的研究[J].作物学报, 2005, 31(6):808-814
[6]高海涛, 王育红, 孟战赢, 等.超高产小麦产量及旗叶生理特性的研究[J].麦类作物学报, 2010, 30(6):1080-1084
[7]张守仁.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的意义及讨论[J].植物学通报, 1999, 16(4):444-448
[8]马建伟, 张宋智, 王军辉, 等.种植物叶片叶绿素荧光特性分析[J].甘肃林业科技, 2009, 34(3):1-4
[9]Evans L T, Dunstone R L.Some physiological aspects of evolution in wheat[J].Australian Journal of Biological Sciences, 1970, 23(4):725-742
[10]许大全.光合速率, 光合效率与作物产量[J].生物学通报, 1999, 34(8):8-10
[11] 刘祚昌, 赖世登, 余彦波, 等.小麦光合速率和光呼吸与产量性状的关系[J][J].中国农业科学, 1980, 13(3):11-15
[12]江华, 师生波, 许大全.冬季小麦叶片光合作用对温度响应方式的变化[J].植物生理学报, 2000, 26(1):69-74
[13]李跃建, 朱华忠, 伍玲, 等.不同小麦品种剑叶的光合速率, 影响因素及其与穗重关系的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3, 40(3):578-581
[14]张咪咪, 何丽娜, 何觉民, 等.小麦与野燕麦杂交后代品系光合特性的研究[J].麦类作物学报, 2012, 32(005):945-948
[15]倪中福.普通小麦光合碳同化与产量性状杂种优势的关系[J].作物学报, 2010, 36(6):1003-1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