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孙敬勇, 杨书斌, 谢鸿霞,等. 山楂化学成分研究[J]. 中草药, 2002, 33(6):483-486. [2] 张巧,陈振林,潘中田,等. 加热处理对大果山楂果肉褐变的影响[J].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8,44(1):173-176.
 [3] 李贵海, 孙敬勇, 张希林,等. 山楂降血脂有效成分的实验研究[J]. 中草药, 2002, 33(1):50-52.
 [4] 王晓, 李林波, 马小来,等. 酶法提取山楂叶中总黄酮的研究[J]. 食品工业科技, 2002(3):37-39.
 [5] 霍丹群, 张文, 李奇琳,等. 超声波法与热提取法提取山楂总黄酮的比较研究[J]. 中成药, 2004, 26(12):1063-1065.
 [6] 孙立立, 谢鸿霞, 孙敬勇,等. 比色法测定山楂中总黄酮的含量[J]. 中成药, 2001, 23(10):748-750.
 [7] 高光跃, 冯毓秀, 秦秀芹. 山楂类果实的化学成分分析及其质量评价[J]. 药学学报, 1995(2):138-143.
 [8] 林维宣, 邱新国, 杨红. 山楂色素稳定性的研究[J]. 食品科学, 1992, 13(11):5-10.
 [9] 孟庆杰, 王光全, 张丽. 山楂功能因子及其保健食品的开发利用[J]. 食品科学, 2006, 27(12):873-877.
 [10] 回瑞华, 侯冬岩, 刘晓媛,等. 山楂果中黄酮化合物的光谱分析及抗氧化性能测定[J]. 食品科学, 2006, 27(1):199-202.
 [11] 齐秀娟, 李作轩, 徐善坤. 山楂果实中可溶性糖与果皮色素的关系[J]. 果树学报, 2005, 22(1):81-83.
 [12] 王娜, 张陈云, 戚雨妲,等. 山楂果胶的提取及其食品化学特性[J]. 食品工业科技, 2007(11):87-89.
 [13] 王寿东, 秦玉亮, 姚新爱. 山楂栽植密度与早期产量的关系[J].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1996(1):109-111.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 3095-2012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2.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 4285-1989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89.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 5084-2005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5.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 8321.1-2000 农药合理使用原则[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0.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 15618-1995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5.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NY/T 496-2010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S].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不.SB/T 10092-1992 山楂[S]. 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