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基本国情:人多地少,耕地资源不足[N].中国经济信息,1994,18. [2]范少冉.耕地保护失控的成因及对策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硕士论文,2005,12. [3]雷亚平,魏晓文,刘志红. 中国棉花产业发展现状及展望[J].农业展望,2014,9:43-47. [4]杨保玉,杨正明,解亚丽.3—1式麦棉套种的增产原因及其栽培技术[J].中国棉花,1992,19(5):39-37. [5]李向东,季书勤,王汉芳,等.麦棉套种模式的生理生态功能与利用[J].生态学杂志,2009,28(12):2607-2612. [6]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主编.中国棉花栽培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7]齐文桂,宁钦广.麦棉两熟双高产组装配套技术推广前景广阔[N]. 山东科技报,2014年11月26日(002 ). [8]陈红卫,吴国梁.黄淮海平原麦棉套种不同模式的小麦生理生态效应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2,18(4):28-30. [9]王延琴,崔秀稳,潘学标,等.麦棉两熟窄行距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1999,15(1):50-51. [10]王延琴,杨伟华,许红霞,等.中国棉花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J].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14):86-90. [11]陈保松,王保国.选用适宜麦棉间作套种小麦品种有利于麦棉双高产[J].河南农业,1997,8:10. [12]陈 莉,班战军,史明山. 冀南地区麦棉套种棉花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14,3:196-197. [13]刘小莉. 禹州市麦棉套种高产栽培技术[J]. 河南农业,2012,(13):41. [14]郑国喜.不同行向麦棉套种初步研究[J].江西棉花,2007,29(4):10-13. [15]庄军年.3—2式 麦棉套种棉行的不同行距合理配置初探[J].中国棉花,1997,24(8):25-26. [16]阎素红,蔡忠民,杨兆生. 行距对麦棉套种小麦产量及其三要素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1998,(11):8-9. [17]孙本普,王勇,李秀云,等. 麦棉套种不同间距对棉花生态环境及生育的影响[J]. 棉花学报,1997,9(6):318-325. [18]杨铁钢,黄树梅,刘佩霞,等. 麦棉套种形式对小麦产量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2000,(2):3-6. [19] 袁立新,姜万润. 辽西地区麦棉套种高产高效益栽培模式研究[J].中国棉花,1997,24(8)∶19-20. [20] 陈红卫,吴国梁. 黄淮海平原麦棉套种不同模式的小麦生理生态效应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2,18(4):28-30. [21]谈春松,杨铁钢,许黑晓. 麦棉套种适宜配置的探讨[J]. 河南农业科学,1993,(10):10-12. [22]吴大付,陈红卫. 麦棉套种不同模式对棉花生理生态的影响[J]. 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2,30(1):36-39. [23]刘鹏云,吕海忠,魏利娟.麦棉套种四二式的优点及栽培技术[J].中国棉花,1999,26(7)∶38. [24]李武建,于建强,李秋芝.浅议三二式麦棉套种的好处及措施[J].江西棉花,1997,8:11-12. [25]孙本普,王勇,张宝民. 麦套春棉麦棉双高产适宜的套种方式[J].作物杂志,1995,8:18-20. [26]毛树春,薛中立,朱登华. 麦棉两熟平衡施肥效应研究. 棉花学报[J],1994,6(增刊):46-51. [27]李俊义,董合林,刘荣荣,等. 麦棉套种平衡施肥技术研究[J].中国棉花,1994,21(1):14-15. [28]马娜. 河南省麦棉套种棉花高产施肥技术[J]. 中国棉花加工,2010,(3):42. [29]闫素红,蔡忠民,杨兆生,等.平衡施肥对麦棉套种小麦产量和水分生产效率的影响[J].麦类作物,1998,18(4):55-57. [30]陈金平,周新国,李利红,等. 黄淮海平原麦棉套种共生期适宜土壤水分指标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06,(5):62-66. [31] 毛树春,韩迎春,宋美珍,等. 套作棉花共生期需水规律研究[J]..棉花学报, 2003,15(3):155-158. [32]周新国,陈金平,郭冬冬,等. 麦棉套种共生期土壤水分对冬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灌溉排水学报,2006,25(3):49-51. [33]杨艳敏,欧阳竹,王淑芬.棉花在不同整枝方式下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J].华北农学报,2012,27(Z1):234-239. [34] 冯泽芳. 棉花的整枝[J].生物学通报,1953,(8):267-269. [35]刘燕,原保忠,张献龙,等.缩节胺和整枝打顶对棉花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农学学报,2013,3(06):8-12. [36]梁 岩,绍 红,郝建军. 缩节胺棉花管理中的施用技术[J].种子世界,2011,8:6-7. [37]刘燕,原保忠,张献龙,等.缩节胺在棉花生产上的应用研究概述[J].江西棉花,2011,33(5):6-9. [38]胡庆文. 用缩节胺对棉花进行全程化控的应用技术[J].河南农业,2006,(3):25. [39]陈志杰,张兴. 麦棉间套棉田害虫综合治理技术研究[J].西北农业学报. 1998,7(1):27-31. [40]吕菊英,张林水. 麦棉套种棉田棉蚜棉铃虫的防治指标[J].山西农业科学,1996,24(4):36~39. [41] 陈志杰,许光俊,张淑莲. 麦棉间套棉田害虫综合治理技术研究[J]. 西北农业学报 1998,7(1):27-31. [42]侯五全,安志伟. 豫黄泛区麦棉套种条件下棉花拔秆时间研究[J]. 棉花科学,2014,34(6):22-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