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Kepler R M, Sung G H, Harada Y, Tanaka K, Tanaka E, Hosoya T, Bischoff J F, Spatafora J W. Host jumping onto close relatives and across kingdoms by Tyrannicordyceps (Clavicipitaceae) gen. nov. and Ustilaginoidea (Clavicipitaceae). American Journal of Botany, 2012, 99:552-561. [2] 王文斌, 张荣胜, 罗楚平, 尹小乐, 刘永锋, 陆凡, 陈志谊. 中国主要稻区稻曲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及群体遗传多样性. 中国农业科学, 2014, 47(14): 2762-2773. [3] 胡东维, 王 疏. 稻曲病菌侵染机制研究现状与展望. 中国农业科学, 2012,45(22):4604-4611. [4] 黄珊. 水稻稻曲病研究进展. 福建农业学报, 2012, 27(4): 452-456. [5] 姚琳, 叶慧丽, 胡容平, 吴江, 卢代华, 毛建辉, 何忠全. 稻曲病侵染机制的初步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2012, 25(4): 1273-1276. [6] Atia M M M. Rice false smut (Ustilaginoidea virens) in Egypt. Journal of Plant Diseases and Protection, 2003, 111(1): 72-82. [7] 杨秀娟, 林廷邦, 阮宏椿, 石妞妞, 杜宜新, 甘 林, 陈福如. 稻曲病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及水稻新品种抗病性测定. 热带作物学报, 2013, 34(7): 1309-1313. [8] 丁 旭, 袁小兵, 顾庆红, 顾庆红, 蔡爱琴, 黄琴.稻曲病药剂防治技术的初步研究. 农药研究与应用, 2007, 11(5): 35-36. [9] 张爱芳, 陈 雨, 王春林, 张 新, 王文相. 安徽省水稻区试品种(系)对稻曲病的抗性鉴定及评价. 植物保护, 2013, 39(1): 151-153. [10] 范允卿, 张 舒, 喻大昭,龚 艳. 稻曲病病原菌毒素研究进展. 湖北农业科学, 2012, 51(21): 4701-4704. [11] Koiso Y, Natori M, Iwasaki S, Sato S, Sonoda R, Fujita Y. Ustiloxin: a phytotoxin and a mycotoxin from false smut balls on rice panicles. Tetrahedron Letters, 1992, 33(29): 4157-4160. [12] 尹小乐, 陈志谊, 于俊杰, 聂亚锋, 俞咪娜, 刘永锋. 江苏省水稻区域试验品种对稻曲病的抗性评价及稻曲病菌致病力分化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2014, 27(4): 1459-1465. [13] Su X Y, Ye Z H, Ding K J, Chen L, Wang X F. Resistance of major and backup rice cultivars against ustilaginoidea virens in Anhui Province.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2, 13(4): 789-791. [14] 张爱芳, 陈雨, 杨雪, 王春林, 王文相. 安徽省水稻品种(系)对稻瘟病和稻曲病的抗性评价. 中国稻米, 2014, 20(5): 60-61. [15] 唐善军, 高杜娟, 陈友德, 李友荣. 长江中下游及湖南省水稻区试新组合(品系)稻曲病抗性研究. 农学学报, 2012, 2(8): 28-32. [16] 张 舒, 吕小成, 贾 切, 吕 亮, 袁 斌, 杨小林, 常向前, 杨守利, 雷德华, 雷发国, 肖志民. 抗稻曲病水稻品种与材料的筛选与评价. 湖北农业科学, 2014, 53(21): 5163-5168. [17] 王连平, 董明灶, 郝中娜, 陶荣祥. 浙江省水稻品种抗稻曲病自然诱发鉴定初步研究. 江西农业学报, 2010, 22(7): 73-74. [18] 冯爱卿, 朱小源, 曾列先, 李落叶, 李建雄, 杨健源. 广东常规稻品种对稻曲病的抗性评价. 中国稻米, 2015, 21(3): 34-39. [19] 何会流, 毛建辉, 卢代华, 叶慧丽, 王 平, 龚学书, 何忠全. 四川水稻品种对稻瘟病和稻曲病抗性评价.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30(7): 104-109. [20] 卢代华, 毛建辉, 王 平, 何忠全, 陈 放. 籼型杂交水稻对稻曲病的田间抗性差异. 植物保护学报, 2008, 35(4): 289-294. [21] 唐善军, 高杜娟, 陈友德, 李友荣. 水稻品种稻曲病抗性鉴定研究进展. 中国水稻, 2012, 18(3): 14-18. [22] 阮宏椿, 杨秀娟, 石妞妞, 杜宜新, 甘林, 陈福如. 不同杀菌剂对水稻稻曲病菌的室内毒力及田间药效. 福建农业学报, 2013, 28(6): 580-583. [23] 何海永, 谭清群, 陈小均, 吴石平, 杨学辉, 袁 洁, 王莉爽. 不同杀菌剂对水稻稻曲病的防治效果评价. 安徽农学通报,2013,19(17): 76-77. [24] Mikio T, Masashi S, Toshiaki O, Shigehiro K. Optimal application timing of simeconazole granules for control of rice kernel smut and false smut. JournalSofSGeneralSPlantSPathology. 2006, 72:301–304 [25] 陈月娣, 王 超, 徐铁平, 周宇杰, 徐越坚, 蔡国梁.籼粳交超级晚粳稻稻曲病药剂控制时机的探讨.浙江农业科学, 2013(11): 1451-1453 [26] 黄蓉, 黄瑞荣, 胡建坤, 华菊玲, 刘思正. 稻曲病化学防控药剂精准使用技术研究. 江西农业学报, 2014, 26(11): 65-68. [27] 刘柏林, 陈书强, 董 丹, 钱 朗, 徐正进. 水稻株型性状与稻曲病发病程度关系的研究. 湖北农业科学, 2009, 48(1): 42-46. [28] 李友荣, 唐善军, 高杜娟, 陈祖武, 陈友德. 籼型杂交晚稻新组合穗部性状与稻曲病抗性相关性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11, 27(21): 234-238. [29] 伏荣桃, 王剑, 卢代华, 张鸿, 龚学书, 陈雪娟, 任鸿志, 毛建辉. 水稻稻曲病抗性鉴定技术及影响因子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15, 31(18): 266-272. [30] 唐善军, 高杜娟, 陈友德, 李友荣. 水稻稻曲病不同病情指标间关系研究. 植物保护, 2014,40(1): 154-156. [31] 陈莉, 许娟, 丁克坚, 李勋卓, 叶正和. 药剂对稻曲病菌的毒力测定及复配研究. 植物保护, 2012, 38(3): 159-161. [32] 李竞生, 张敏, 陈华保, 袁杭, 王学贵. 几种杀菌剂对稻曲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安徽农业科学, 2009, 37(21): 10042-10044. [33] 张爱芳, 李彪, 王文相, 陈宁. 多菌灵等杀菌剂对水稻稻曲病的毒力. 安徽农业科学, 2003, 31(5): 748. [34] 周奋启, 耿跃, 徐蕾, 康晓霞, 陈银凤, 袁林泽. 不同用药时期6种常用药剂对水稻稻曲病的防治效果研究. 现代农药, 2013, 12(5): 54-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