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宇强, 刘晴, 高世伟, 等. 黑龙江省主栽糯稻遗传背景研究[J]. 中国稻米, 2016, 22(1):22-24.
|
[2] |
邓艳, 高发富, 吉勇, 等. 浅谈糯稻加工利用与遗传育种的研究进展[J]. 农业与技术, 2018, 38(24):63.
|
[3] |
杨开术, 彭丽, 叶春丽, 等. 潢川县发展糯稻产业的现状及高产栽培技术[J]. 农业科技通讯, 2019(4):246-247.
|
[4] |
汤圣祥. 中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育成糯稻品种的品质及其优质达标率分析[J]. 中国农业科学, 2010, 43(1):12-19.
|
[5] |
苏国藩. 籼糯稻产量性状及育种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12, 28(15):10-14.
|
[6] |
郝留根, 张宏伟, 甘雨, 等. 杂交糯稻新品种‘黔糯优11’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J]. 农技服务, 2018, 35(6):24-26.
|
[7] |
兰志斌. 限制籼糯品种高产的内在因素分析[J]. 福建农业学报, 2003, 18(4):218-221.
|
[8] |
李双盛, 游月华. 高产籼糯与高产籼稻品种性状之比较[J]. 江西农业学报, 2004, 16(2):38-42.
|
[9] |
钟干清. 籼糯稻品种特征特性和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 福建稻麦科技, 2008, 26(3):4-7.
|
[10] |
游月华. 籼糯稻品种的产量构成特征和库源特性研究[J]. 江西农业学报, 2006, 18(5):14-16.
|
[11] |
王阳青, 李双盛, 游月华. 籼糯稻的产量构成因素和库源结构分析[J]. 福建农业科技, 2005(4):1-3.
|
[12] |
杨立帆, 许泽华, 万波, 等. 不同复合肥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J]. 现代农业科技, 2019(11):18-19.
|
[13] |
赵锋, 刘凯, 张旅峰, 等. 栽培密度和播期对杂交水稻‘广两优272’产量形成的影响[J]. 湖北农业科学, 2014, 53(24):5924-5927.
|
[14] |
卢凤初, 范富英, 钟卫胜, 等. 不同施N量对杂交糯稻‘嘉糯1优6号’产量的影响[J]. 福建稻麦科技, 2015, 33(1):11-13.
|
[15] |
蒋鹏, 熊洪, 张林, 等. 施氮量和氮肥运筹模式对糯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 作物研究, 2015, 29(6):595-598.
|
[16] |
沈光辉, 郭桂英, 王青林, 等. 超级糯稻新品种珍珠糯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 吉林农业, 2011(9):96.
|
[17] |
马汉云, 王青林, 祁玉良, 等. 珍珠糯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J]. 中国稻米, 2012, 18(4):65-66.
|
[18] |
杜家菊, 陈志伟. 使用SPSS线性回归实现通径分析的方法[J]. 生物学通报, 2010, 45(2):4-6.
|
[19] |
袁志发, 周静芋, 郭满才, 等. 决策系数-通径分析中的决策指标[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 29(5):131-133.
|
[20] |
吕建群, 曾宪平. 四川中籼中熟杂交水稻产量与主要经济性状的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06, 22(10):184-186.
|
[21] |
罗来君. 水稻生育性状的遗传相关性及其对产量的贡献[J].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06(3):7-11.
|
[22] |
明道绪. 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5:197-201.
|
[23] |
宋小园, 朱仲元, 刘艳伟, 等. 通径分析在SPSS逐步线性回归中的实现[J]. 干旱区研究, 2016, 33(1):108-113.
|
[24] |
李树杏, 向关伦, 杨占烈, 等. 杂交水稻‘协优385’主要产量构成因子与产量的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15, 31(18):15-19.
|
[25] |
龚大琨, 黄宗洪, 杨占烈, 等. 杂交水稻‘冈8优785’主要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分析及增产途径[J]. 农业科技通讯, 2018, 11:100-103.
|
[26] |
陈飘, 李家文, 黄彬香, 等. 广西典型地区水稻产量形成要素分析[J]. 农学学报, 2020, 10(2):1-6.
|
[27] |
林太赟, 张胜. 早籼稻中早39超高产群体的产量构成分析[J]. 浙江农业科学, 2017, 58(91):510-15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