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姜文来, 唐华, 俊罗其友 , 等. 黄淮海地区农业综合发展战略研究[J]. 现代农业, 2007(3):34-37.
|
[2] |
吕丽华, 胡玉昆, 李雁鸣 , 等. 灌水方式对小麦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的影响[J]. 麦类作物学报, 2007,27(1):88-92.
|
[3] |
闫永銮, 郝卫平, 梅旭荣 , 等. 拔节期水分胁迫-复水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 中国农业气象, 2011,32(2):190-195.
|
[4] |
张翠翠, 邓西平, 陈炜 . 灌浆期干旱及复水对冬小麦旗叶蔗糖积累和产量构成的影响[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2011,39(6):68-81.
|
[5] |
刘丽平, 欧阳竹, 武兰芳 , 等. 灌溉模式对不同群体小麦光合特性的调控机制[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2,20(2):189-196.
|
[6] |
张胜全, 方保停, 张英华 , 等. 冬小麦节水栽培三种灌溉模式的水氮利用与产量形成[J]. 作物学报, 2009,35(11):2045-2054.
|
[7] |
董浩, 毕军, 夏光利 , 等. 灌溉和种植方式对冬小麦生育后期旗叶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 2014,25(8):2259-2266.
|
[8] |
马东辉, 赵长星, 王月福 , 等. 施氮量和花后土壤含水量对小麦旗叶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J]. 生态学报, 2008,28(10):4896-4901.
|
[9] |
倪永静, 贺群岭, 李金沛 , 等. 不同灌水次数对豫教5号叶面积指数及产量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15,31(3):35-42.
|
[10] |
徐凡, 李茂松, 王春艳 , 等. 充分与非充分灌溉条件下冬小麦光合速率与产量的关系[J]. 中国农业气象, 2009,30(增1):60-63
|
[11] |
胡梦芸, 张正斌, 徐萍 , 等. 亏缺灌溉下小麦水分利用效率与光合产物积累运转的相关研究[J]. 作物学报, 2007,33(11):1884-1891.
|
[12] |
刘增进, 李宝萍, 李远华 , 等. 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与最优灌溉制度的研究[J]. 农业工程学报, 2004,20(4):58-63.
|
[13] |
武继承, 杨永辉, 贾延宇 , 等. 不同补充灌水量对小麦产量和灌水利用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 2011,40(1):74-78.
|
[14] |
王淑英, 姜小凤, 苏敏 , 等. 水分胁迫对春小麦光合和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J]. 麦类作物学报, 2013,33(2):364-367.
|
[15] |
许振柱, 于振文, 张永丽 . 土壤水分对小麦籽粒淀粉合成和积累特性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03,29(4):595-600.
|
[16] |
袁永慧, 邓西平 . 干旱与复水对小麦光合和产量的影响[J]. 西北植物学报, 2004,24(7):1250-1254.
|
[17] |
石珊珊, 周苏玫, 尹钧 , 等. 高产水平下水肥耦合对小麦旗叶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 麦类作物学报, 2013,33(3):549-554.
|
[18] |
吴复学, 孙慧敏, 李海彦 , 等. 测墒补灌对小麦水分利用特性和籽粒产量的影响[J]. 山东农业科学, 2017,49(10):23-26.
|
[19] |
秦海英, 高洪泽, 程星 , 等. 小麦测墒补灌节水栽培技术试验研究[J]. 农业科技通讯, 2019. 9:77-80.
|
[20] |
闫丽霞, 于振文, 石玉 , 等. 测墒补灌对2个小麦品种旗叶叶绿素荧光及衰老特性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17,50(8):1416-14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