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杜永林,张巫军,吴晓然,等.江苏省水稻产量时空变化特征[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14,37(5):7-12. [2] 刘贤金,余向阳,王冬兰,等.优质粳稻组合用药过程管控技术研究与示范[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8,1:12-18. [3] 陈元洲,仇学平,曹方元,等. 2006年江苏盐城水稻褐飞虱的发生及防治[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2007,23(2):65-67. [4] 程家安,祝增荣.中国水稻病虫草害治理60年:问题与对策[J].植物保护学报,2017,44(6):885-895. [5] 祝增荣,程家安.中国水稻害虫治理对策的演变及其展望[J].植物保护,2013,39(5):25-32. [6] 程家安,祝增荣.2005年长江流域稻区褐飞虱暴发成灾原因分析[J].植物保护,2006,32(4):1-4. [7] 仇彩云,张俊喜.2004年水稻条纹叶枯病暴发成灾原因探析[J].现代农业科技,2005,5:23. [8] 李毅.东海县2005年灰飞虱越冬数量创历史新高[J].中国植保导刊,2006,26(3):15. [9] 徐金妹,陈海新,张国林,等.2006年水稻条纹叶枯病综合控制技术的实施与成效[J].中国西部科技,2007,04:39-41. [10] 韩根成,赵田芬,王娟,等.2007年大丰市水稻灰飞虱的大发生及综合治理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08,4:80-82. [11] 王长伯,王凤良,祁中华.2008年大丰市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与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09,10:117-119. [12] 杨爱国,张银贵,李莲,等.姜堰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与防治研究[J].中国稻米,2013,19(6):79-81. [13] 刘海南,徐文华,王厚高.2012年射阳县水稻病虫的发生特点与防治措施[J].大麦与谷类科学,2013,1:41-45. [14] 吴晓卫,李瑛,邰德良,等.2005~2007年水稻褐飞虱重发原因分析及控制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8,9:92-93. [15] 彭静,钱艺荣,沈宽明.2008年金湖县水稻褐飞虱的发生及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09,1:133-134. [16] 邵益栋,梁红新,吴德君,等.2010年江阴市水稻褐飞虱发生特点与防治措施浅析[J].上海农业科技,2011,3:119-120. [17] 朱凤,杨荣明,朱先敏.2012年江苏省褐飞虱发生为害特点及防控举措[J].中国植保导刊,2013,33(7):24-26. [18] 杨荣明,朱叶芹,刁春友,等.2003年江苏省稻纵卷叶螟特大发生原因及其治理对策[J].中国植保导刊,2004,24(2):11-14. [19] 虞虓峰,金水明,张海.2007年锡山区水稻纵卷叶螟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J].上海农业科技,2008,1:94. [20] 管卫兵,周凤珠,陈斌,等.2007年大丰市稻纵卷叶螟大发生原因与防治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08,18:152-153. [21] 陈洪新,韩伟斌,刘素成,等.2007年稻纵卷叶螟大发生特点及药剂防治实践[J].现代农业科技,2008,1:95,99. [22] 吉占余,陈俊.2008年大丰市旱直播稻稻纵卷叶螟大发生原因及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9:132,134. [23] 王玉国,季丰明,徐东祥,等.2010年阜宁县稻纵卷叶螟发生为害特点及其原因分析[J].福建稻麦科技,2011,6:16-17. [24] 顾明龙.2010年射阳县稻纵卷叶螟大发生原因与防治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1,2:216,219. [25] 咸阳,马勇,吴定邦.对建湖县2013年水稻纵卷叶螟大发生的剖析[J].中国农业信息,2014,3:143-144. [26] 成晓松,张俊喜,仇彩云,等.江苏稻田蜘蛛种群及优势种调查研究[J].上海农业科技,2010,1:130-131. [27] 成晓松,张俊喜,胡春林,等.稻田蜘蛛种群消长规律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4):195-197. [28] 张俊喜,胡春林,成晓松,等.稻田蜘蛛的特性及利用[J].浙江农业科学,2013,1:50-55. [29] 夏英三.蜘蛛的治虫特性及保护利用[J].植物医生,1998,11(4):30. [30] 楚雄.农作物的卫士--蜘蛛[J].河北农业科技,1988,7:11. [31] 李剑泉,赵志模,侯建筠.稻田蜘蛛研究进展[J].蛛形学报,2001,10(2):58-63. [32] 王智,宋大祥,朱明生.稻田蜘蛛和害虫的生态位研究[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5,26(2):47-51. [33] 王洪全,周家友.拟环纹狼蛛人工饲养繁殖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83,增刊:27-36. [34] 庞雄飞,梁广文,尤民生.稻田蜘蛛对稻纵卷叶螟生命系统的控制作用[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1988,9(3):15-23. [35] 徐红星,郑许松,田俊策,等.我国水稻害虫绿色防控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应用现状[J].植物保护学报,2017,44(6):925-939. [36] 张俊喜,成晓松,霍金兰,等.2016年盐城市水稻病虫害发生特点和绿色防控技术应用[J].农学学报,2017,7(8):15-19. [37] 王洪全,颜亨梅,杨海明.中国稻田蜘蛛生态与利用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1996,29(5):68-75. [38] 黄志农,张玉烛.水稻有害生物生态调控的理论与实践[J].作物研究,2006,4:297-307. [39] 张俊喜,王凯,李红阳,等.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方法探讨[J].江苏农业科学,2016,44(9):166-168. [40] 胡自强,王洪全,吕志跃.几种化学农药对稻田优势种蜘蛛杀伤力的研究[J].蛛形学报,2000,9(2):112-115. [41] 潘道一,梁雷明.农药对稻田捕食性天敌蜘蛛的安全性研究[J].湖南农学院学报,1993,19(3):234-239. [42] 王智,宋大祥,朱明生.低剂量农药对稻田蜘蛛生态位及控虫效能的影响[J].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6(3):278-2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