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贾小丽,叶江华,苗利国,等. 水稻籽粒灌浆速率的发育遗传机制研究[J].热带作物学报,2012,33(4):622-626. [2] 贾小丽,叶江华,苗利国,等. 水稻重组自交群体灌浆速率的遗传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2,28(21):22-26. [3] 刘宪虎,邱献坤,许明子,等.不同粒重水稻品种的籽粒灌浆特性研究[J]. 江苏农业科学,2011,39(3):75-78. [4] 李静,王术,王伯伦,等. 不同水稻品种灌浆特性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8,29(4):409-493. [5] 林文雄,李忠,陈军,等.水稻籽粒灌浆的发育遗传与分子生态特性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1, 19(6): 1237-1242. [6] 王昊,刘兴,陈英,张睿.不同穗型水稻品种籽粒灌浆特性比较及与后期生理特性的关系[J].北方水稻, 2009,39(3):13-14,39. [7] 孙国才,邵国军,陈亚君, 等.不同粳稻品种籽粒灌浆特性与产量的关系[J]. 垦殖与稻作,2002,(3):8-10. [8] 殷春渊,王书玉,刘贺梅,等.氮肥施用量对超级粳稻新稻18号强、弱势籽粒灌浆和稻米品质的影响[J].中国水稻科学,2013,27(5):503-510. [9] 吕强,赵全志,熊瑛,等.不同灌浆时期土壤水分对水稻籽粒灌浆性状的调控效应[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2(5):45-49. [10] 解文孝,李建国,韩勇,等.播期对水稻粒位间籽粒灌浆动态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93~95. [11] 张荣萍,马均,王贺正等.不同灌水方式对水稻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1(4):23-27. [12] 袁继超,;刘从军,朱庆森,等.播期对水稻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J].西南农业学报,2004,17(2):164-168. [13] 杨建昌,何杰升,李少清,等.氮肥运筹与耕法对水稻籽粒增重过程的影响[J].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1992,13(2):23-29. [14] 李习军,殷春渊,王书玉,等.超级粳稻籽粒灌浆速率及品质的氮素调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4):6164~6166. [15] 龚金龙,邢志鹏,胡雅杰等. 籼、粳超级稻产量构成特征的差异研究[J].核农学报,2014,28(3):500-511. [16] 马瑞.不同穗型水稻籽粒灌浆差异的研究[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9,(1):31-32. [17] 高山,赵海连,宋军,等. 黑龙江水稻灌浆特性及其应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3):5905-5918. [18] 张俊国,曹炳晨,张龙步,等. 不同粳稻品种灌浆速率的研究[J].辽宁农业科学, 1991,(1):21-26. [19]http://jour.duxiu.com/searchJour?sw=刘洪 ecode=utf-8 channel=searchJour Field=2李之林,徐振江,等.施氮量对大穗型二系杂交水稻品种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英文) [J].农业科学与技术(英文版), 2012,13(8),1621-1624,1674. [20] 李荣田,罗秋香,秋太权,等.寒地水稻品种子粒灌浆特性差异及其对结实率的影响[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1,32(3): 214-221. [21] 吴金花,焦峰,郑树生,等.不同氮肥水平影响下的水稻灌浆特性分析[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07,19(2):8-12. [22] 宋桂云,范富,王翠花,等. 不同穗型水稻品种籽粒灌浆的比较研究[J]. 哲里木畜牧学院学报[J], 1999,9(4): 17-20. [23] 何光华,郑家奎,阴国大,等. 水稻籽粒灌浆特性及相关性研究[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1994,16(4):380-382. [24] 武翠,邵国军,吕文彦,等.不同发育时期水稻强、弱势粒灌浆速率的遗传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2007,40(6):1135-1141. [25] 左清凡,谢平,宋宇,等.水稻籽粒不同发育时期灌浆速率的遗传及其与环境互作的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2002,35(5): 465-470. [26] 林文雄,李忠,陈军,等. 水稻籽粒灌浆的发育遗传与分子生态特性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1,19(6): 1237-1242. [27] 臧家祥,王敬国,刘化龙,等..寒地超级稻SS酶、ADPG焦磷酸化酶及光合特性与灌浆速率关系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0,31(1):105-109. [28] 董明辉,顾俊荣,陈培峰,等.水稻不同粒位籽粒脱落酸含量差异及其与籽粒灌浆的关系[J].植物生理学报,2013,49(8):729-737. [29] 陈婷婷,谈桂露,褚光,等. 超级稻花后强、弱势粒灌浆相关蛋白质表达的差异[J].作物学报,2012,38(8): 1471-1482. [30] 付景,徐云姬,陈露,等. 超级稻花后强、弱势粒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和激素含量变化及其与籽粒灌浆的关系[J].中国水稻科学,2012,26(3):302-310. [31] 董明辉,谢裕林,乔中英,等. 水稻不同粒位籽粒淀粉与蛋白质累积动态差异[J].中国水稻科学,2011,25(3):,297-306. [32] 杨建昌.水稻弱势粒灌浆机理与调控途径[J].作物学报,2010,36(1)::2011-2019. [33] 谈桂露,张耗,付景,等.超级稻花后强、弱势粒多胺浓度变化及其与籽粒灌浆的关系[J].作物学报,2009,35(12):2225-2233. [34] 崔鑫福,马莲菊,吕文彦,等.北方粳稻籽粒灌浆特性及其蔗糖代谢酶的活性研究[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5,27(1):15-18. [35] 杨艳华,张亚东,朱镇,等. 赤霉素(GA3)和脱落酸(ABA)对不同水稻品种生长和生理特性及GA20ox2、GA3ox2基因表达的影响;中国水稻科学, 2010, 24(4):433-437. [36] 龚金龙,邢志鹏,胡雅杰,等. 籼、粳超级稻产量构成特征的差异研究[J].核农学报,2014,(3):500-511. [37] 王嘉宇, 范淑秀,徐正进,等. 几个不同穗型水稻品种籽粒灌浆特性的研究[J]. 作物学报,2007, 33(8): 1366-1371. [38] 程旺大,张国平,姚海根,等. 密穗型水稻品种的籽粒灌浆特性研究[J].作物学报,2003,29(6):,841-8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