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仇焕广, 张世煌, 杨 军, 井 月. 中国玉米产业的发展趋势、面临的挑战与政策建议[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3, 15(1):20-24. [2]张世煌. 中国玉米种业发展的现状与未来发展现状[J].作物杂志, 2012,(5):1-3. [3]于翠红, 高增玉. 河北省玉米生产现状及主推品种分析[J].河北农业科学, 2012, 16 (2):22-27. [4]张文英. 河北省玉米生产面临的形势问题与对策研究[J].河北农业科学, 2009, 13 (6):113-115. [5]于慧丰, 李吉朝, 杨英茹. 河北省玉米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J].河北农业科学, 2006, 10(3):100-102. [6]侯旭,冯勇.玉米种植密度若干问题的分析[J].内蒙古农业科技, 1992(6):22-23. [7]李合生.现代植物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8]胡昌浩.玉米栽培生理[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5. [9]赵久然,陈国平.不同时期遮光对玉米籽粒生产能力的影响及籽粒败育过程的观察[J].中國农业科学,1990,24(3):28-34. [10]张志良,瞿伟菁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M].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11]李春奇, 郑慧繁, 李 芸, 李潮海. 种植密度对夏玉米雌穗发育和产量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 2010, 43(12): 2435-2442. [12]胡昌浩, 潘子龙. 夏玉米同化产物积累与养分分配规律的研究.Ⅱ.氮、磷、钾的吸收、分配与转移规律. 中国农业科学, 1982, 15(2):38-48. [13]王 磊,孙海昆,焦宏业,史明山,史丽丽,谢淑芹. 高产耐密玉米新品种邯玉66丰产性和稳产性分析[J].河北农业科学,2012,16(9):16-17. [14]王 磊,谢淑芹,焦宏业,史明山,史丽丽,孙海昆.玉米主要杂种优势类群特点及杂种优势模式利用[J].河北农业科学,2011,15(11):54-56. [15]梁新棉.河北省夏玉米品种产量变化趋势及育种方向[J].河北农业科学,2005,9(2):54-56. [16]焦宏业,史明山,王 磊,史丽丽,范子洋,陈 洁,孙海昆. 玉米杂交种邯东599的选育及栽培技术[J]. 陕西农业科学,2017,(6).89-90,95. [17]史丽丽, 冯 佳, 孙海昆, 焦宏业, 史明山, 王 磊, 陈 洁, 范子洋. 密度和施肥对玉米杂交种邯丰79产量的影响[J].河北农业科学, 2017, 21(1): 24-27,32. [18]李从锋,赵 明,刘 鹏,等 . 中国不同年代玉米单交种及其亲本主要性状演变对密度的响应[J] . 中国农业科学,2013,46(12):2421-2429 [19]史明山,孙海昆,焦宏业,杨密珠.玉米新品种邯丰79丰产稳产性分析[J].河北农业科学,2006,10(10):63-64. [20]郭庆法,汪黎明,等.中国玉米栽培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