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段剑钊, 李世莹, 郭彬彬, 等. 宽幅播种对冬小麦群体质量及产量的影响[J]. 核农学报, 2015, 29(10):2013-2019.
|
[2] |
李世莹, 冯伟, 王永华, 等. 宽幅播种带间距对冬小麦冠层特征及产量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报, 2013, 37(8):758-767.
doi: 10.3724/SP.J.1258.2013.00079
|
[3] |
赵刚, 樊廷录, 李兴茂, 等. 宽幅播种旱作冬小麦幅间距与基因型对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20, 53(11):2171-2181.
|
[4] |
孔令英, 赵俊晔, 洛兰平, 等. 宽幅播种条件下基本苗密度对小麦耗水特性和籽粒产量的影响[J]. 山东农业科学, 2020, 52(4):27-31.
|
[5] |
郑飞娜, 初金鹏, 张秀, 等. 播种方式与种植密度互作对大穗型小麦品种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调控效应[J]. 作物学报, 2020, 46(3):423-431.
|
[6] |
李世莹, 王永华, 冯伟, 等. 宽幅带播对大穗型冬小麦冠层特征及产量的影响[J]. 麦类作物学报, 2013, 33(2):320-324.
|
[7] |
孔令英, 赵俊晔, 于振文, 等. 宽幅播种条件下种植密度对小麦群体结构和光能利用率的影响[J]. 麦类作物学报, 2020, 40(7):850-856.
|
[8] |
陆增根, 戴廷波, 姜东, 等. 氮肥运筹对弱筋小麦群体指标与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07, 33(4):590-597.
|
[9] |
张红霞. 小麦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J].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8, 11:212-213.
|
[10] |
石玉华, 初金鹏, 尹立俊, 等. 宽幅播种提高不同播期小麦产量与氮素利用率[J]. 农业工程学报, 2018, 34(17):127-133.
|
[11] |
王永芳, 马继芳, 白辉, 等. 不同播种及喷雾方式对冬小麦叶锈病的防控效果比较[J]. 农业灾害研究, 2019, 9(4):11-12
|
[12] |
邵敏敏, 黄玲, 徐兴科, 等. 不同行距与苗带宽度互作对宽幅精播小麦产量形成的影响[J]. 山东农业科学, 2019, 51(4):30-34.
|
[13] |
崔正勇, 李新华, 裴艳婷, 等. 氮磷配施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的影响[J]. 西北农业学报, 2018, 27(3):339-346.
|
[14] |
初金鹏, 朱文美, 尹立俊, 等. 宽幅播种对冬小麦‘泰农18’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 2018, 29(8):2517-2524.
|
[15] |
朱新开, 郭文善, 封超年, 等. 不同类型专用小麦氮素吸收积累差异研究[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5, 11(2):148-154.
|
[16] |
殷复伟, 王文鑫, 谷淑波, 等. 株行距配置对宽幅播种小麦产量形成的影响[J]. 麦类作物学报, 2018, 38(6):710-717.
|
[17] |
王月福, 于振文, 李尚霞, 等. 氮素营养水平对小麦开花后碳素同化、运转和产量的影响[J]. 麦类作物学报, 2002, 22(2):55-59.
|
[18] |
马冬云, 郭天财, 王晨阳. 施氮量对冬小麦灌浆期光合产物积累、转运及分配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08, 34(6):1027-1033.
|
[19] |
王玉杰, 王永华, 韩磊, 等. 不同栽培管理模式对冬小麦花后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特征及产量的影响[J]. 麦类作物学报, 2011, 31(5):894-900.
|
[20] |
屈会娟, 李金才, 沈学善, 等. 种植密度和播期对冬小麦品种兰考矮早八干物质和氮素积累与转运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09, 35(1):124-131.
|
[21] |
赵丹丹, 沈加印, 朗坤, 等. 宽幅精播和灌溉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J]. 灌溉排水学报, 2012, 31(5):140-142.
|
[22] |
王奎良, 赵海波, 胡乐奇, 等. 宽幅精播对冬小麦光合特性和产量影响的研究[J]. 农业科技通讯, 2012(9):60-62.
|
[23] |
郝启飞, 陈炜, 邓西平. 不同栽培模式对长武塬区冬小麦干物质积累转运的影响[J]. 水土保持, 2011, 18(3):121-125.
|
[24] |
王月福, 姜东, 于振文, 等. 氮素水平对小麦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及其生理基础[J]. 中国农业科学, 2003, 36(5):513-520.
|
[25] |
吕金印, 刘军, 高俊风. 春小麦花前14C同化物分配与累积研究[J]. 核农学报, 1999, 13(6):357-3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