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杨晋. 高粱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 2019(4):48.
|
[2] |
于纪珍, 王瑞, 詹鹏杰, 等. 中国主要高粱杂交种农艺及品质性状多样性分析[J].作物杂志, 2017(5):49-54.
|
[3] |
王伟仁. 山西省高粱生产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 太谷:山西农业大学, 2017.
|
[4] |
高士杰, 李继洪, 陈冰嬬.培育适宜机械化生产的粒用高粱杂交种应重视的几个问题[J].农业与技术, 2015, 35(2): 12, 28.
|
[5] |
李嵩博, 唐朝臣, 陈峰, 等. 中国粒用高粱改良品种的产量和品质性状时空变化[J]. 中国农业科学, 2018,51(2):246-256.
|
[6] |
成慧娟. 酿造高粱新品种赤杂113[J].农村百事通, 2019(3):35.
|
[7] |
石贵山, 陈冰嬬, 于淼, 等. 高粱新品种吉杂225号的选育[J]. 园艺与种苗, 2018,38(12):37-38,53.
|
[8] |
王黎明, 焦少杰, 姜艳喜, 等.食用高粱新品种龙米粱1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J].种子, 2016, 35(10): 105, 108.
|
[9] |
李继洪, 陈冰嬬, 李伟, 等. 高粱新品种吉杂142的选育与栽培[J].现代农业科技, 2016(7):43-44.
|
[10] |
牛皓, 平俊爱, 张福耀, 等. 适宜机械化种植的高粱品种晋杂39号的选育[J].中国种业, 2017(5):63-64.
|
[11] |
郭秀卿, 李新基, 崔福柱, 等. 夏播高粱新品种晋杂30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J]. 山西农业科学, 2016,44(6):754-756.
|
[12] |
霍晓阳. 我国粒用高粱育种现状、问题与对策[J].吉林农业, 2012(4):96-97.
|
[13] |
郭睿. 粒用高粱育种现状、问题与解决措施[J]. 农业工程技术, 2019,39(2):89.
|
[14] |
贾恩吉, 何文安, 关世超, 等. 我国北方早熟区粒用高粱育种现状及发展对策[J].中国种业, 2012(6):16-18.
|
[15] |
刘猛.高粱市场动态与2019年国内高粱产业发展趋势[N].河北科技报, 2019 -03-26(B04).
|
[16] |
侯佳明, 高悦, 杨微, 等. 粒用高粱恢复系选育和应重视的问题[J]. 种子, 2019,38(2):68-71.
|
[17] |
张福耀, 平俊爱, 赵威军. 中国酿造高粱品质遗传改良研究进展[J]. 农学学报, 2019,9(3):21-25.
|
[18] |
董立荣. 高粱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 农业与技术, 2017,37(23):124-125.
|
[19] |
梁丹妮. 高粱属不同品种在宁夏引黄灌区适应性综合评价及栽培技术研究[D]. 银川:宁夏大学, 2018.
|
[20] |
刘静, 曹雄, 李婷, 等. 不同高粱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相关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 2019,47(20):29-30,36.
|
[21] |
柯福来, 朱凯, 石永顺, 等. 粒用高粱超高产群体的产量构成分析[J].辽宁农业科学, 2014(1):28-30.
|
[22] |
高鹏, 程庆军, 田承华, 等. 高粱籽粒品质性状杂种优势及相关分析[J]. 农学学报, 2017,7(2):6-10.
|
[23] |
梁永良. 四个甜高粱品种引种试验及青贮的初步研究[D]. 南宁:广西大学, 2017.
|
[24] |
白晓倩, 于澎湃, 李延玲, 等. 粒用高粱F2群体农艺性状数量遗传分析[J]. 华北农学报, 2019,34(1):107-114.
|
[25] |
Boubacar Diallo, Meng Li, Chaochen Tang, et al. Biomass yield,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theoretical ethanol yield for different genotypes of energy sorghum cultivated on marginal land in China[J]. Industrial Crops & Products, 2019,1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