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赵久然. 超级玉米育种目标及实现途径[J]. 作物杂志, 2005(3):1-3.
|
[2] |
王明泉. 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生理性状、产量和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14, 30(24):6-10.
|
[3] |
王元东, 段民孝, 邢锦丰, 等. 玉米理想株型育种的研究进展与展望[J]. 玉米科学, 2008, 16(3):47-50.
|
[4] |
陈国平, 高聚林, 赵明, 等. 近年我国玉米超高产田的分布、产量构成及关键技术[J]. 作物学报, 2012, 38:80-85.
|
[5] |
李宁, 翟志席, 李建民, 等. 密度对不同株型的玉米农艺、根系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 玉米科学, 2008, 16(5):98-102.
|
[6] |
吕丽华, 王璞, 易镇邪, 等. 密度对夏玉米品种光合特性和产量性状的影响[J]. 玉米科学, 2007, 15(2):79-81.
|
[7] |
赵致, 张荣达, 吴盛黎, 等. 紧凑型玉米高产栽培理论与技术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 2001, 34(5):465-468.
|
[8] |
胡昌浩, 董树亭, 岳寿松, 等. 高产夏玉米群体光合速率与产量关系的研究[J]. 作物学报, 1993(1):63-69.
|
[9] |
崔丽娜, 李令伟, 崔延臣, 等. 行距及密度对夏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 2019, 47(13):29-31,34.
|
[10] |
常程, 张书萍, 刘晶, 等. 密度对不同株型玉米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J]. 辽宁农业科学, 2008(2):27-29.
|
[11] |
刘忠双, 毛同艳, 张淑兰, 等. 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杂交种庆单6号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J]. 农业科技通讯, 2018(10):62-65.
|
[12] |
薛源清, 张满良, 张俊丽, 等. 种植密度对玉米品种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J]. 农业科技通讯, 2018(4):76-78.
|
[13] |
李晓丽, 梅峥, 王育楠, 等. 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品种桥玉8号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J]. 农业科技通讯, 2018(2):81-83.
|
[14] |
张郑伟, 王晳玮, 路运才. 不同类型玉米品种产量和品质相关性状对种植密度的响应[J]. 中国农学通报, 2015, 31(27):53-58.
|
[15] |
徐田军, 吕天放, 陈传永, 等. 种植密度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玉米茎秆性状的影响及调控[J]. 中国农业科学, 2019, 52(4):629-638.
|
[16] |
付华, 李猛, 刘兴舟, 等. 不同种植密度下玉米品种倒伏与产量的相关分析[J]. 作物研究, 2019, 33(6):534-537.
|
[17] |
尚赏, 胡启国, 郭书亚, 等. 种植密度对黄淮海夏玉米品种倒伏率与茎秆抗倒特性的影响[J]. 山西农业科学, 2018, 46(8):1282-1285,1290.
|
[18] |
丰光, 王孝杰, 曹祖波, 等. 玉米种植密度与重心高度的关系及对倒伏的影响[J]. 天津农业科学, 2017, 23(12):65-67.
|
[19] |
乔江方, 刘京宝, 朱卫红, 等. 不同种植密度对夏玉米‘郑单1002’抗倒性及机收籽粒性能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15, 31(33):62-66.
|
[20] |
李炳昊, 徐幸, 谷岩, 等. 密度对不同品种玉米产量及其农艺性状的影响[J]. 玉米科学, 2019, 27(1):92-96.
|
[21] |
武晓峰. 种植密度对不同玉米品种穗部性状与产量的影响分析[J]. 山西农经, 2016(3):61-62.
|
[22] |
邓妍, 王创云, 赵丽, 等. 群体密度对玉米茎秆性状、土壤水分的影响及其与产量、倒伏率的关系[J]. 华北农学报, 2017, 32(5):216-223.
|
[23] |
王晓乐, 侯兴松, 高伟德. 种植密度对不同玉米新品种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 农业科技通讯, 2017(7):61-63.
|
[24] |
杨锦越, 宋碧, 罗英舰, 等. 种植密度对不同玉米品种抗倒力学特性的影响[J]. 西南农业学报, 2018, 31(8):1584-1590.
|
[25] |
谷利敏, 乔江方, 张美微, 等. 种植密度对不同耐密夏玉米品种茎秆性状与抗倒伏能力的影响[J]. 玉米科学, 2017, 25(5):91-97.
|
[26] |
程云, 王枟刘, 杨静, 等. 种植密度对夏玉米基部节间性状与倒伏的影响[J]. 玉米科学, 2015, 23(5):112-1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