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学报 ›› 2025, Vol. 15 ›› Issue (9): 58-70.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24-0125
王羿驰(), 林颖仪, 吴美青, 吴亮亮, 沈雪峰, 郑超(
)
收稿日期:
2024-06-27
修回日期:
2024-10-15
出版日期:
2025-09-17
发布日期:
2025-09-17
通讯作者:
作者简介:
王羿驰,女,1999年出生,四川成都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资源利用。通信地址:524088 广东湛江麻章区海大路1号 广东海洋大学滨海农业学院,E-mail:wycjzsx@yeah.net。
基金资助:
WANG Yichi(), LIN Yingyi, WU Meiqing, WU Liangliang, SHEN Xuefeng, ZHENG Chao(
)
Received:
2024-06-27
Revised:
2024-10-15
Online:
2025-09-17
Published:
2025-09-17
摘要:
土壤重金属污染是全球面临的环境问题之一,其不仅影响土壤和作物质量,还对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威胁。传统的植物修复技术面临着修复周期长、适应性差、污染复杂性等挑战,因此,探索强化技术在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过程中去除、分解和解毒机理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强化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文献的收集,简明描述基因工程技术、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微生物协同修复、添加螯合剂等技术,重点剖析了这些技术如何提高植物对重金属离子的耐受能力,影响重金属离子在植物体内的转运。本研究提出了在未来农业生产中可以更加专注于了解植物的分子机制和基因调控网络和不同植物对特定营养元素的需求和吸收能力,探索更多的原位生物抗性资源和组合模式,丰富污染范围内的细菌和植株的共生系统,进行螯合剂剂量优化研究,优选可降解的螯合剂或开发环境友好型的替代物,以期为强化植物技术解决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王羿驰, 林颖仪, 吴美青, 吴亮亮, 沈雪峰, 郑超. 强化植物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研究进展[J]. 农学学报, 2025, 15(9): 58-70.
WANG Yichi, LIN Yingyi, WU Meiqing, WU Liangliang, SHEN Xuefeng, ZHENG Chao. Research Progress on Enhanced Phytoremediation Techniques for Remediation of Heavy Metal-Contaminated Soil[J]. Journal of Agriculture, 2025, 15(9): 58-70.
基因 | 基因产物 | 目标植物 | 效果 | 参考文献 |
---|---|---|---|---|
YCF1基因 | 金属转运蛋白 | 芥菜 | 对Cd和Pb耐受性分别增加了3~6倍和2~4倍 | [ |
AtATM3 | 金属转运蛋白 | 紫花苜蓿 | Cd的耐受性显著提高 | [ |
AtMGT1 | 金属转运蛋白 | 烟草 | 提高Cd胁迫下的生物量,增强对Cd积累 | [ |
PvACR3;2 PvACR3;3 | 亚砷酸盐反转运蛋白 | 蜈蚣草 | 参与As的转运和固存 | [ |
ZmPCS1 | 植物络合素 | 拟南芥 | 增强对Cd的耐受性和累积 | [ |
EhMT1 | 金属硫蛋白 | 不结球白菜 | 地上部和根系Cd和Cu含量明显高于野生型 | [ |
BcMTs | 金属硫蛋白 | 拟南芥烟草 | 转BcMTs植株ROS相关基因的表达显著增加,Cd和Cu含量显著增加 | [ |
SbMT-2 | 金属硫蛋白 | 烟草 | 促进Zn从根到茎转运 | [ |
AtACR2 | 砷酸还原酶 | 烟草 | 限制As从根到芽的运输,导致根中砷的积累更多 | [ |
基因 | 基因产物 | 目标植物 | 效果 | 参考文献 |
---|---|---|---|---|
YCF1基因 | 金属转运蛋白 | 芥菜 | 对Cd和Pb耐受性分别增加了3~6倍和2~4倍 | [ |
AtATM3 | 金属转运蛋白 | 紫花苜蓿 | Cd的耐受性显著提高 | [ |
AtMGT1 | 金属转运蛋白 | 烟草 | 提高Cd胁迫下的生物量,增强对Cd积累 | [ |
PvACR3;2 PvACR3;3 | 亚砷酸盐反转运蛋白 | 蜈蚣草 | 参与As的转运和固存 | [ |
ZmPCS1 | 植物络合素 | 拟南芥 | 增强对Cd的耐受性和累积 | [ |
EhMT1 | 金属硫蛋白 | 不结球白菜 | 地上部和根系Cd和Cu含量明显高于野生型 | [ |
BcMTs | 金属硫蛋白 | 拟南芥烟草 | 转BcMTs植株ROS相关基因的表达显著增加,Cd和Cu含量显著增加 | [ |
SbMT-2 | 金属硫蛋白 | 烟草 | 促进Zn从根到茎转运 | [ |
AtACR2 | 砷酸还原酶 | 烟草 | 限制As从根到芽的运输,导致根中砷的积累更多 | [ |
植物生长调节剂 | 目标植物 | 效果 | 参考文献 |
---|---|---|---|
GB | 橄榄树 | 减少Pb毒效应 | [ |
IAA | 豌豆 | 对Cu胁迫下豌豆幼苗氧化还原状态起保护作用 | [ |
IAA | 印度芥菜 | IAA通过上调抗氧化系统平衡活性氧相关损伤的机制,缓解Cd和Pb胁迫 | [ |
IAA | 葫芦巴 | 低剂量IAA通过上调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减轻毒性。 | [ |
ABA | 绿豆 | 抵消了Cd诱导的抗氧化酶的改变,改善不定根 | [ |
IAA、GA3 | 土荆芥 | 外源施用GA3和IAA可降低Cd胁迫 | [ |
BRs | 水稻 | 水稻不同阶段施用BRs可改善光合作用 | [ |
BRs | 番茄 | 缓解菲-Cd共污染的毒效应 | [ |
EBL | 绿豆 | 显著恢复了Cd降低的叶片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叶片多酚水平 | [ |
EBL | 葡萄 | 提高了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提高对Cu胁迫的耐受性 | [ |
EBL、SA | 印度芥菜 | EBL+SA的协同应用改善植物抗氧化防御,以对抗Pb毒性产生的氧化应激 | [ |
植物生长调节剂 | 目标植物 | 效果 | 参考文献 |
---|---|---|---|
GB | 橄榄树 | 减少Pb毒效应 | [ |
IAA | 豌豆 | 对Cu胁迫下豌豆幼苗氧化还原状态起保护作用 | [ |
IAA | 印度芥菜 | IAA通过上调抗氧化系统平衡活性氧相关损伤的机制,缓解Cd和Pb胁迫 | [ |
IAA | 葫芦巴 | 低剂量IAA通过上调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减轻毒性。 | [ |
ABA | 绿豆 | 抵消了Cd诱导的抗氧化酶的改变,改善不定根 | [ |
IAA、GA3 | 土荆芥 | 外源施用GA3和IAA可降低Cd胁迫 | [ |
BRs | 水稻 | 水稻不同阶段施用BRs可改善光合作用 | [ |
BRs | 番茄 | 缓解菲-Cd共污染的毒效应 | [ |
EBL | 绿豆 | 显著恢复了Cd降低的叶片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叶片多酚水平 | [ |
EBL | 葡萄 | 提高了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提高对Cu胁迫的耐受性 | [ |
EBL、SA | 印度芥菜 | EBL+SA的协同应用改善植物抗氧化防御,以对抗Pb毒性产生的氧化应激 | [ |
菌株 | 目标植物 | 效果 | 参考文献 | |||
---|---|---|---|---|---|---|
Rhodococcus qingshengii | 东南景天 | 显著提高植物对土壤中Zn、Cd、Ni和Pb的提取效果 | [ | |||
S. arlettae MT4 | 向日葵 | 分泌大量的IAA,GA3和SA, 增强抗氧化系统,缓解Cr胁迫 | [ | |||
Glomus caledonium 90036; | 东南景天 | 接种Gc的东南景天对Cd的提取效率提高了78% | [ | |||
Piriformospora indica | 黄花蒿 | 改善次生代谢,增强植物对Cd毒性的修复能力 | [ | |||
Mucor sp. CBRF59T3 | 油菜 | 促进Cd从根向茎的转运,增加对Cd的提取量 | [ | |||
Cupriavidus SaCR1、Burkholdria SaMR10、 Sphingomonas SaMR12 | 芥菜 | PGPB促进了Cd在茎部的吸收和积累, 提高Cd的提取率 | [ | |||
Sphingomonas SaMR12 | 芥菜 | 降低H2O2、MDA和脯氨酸浓度,提高抗氧化酶活性, 提高植物对重金属的耐受性 | [ | |||
Glomus mosseae | 三白叶草黑麦草 | 改善植株的磷营养,降低根系对地上部As的 转运和地上部As浓度。 | [ | |||
Rhizobacterium Bacillus sp. SC2b | 甘蓝型油菜 | 接种SC2b的植株根系和茎部Cd和Zn积累量显著增加 | [ |
菌株 | 目标植物 | 效果 | 参考文献 | |||
---|---|---|---|---|---|---|
Rhodococcus qingshengii | 东南景天 | 显著提高植物对土壤中Zn、Cd、Ni和Pb的提取效果 | [ | |||
S. arlettae MT4 | 向日葵 | 分泌大量的IAA,GA3和SA, 增强抗氧化系统,缓解Cr胁迫 | [ | |||
Glomus caledonium 90036; | 东南景天 | 接种Gc的东南景天对Cd的提取效率提高了78% | [ | |||
Piriformospora indica | 黄花蒿 | 改善次生代谢,增强植物对Cd毒性的修复能力 | [ | |||
Mucor sp. CBRF59T3 | 油菜 | 促进Cd从根向茎的转运,增加对Cd的提取量 | [ | |||
Cupriavidus SaCR1、Burkholdria SaMR10、 Sphingomonas SaMR12 | 芥菜 | PGPB促进了Cd在茎部的吸收和积累, 提高Cd的提取率 | [ | |||
Sphingomonas SaMR12 | 芥菜 | 降低H2O2、MDA和脯氨酸浓度,提高抗氧化酶活性, 提高植物对重金属的耐受性 | [ | |||
Glomus mosseae | 三白叶草黑麦草 | 改善植株的磷营养,降低根系对地上部As的 转运和地上部As浓度。 | [ | |||
Rhizobacterium Bacillus sp. SC2b | 甘蓝型油菜 | 接种SC2b的植株根系和茎部Cd和Zn积累量显著增加 | [ |
螯合剂 | 目标植物 | 效果 | 参考文献 | ||||
---|---|---|---|---|---|---|---|
EDTA | 黄麻 | 显著减轻了铜对黄麻幼苗的毒性,显著提高了其生物量 | [ | ||||
EDTA | 竹 | 增加竹各组织对Pb的吸收,根部Pb富集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 | [ | ||||
EDDS | 水稻 | 减轻Cu诱导的毒性作用来提高植物对过量Cu毒性的耐受性 | [ | ||||
EDDS | 向日葵 | 显著增强对Cd和Pb的提取效果 | [ | ||||
CA | 黄麻 | CA通过降低MDA的含量来缓解Cu诱导的氧化应激,有助于增加根部和芽部的Cu浓度 | [ | ||||
EDTA、CA | 向日葵 | 土壤重金属有效态含量增加 | [ | ||||
EDTA、EDDS | 刺苞菜蓟 | EDTA比EDDS更能促进根对Pb的吸收和根到茎的转运 | [ | ||||
EDDS、EDTA | 烟草 | 增加了Cu的吸收 | [ | ||||
EDDS、NTA | 华中蹄盖蕨 | 随着NTA和EDDS剂量的增加,植物地上部Pb浓度显著升高 | [ | ||||
EDTA、EDDS、NTA | 黑麦草 | 均可增加植物生物量,植物枝条中Zn浓度显著增加 | [ | ||||
CA、EDDS、EDTA | 蓖麻 | EDDS可代替EDTA修复Cd污染土壤,EDTA对Pb修复效果最好 | [ | ||||
GLDA、NTA、EDDS、CA | 苋菜 | GLDA+NTA联合处理有效提高可溶性Cd含量 | [ | ||||
EDTA、CA、OA、TA | 菠菜 | TA对促进Pb的吸收和根向地上部转运最有效 | [ |
螯合剂 | 目标植物 | 效果 | 参考文献 | ||||
---|---|---|---|---|---|---|---|
EDTA | 黄麻 | 显著减轻了铜对黄麻幼苗的毒性,显著提高了其生物量 | [ | ||||
EDTA | 竹 | 增加竹各组织对Pb的吸收,根部Pb富集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 | [ | ||||
EDDS | 水稻 | 减轻Cu诱导的毒性作用来提高植物对过量Cu毒性的耐受性 | [ | ||||
EDDS | 向日葵 | 显著增强对Cd和Pb的提取效果 | [ | ||||
CA | 黄麻 | CA通过降低MDA的含量来缓解Cu诱导的氧化应激,有助于增加根部和芽部的Cu浓度 | [ | ||||
EDTA、CA | 向日葵 | 土壤重金属有效态含量增加 | [ | ||||
EDTA、EDDS | 刺苞菜蓟 | EDTA比EDDS更能促进根对Pb的吸收和根到茎的转运 | [ | ||||
EDDS、EDTA | 烟草 | 增加了Cu的吸收 | [ | ||||
EDDS、NTA | 华中蹄盖蕨 | 随着NTA和EDDS剂量的增加,植物地上部Pb浓度显著升高 | [ | ||||
EDTA、EDDS、NTA | 黑麦草 | 均可增加植物生物量,植物枝条中Zn浓度显著增加 | [ | ||||
CA、EDDS、EDTA | 蓖麻 | EDDS可代替EDTA修复Cd污染土壤,EDTA对Pb修复效果最好 | [ | ||||
GLDA、NTA、EDDS、CA | 苋菜 | GLDA+NTA联合处理有效提高可溶性Cd含量 | [ | ||||
EDTA、CA、OA、TA | 菠菜 | TA对促进Pb的吸收和根向地上部转运最有效 | [ |
[1] |
陈兆祺, 朱丹丹. 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3, 4(7):98-100.
|
[2] |
王赛怡, 王逸君, 赵亚洲, 等. 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其植物修复研究进展[J]. 农学学报, 2023, 13(2):20-23,32.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21-0169 |
[3] |
李旭, 晁赢, 阎祥慧, 等. 植物修复技术治理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研究进展[J]. 河南农业科学, 2022, 51(12):10-18.
|
[4] |
doi: 10.1093/jxb/erq281 pmid: 20855455 |
[5] |
叶萍, 崔红标, 程洁钰, 等. 不同植物对污染土壤中铜和镉的生物移除效率[J].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24, 40(8):1113-1120.
|
[6] |
都瑞军. 化学螯合剂和植物激素提高超富集植物提取重金属效率[D]. 广州: 中山大学, 2010.
|
[7] |
李长阁, 于涛, 傅桦, 等. 转基因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研究进展[J]. 土壤, 2007(2):181-189.
|
[8] |
|
[9] |
范兆乾. AtATM3和CYP2E1基因增强转基因紫花苜蓿抗重金属和有机物能力研究[D]. 青岛: 青岛科技大学, 2013.
|
[10] |
黄安寿. 转AtMGT1及ne-MDH基因烟草对镉的富集与忍耐研究[D]. 重庆: 西南大学, 2009.
|
[11] |
|
[12] |
|
[13] |
吕艳艳. 转外源金属硫蛋白(EhMT1、BcMTs)基因植物对Cd和Cu的耐性与积累研究[D]. 南京: 南京农业大学, 2018.
|
[14] |
|
[15] |
|
[16] |
|
[17] |
黄治皓, 刘婷婷, 董旭杰, 等. 芥菜HMA家族基因鉴定及其在镉胁迫下的表达分析[J]. 园艺学报, 2023, 50(6):1230-1242.
doi: 10.16420/j.issn.0513-353x.2022-0509 |
[18] |
|
[19] |
|
[20] |
|
[21] |
宗良纲, 李义纯, 张丽娜.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植物修复中转基因技术的应用[J]. 生态环境, 2005, 14(6):976-980.
|
[22] |
王凯. 复合螯合剂强化籽粒苋修复Cd污染土壤效果研究[D]. 武汉: 华中农业大学, 2020.
|
[23] |
|
[24] |
|
[25] |
|
[26] |
|
[27] |
|
[28] |
pmid: 6099319 |
[29] |
pmid: 1328156 |
[30] |
doi: 10.1038/72678 pmid: 10657131 |
[31] |
张雷, 丁艳丽, 付涌玉. 转merA基因金盏菊对环境中汞污染的修复效果[J]. 贵州农业科学, 2015, 43(2):193-197.
|
[32] |
|
[33] |
|
[34] |
|
[35] |
|
[36] |
|
[37] |
|
[38] |
|
[39] |
|
[40] |
|
[41] |
doi: 10.1093/jxb/ers323 pmid: 23201830 |
[42] |
|
[43] |
|
[44] |
|
[45] |
雷永康, 徐智敏, 李取生, 等. 外源甜菜碱对苋菜抗盐性与累积重金属特性的影响[J]. 环境科学学报, 2015, 35(5):1587-1595.
|
[46] |
|
[47] |
doi: 10.1016/j.jplph.2009.04.002 pmid: 19423184 |
[48] |
|
[49] |
|
[50] |
|
[51] |
程琅. 水分和外源脱落酸对两种景天属植物重金属富集的影响[D]. 成都: 成都理工大学, 2021.
|
[52] |
宋雅娟, 李师翁. 油菜素内酯缓解植物重金属胁迫机制的研究[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21, 44(8):39-46.
|
[53] |
|
[54] |
张义, 刘云利, 刘子森, 等.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研究及应用进展[J]. 水生生物学报, 2021, 45(3):700-708.
|
[55] |
闫雷, 孙小贺, 李威, 等. 外源2, 4-表油菜素内酯对镉胁迫下黄瓜幼苗生长及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22, 53(6):10-19.
|
[56] |
|
[57] |
|
[58] |
丛超, 杨宁柯, 王海娟, 等. 吲哚乙酸和激动素配合施用提高蜈蚣草和龙葵对砷、镉富集的田间试验[J]. 生态环境学报, 2021, 30(6):1299-1309.
doi: 10.16258/j.cnki.1674-5906.2021.06.022 |
[59] |
|
[60] |
|
[61] |
|
[62] |
彭李顺, 曹峥英, 杨本鹏, 等. 植物激素对铝毒胁迫反应调控的研究进展[J]. 广东农业科学, 2022, 49(12):10-19.
|
[63] |
向言词, 官春云, 黄璜, 等. 植物生长调节剂IAA、GA和6-BA对芥菜型油菜和甘蓝型油菜富集镉的强化[J].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0, 31(4):504-508.
|
[64] |
|
[65] |
尹昌喜, 汪献芳, 曾汉来, 等. 生长素对植物茎伸长的调控作用[J]. 植物生理学报, 2009, 45(5):503-508.
|
[66] |
蒋婧, 宋明华. 植物与土壤微生物在调控生态系统养分循环中的作用[J]. 植物生态学报, 2010, 34(8):979-988.
doi: 10.3773/j.issn.1005-264x.2010.08.011 |
[67] |
|
[68] |
|
[69] |
|
[70] |
|
[71] |
|
[72] |
|
[73] |
doi: 10.1186/s12870-020-2273-1 pmid: 32028891 |
[74] |
|
[75] |
|
[76] |
逯延军, 邹佳敏, 舒同, 等. 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重金属铬污染土壤研究[J]. 应用化工, 2023, 2(6):1770-1772.
|
[77] |
|
[78] |
|
[79] |
|
[80] |
|
[81] |
叶平. 重金属胁迫下植物促生菌Pseudomonas putida UW4对东南景天生长及根际微生态环境的影响[D]. 南昌: 南昌大学, 2022.
|
[82] |
|
[83] |
|
[84] |
|
[85] |
|
[86] |
苗志加, 孟祥源, 李书缘, 等. 丛枝菌根真菌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及增强植物耐性研究进展[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23, 42(2):252-262.
|
[87] |
储薇, 郭信来, 张晨, 等. 丛枝菌根真菌-植物-根际微生物互作研究进展与展望[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中英文), 2022, 30(11):1709-1721.
|
[88] |
|
[89] |
|
[90] |
|
[91] |
|
[92] |
李晓宝, 董焕焕, 任丽霞, 等. 螯合剂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联合技术研究进展[J]. 环境科学研究, 2019, 32(12):1993-2000.
|
[93] |
|
[94] |
|
[95] |
doi: 10.1007/s00709-014-0628-x pmid: 24595621 |
[96] |
|
[97] |
|
[98] |
|
[99] |
doi: 10.1016/j.scitotenv.2008.03.024 pmid: 18499230 |
[100] |
|
[101] |
|
[102] |
|
[103] |
|
[104] |
|
[105] |
|
[106] |
|
[107] |
|
[108] |
贺玉龙, 余江, 谢世前, 等. 可生物降解螯合剂GLDA强化三叶草修复镉污染土壤[J]. 环境科学, 2020, 41(2):979-985.
|
[109] |
SAIFULLAH,
doi: 10.1016/j.chemosphere.2008.11.007 pmid: 19121533 |
[110] |
|
[111] |
王永壮, 陈欣, 史奕, 等. 低分子量有机酸对土壤磷活化及其机制研究进展[J]. 生态学杂志, 2018, 37(7):2189-2198.
|
[112] |
|
[113] |
|
[114] |
|
[115] |
|
[116] |
|
[117] |
卫泽斌, 陈晓红, 吴启堂, 等. 可生物降解螯合剂GLDA诱导东南景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研究[J]. 环境科学, 2015, 36(5):1864-1869.
|
[118] |
|
[1] | 龙丽, 贺慧, 黄璜, 陈灿, 傅志强. 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对稻田土壤生态环境效应影响比较分析[J]. 农学学报, 2025, 15(6): 23-31. |
[2] | 宋肖琴, 陈国安, 陈福明, 叶正钱. 不同水分管理措施对中度镉污染农田水稻吸收和积累镉的影响[J]. 农学学报, 2025, 15(6): 42-49. |
[3] | 姬慧, 赵红润, 银超慧, 李玲. 中国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分区管治研究[J]. 农学学报, 2025, 15(5): 62-71. |
[4] | 路港滨, 俄胜哲, 袁金华, 张鹏, 刘雅娜, 赵晓龙. 有效态重金属在土壤与作物系统中迁移运转及安全阈值研究[J]. 农学学报, 2025, 15(3): 24-35. |
[5] | 张会, 颜蕙园, 施娅颖, 赵娜娜. 河南省南部某县水稻籽粒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价[J]. 农学学报, 2025, 15(2): 22-26. |
[6] | 陈伟, 俞倩, 叶正钱, 石艳平. 共热解生物炭对农田土壤镉污染修复及水稻吸收和积累镉的影响[J]. 农学学报, 2024, 14(9): 17-23. |
[7] | 彭天舒, 郭春景, 李丽娜, 王建忠. 杂粮重金属污染及其风险评价方法[J]. 农学学报, 2023, 13(7): 75-79. |
[8] | 王赛怡, 王逸君, 赵亚洲, 侯燕琪. 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其植物修复研究进展[J]. 农学学报, 2023, 13(2): 20-23. |
[9] | 聂雄峰, 黄雁飞, 陈桂芬, 黄玉溢, 刘斌, 刘永贤. 植物修复重金属超标农田研究进展[J]. 农学学报, 2022, 12(8): 48-54. |
[10] | 褚玥, 孙明娜, 董旭, 童舟, 王梅, 高同春, 邓永进, 段劲生. 果桑质量安全现状与对策[J]. 农学学报, 2022, 12(4): 61-66. |
[11] | 赵少婷, 李建敏, 杜宇. 土壤中重金属铬的形态、价态评价综述[J]. 农学学报, 2022, 12(4): 24-28. |
[12] | 薛志伟, 黄青青, 杨春玲. 安阳周边农田土壤和小麦籽粒中重金属含量的相关及主成分分析[J]. 农学学报, 2022, 12(12): 28-33. |
[13] | 章秀梅, 杨文叶, 张丹, 谢国雄, 袁杭杰. 农地排水中水溶性重金属浓度及其与土壤性状的关系研究[J]. 农学学报, 2021, 11(8): 42-47. |
[14] | 田甜, 杨婷, 邹县梅, 陈春乐. 钢铁厂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风险评价——以闽西三明钢铁厂周边农田为例[J]. 农学学报, 2021, 11(6): 42-46. |
[15] | 张文兴, 岳晓岚, 邓强, 陈文祥, 张周位, 黄苑龄, 谭微, 何海. 抗性微生物强化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的研究进展[J]. 农学学报, 2021, 11(5): 46-50.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