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1]吕珊雁.中国古代的农业奖励及其对现代的启示[J].农业科技管理.2016,35(6):61-64. [2]申琪凤,熊涛,冯兆滨等.农业科技奖励激励作用及其制度完善研究-以江西省农业科学院为例[J].农业科技管理,2012,31(1):18-21. [3]冯伟,韩宝文,窦菲等.完善农业科技奖励机制 促进科技成果有效转化[J].农业科技管理,2013,32 (5):88-90. [4]边全乐.打造科技奖励精品 助推农业科技创新[J].农业科研经济管理.2013,(3):10 -15. [5]李强.基于获奖者年龄的国家科技奖激励效用分析[J].科研管理.2016,37(6):37-44. [6] 国家科技奖励工作办公室.《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简介》[内部交流],2005年. [7]马同福.关于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发展思路的探讨[J].中国农学通报,2004(4):316-318. [8]徐顽强,熊小刚,等.国家科技奖励体系中的非政府奖项研究[M].北京:中国科技出版社,2013:137-139. [9]信乃诠.从国家成果奖励看农业科技的综合实力[J].农业科技管理,2005(1):4-8. [10]信乃诠.不同农业系统国家奖励科技成果的比较研究[J].农业科技管理,2006,25(3):1-3. [11]岳福菊. 2000~2010年国家奖励农业科技成果概况分析[J].农业科技管理.2014(33):41-44. [12]佟旭.科技奖励制度在实践中完善—2009 年国家科技奖励推荐工作新变化[J].中国科技奖励,2008(1):16-19. [13]石学彬,鲁韦韦,赵珩.我国农业科技奖励制度的现状与建议[J].农业科技管理,2012,31(1):21-24. [14]张苗.我国现行科技奖励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若干建议[J].科技信息,2011(15):98-149. [15]廖巧霞.基于科技奖励的广东农业创新主体及科技发展形势分析[J].农业科技管理.2017,36(1):1-5. [16]王丽娟,信丽媛.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激励路径分析—以天津市为例[J].山西农业科学 2017,45(1):130-134. [17]郭久荣.试论农业科研管理的创新问题[J].农业科技管理,2006(3):68-71. [18]汪秀华,张以山,邓庆飞,宋红艳,曾霞.农业科研院所科研项目管理工作探讨[J].农业科技管理.2010,29(6):58-60. [19]王春梅,陈宝峰.政府倡导的农业科技项目效益的影响因素[J]. 技术经济.2016,33(6):102-105. [20]秦长平、刘彬.关于我国新一轮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建设的思考[J].农业科技管理,2011,(6)30:24-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