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黎东华,王林海,张艳欣,等.中国芝麻主产区枯萎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2,28(03):245-252. [2]王永宏,高桐梅,司马青焕,等.我国芝麻生产优势、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10.12:133-135. [3]高德学,刘澍才,吴燕.辽宁芝麻生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J].杂粮作物,2010,30(3):248-249 [4]赵莉, 汪强, 徐桂珍, 等. 播种期和种植密度对芝麻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5, 5: 111-113. [5]汪瑞清, 肖运萍, 魏林根, 等. 不同播期与密度对江西秋芝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江西农业学报, 2015,27(4): 12-14. [6] 张秀荣, 冯祥运, 等. 芝麻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7] 颜小文,乐美旺,饶月亮,等.播种期对芝麻生育期及产量性状的影响[J].作物研究,2011,25(1):22-25. [8]贺建文, 唐雪辉, 白桂萍. 不同播期与密度对鄂芝5号产量及主要性状的影响[J]. 湖北农业科学, Vol.49 No.11, Nov.2010: 2712-2714. [9]刘文萍, 卫双玲, 申珂, 等. 不同播期密度对山西省复播芝麻的影响[J]. 农业科技通讯, 2011,8: 90-92. [10]李伟峰, 杨光宇, 王瑞霞. 芝麻新品种98N09适宜播期与密度试验[J]. 农业科技通讯, 2010, 4: 66-67. [11]刘炎,谢富欣,王飞雪,等.夏芝麻不同播种期和种植密度研究初报[J].农业科技通讯,2010.10:71-73. [12]邢丹丹, 陈振武, 葛维德, 等. 不同密度对芝麻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0(4): 11-17. [13]王晓玲, 张秀荣, 李春清. 播种期和和种植密度对中芝11产量及产量要素的影响[J]. 现代农业科技, 2006,1: 55-57. [14] 唐雪辉, 贺建文, 谭顺林, 等. 芝麻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相关性及通径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 2010, 38(26): 14293-14294. [15]梅鸿献, 张体德, 张海洋, 等. 芝麻不同类型品种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及通径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 2008, 36(23): 9941-9943. [16] 丁法元,蒋居平,卫文星,等.芝麻的主要性状遗传和相关分析[J].河南农业科学,1990.06:1-3. [17]刘红艳, 赵应忠. 芝麻产量性状与品质性状的典型相关分析[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06, 28(2): 129-133. [18]那艳斌, 孙会杰, 高德学. 辽宁芝麻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间的相关分析及通径分析[J]. 中国种业, 2015, 5: 48-50. [19]肖国宾,刘小三,黄天宝,等.不同种植密度对黑芝麻赣芝7号产量及主要性状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2,28(21):155-158. [20]胡金和,饶月亮,越燕,等.不同种植密度下黑芝麻干物质积累与产量关系的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11,23(7):84-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