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飞, 彭少兵 . 水稻绿色高产栽培技术研究进展[J]. 生命科学, 2018,30(10):1129-1136.
|
[2] |
钟洁 . 浅谈广西水稻生产发展[J]. 广西农学报, 2013,28(05):44-47.
|
[3] |
朱德峰, 张玉屏, 陈惠哲 , 等. 中国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创新与实践[J]. 中国农业科学, 2015,48(17):3404-3414.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15.17.008
URL
|
[4] |
隋明, 史国宏, 李刚 , 等. 北方杂交粳稻产量和产量结构分析[J]. 北方水稻, 2014,44(04):12-14.
|
[5] |
张建成, 张弘旭, 张汇娟 , 等. 春小麦主要产量构成因素间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8(03):25-26.
|
[6] |
邵慧, 夏中华, 金彦刚 , 等. 江苏淮北地区13个主导小麦品种产量构成因素分析[J]. 江苏农业科学, 2015,43(08):91-93.
|
[7] |
Huang Min, Zou Yingbin, Jiang Peng . Relationship between grain yield and yield components in super hybrid rice[J].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2011,10(10):1537-1544.
doi: 10.1016/S1671-2927(11)60149-1
URL
|
[8] |
高良艳, 周鸿飞 . 水稻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分析[J]. 辽宁农业科学, 2007(1):26-28.
|
[9] |
乔有明 . 通径分析与灰色关联分析的比较[J].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1997(4):22-25.
|
[10] |
白雪梅, 赵松山 . 关于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的比较研究[J]. 统计科学与实践, 1999(9):8-10.
|
[11] |
刘华招 . 寒地水稻产量及构成要素关系研究[J]. 北方水稻, 2008,38(06):33-35.
|
[12] |
王海潮, 肖红旭, 王小红 , 等. 陕南杂交水稻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 陕西农业科学, 2009,55(06):20-22.
|
[13] |
甘涛, 陈大超 . 水稻产量与构成因素间的相关性研究[J]. 南方农业, 2008(03):17-20.
|
[14] |
谢晓金, 李秉柏, 李映雪 , 等. 抽穗期高温胁迫对水稻产量构成要素和品质的影响[J]. 中国农业气象, 2010,31(3):411-415.
|
[15] |
曲红岩, 张欣, 崔中秋 , 等. 不同时期节水灌溉对水稻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 天津农学院学报, 2016,23(2):15-20.
|
[16] |
刘丽, 蔡迪花, 苏军锋 , 等. 甘肃武都核桃物候期和产量构成要素变化及其对气候要素的响应[J]. 中国农学通报, 2018,34(16):100-105.
|
[17] |
李卫国 . 钾肥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J]. 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25(3):263-264.
|
[18] |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中国水稻新品种试验:2009年南方稻区国家水稻品种试验汇总报告[M].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0.
|
[19] |
敬艳辉, 邢留伟 . 通径分析及其应用[J]. 统计教育, 2006(2):24-26.
|
[20] |
张绍良, 张国良 . 灰色关联度计算方法比较及其存在问题分析[J]. 系统工程, 1996(3):45-49.
|
[21] |
周秀文 . 灰色关联度的研究与应用[D]. 吉林:吉林大学, 2007.
|
[22] |
唐进, 吉剑, 林昌明 , 等. 苏中地区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分析及高产栽培途径[J]. 安徽农学通报, 2013,19(13):46-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