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高新欢, 张立平, 马巧云, 等. 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京农72[J]. 麦类作物学报, 2024, 44(7):956.
|
[2] |
刘彦军. 小麦常规育种技术发展趋势与优化措施[J]. 农业科技通讯, 2023(12):156-159.
|
[3] |
苏在兴, 刘东涛, 马红勃, 等. 国审小麦新品种徐麦368高产稳产特性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 2023, 51(13):26-27,32.
|
[4] |
刘亚男, 于海涛, 宋顺, 等. 高产广适小麦新品种潍麦13的选育与栽培技术[J]. 农业科技通讯, 2024(7):154-156.
|
[5] |
陈贵菊, 王福玉, 邵敏敏, 等. 高产稳产广适小麦新品种济儒麦19的选育及体会[J]. 中国种业, 2022(12):97-99.
|
[6] |
李海泳, 殷贵鸿. 从国家粮食安全角度探讨我国小麦育种发展趋势[J]. 江苏农业科学, 2022, 50(18):36-41.
|
[7] |
张安邦, 张冲. 高产广适小麦新品种马兰1号产量及相关性状分析[J]. 河北农业科学, 2022, 26(4):53-59.
|
[8] |
张安邦, 张冲, 冯宝俭, 等. 高产广适小麦新品种石农707产量相关参数分析[J]. 农业科技通讯, 2022(6):144-147.
|
[9] |
魏孔梅, 杨继忠, 俞华林, 等. 国审小麦新品种银春10号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分析[J]. 种子, 2022, 41(3):104-106,110.
|
[10] |
陈杰, 王子君, 李鸿斐, 等. 国审小麦新品种驻麦305的产量、品质及抗病性分析[J]. 种子, 2022, 41(3):107-110,149.
|
[11] |
蒋和平, 蒋黎, 王有年, 等. 国家粮食安全视角下我国种业发展的思路与政策建议[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43(4):77-88,2.
|
[12] |
郭凤芝, 林坤, 郭凌云, 等. 黄淮北片水地小麦育种现状及性状演变分析[J]. 山东农业科学, 2021, 53(4):7-11.
|
[13] |
谈宏斌. 种业翻身仗该怎么打[J]. 种子科技, 2021, 39(3):1.
|
[14] |
李英雪. 小麦高产栽培理论基础[J]. 河北农业, 2021(1):68-69.
|
[15] |
张俊灵, 闫金龙, 冯丽云, 等. 国审小麦新品种长6990的丰产稳产性及适应性分析[J]. 种子, 2020, 39(10):139-142,154,167.
|
[16] |
乔祥梅, 王志龙, 程加省, 等. 旱地小麦新品种“云麦71”的选育及其栽培技术[J]. 云南农业科技, 2020(5):52-54.
|
[17] |
王怀苹, 夏海东, 李梅香, 等. 高产稳产和广适小麦新品种浚麦169选育[J]. 种子, 2020, 39(5):116-118.
|
[18] |
彭绍峰, 张媛菲, 吕树作, 等. 黄淮北部不同蛋白质含量类型小麦产量结构分析[J]. 作物研究, 2020, 34(2):124-127.
|
[19] |
赵明, 王建萍, 王新语, 等. 小麦新品种烟辐188的遗传特性及育种利用[J]. 现代农业科技, 2019(14):38-39.
|
[20] |
刘旭. 我国小麦种质资源价值的分析[J]. 中国资产评估, 2009(3):26-30.
|
[21] |
李小霞, 李世清. 栽培模式、 施氮量和播种密度对小麦穗粒数的影响[J].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07(4):8-9.
|
[22] |
赵凯, 黄玲, 邵敏敏, 等. 高产广适多抗小麦新品种—济儒麦20[J]. 麦类作物学报, 2023, 43(11):1493.
|
[23] |
赵凯, 黄玲, 冯维营, 等. 小麦新品种济儒麦20的选育[J]. 中国种业, 2024, 3:135-1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