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兆明, 古世禄. 山西谷子起源与发展研究[M]. 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 3-7. [2] Guanqing Jia, Xuehui Huang, Hui Zhi, Yet al. A haplotype map of genomic variations and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 of agronomic traits in foxtail millet (Setaria italica)[J]. Nature Genetics, 2013,(45):957-961. [3] 王海岗, 贾冠清, 智慧, 等. 谷子核心种质表型遗传多样性分析及综合评价[J].作物学报, 2016, 42(1): 19-30. [4] 王殿瀛, 郭桂兰, 王节之, 等. 中国谷子主产区谷子生态区划[J]. 华北农学报, 1992, 7 (4):123 -123. [5] 温琪汾, 王纶, 赵卫红, 等. 山西省谷子种质资源的繁种入库[J]. 山西农业科学, 2002, 30(4):32–34. [6]Frankel O H. Genetic perspectives of germplasm conservation. In: Arber W, Limensee K, Peacock W J, et al, eds. Genetic Manipulation:Impact on Man and Society[J]. Cambridge,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4. 16-170. [7]Frankel O H, Brown A H D. Plant genetic resources today: A critical appraisal. In: Holden J H W, Williams J T, eds. Crop Genetic Resources: Conservation Evalution[J]. London: George Allen Urwin Ltd, 1984. 249-257. [8] 李自超, 张洪亮, 孙传清, 等. 植物遗传资源核心种质研究现状与展望[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1999,4(5):51-62. [9] 王建成, 胡晋, 黄歆贤, 等. 植物遗传资源核心种质新概念与应用进展[J]. 种子,2008,27(5):47-50. [10] 李自超, 张洪亮, 曹永生, 等.中国地方稻种资源初级核心种质取样策略研究[J]. 作物学报, 2003, 29(1): 20-24. [11] 郝晨阳, 董玉琛, 王兰芬, 等. 我国普通小麦核心种质的构建及遗传多样性分析[J]. 科学通报, 2008, 53: 908-915. [12] 董玉深, 曹永生, 张学勇, 等. 中国普通小麦初选核心种质的产生[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03,4(1):l-8. [13] 刘志斋. 中国玉米地方品种的多样性研究及种族划分[D]. 西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重庆, 2008. [14]姚坚强, 鲍坚东, 朱金庆, 等. 中国糯玉米wx基因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J]. 作物学报, 2013, 39: 43-49. [15] 邱丽娟, 曹永生, 常汝镇, 等.中国大豆(Glycine max )核心种质构建Ⅰ[J]. 取样方法研究.中国农业科学, 2003,36(12):1442 -1449. [16] 代攀虹, 孙君灵, 贾银华, 等. 利用表型数据构建陆地棉核心种质[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6, 17(6):961-968. [17] 王述民, 曹永生, 胡家蓬. 中国小豆种质资源核心样品的初步建立[J]. 华北农学报,2002,17(1):35-40. [18] 刘长友, 王素华, 王丽侠, 等.中国绿豆种质资源初选核心种质构建[J]. 作物学报, 2008, 34(4): 700-705. [19] 宗绪晓, 关建平, 王述民, 等. 国外栽培豌豆遗传多样性分析及核心种质构建[J]. 作物学报, 2008, 34(9): 1518-1528. [20] 胡兴雨, 王纶, 张宗文,等. 中国黍稷核心种质的构建[J]. 中国农业科学,2008,41(11):3489-3502. [21] 姜俊烨, 杨涛, 王芳, 等. 国内外蚕豆核心种质SSR遗传多样性对比及微核心种质构建[J]. 作物学报, 2014,40(7):1311-1319. [22] 魏兴华, 应存山, 颜启传, 等. 浙江地方籼稻资源核心样品的构建方法研究[J]. 浙江农业学报, 1999, 11(5):223-228. [23] 魏兴华, 汤圣祥, 余汉勇, 等. 浙江粳稻地方品种核心样品的构建方法[J]. 作物学报, 2001, 27(3):324-328. [24] 李自超, 张洪亮, 曾亚文, 等. 云南地方稻种资源核心种质取样方案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2000, 33(5):1-7. [25] 张冬玲, 张洪亮, 魏兴华, 等. 贵州栽培稻的遗传结构及其遗传多样性[J]. 科学通报, 2006, 51(23):2747-2754. [26] 李丹婷, 夏秀忠, 农保选, 等. 广西地方稻种资源核心种质构建和遗传多样性分析[J]. 广西植物,2012,32(01):94-100. [27] 陈雨, 潘大建, 刘斌, 等. 华南地方稻种资源初级核心种质构建[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08(03):322-327. [28] 方先文, 汤陵华, 王艳平, 等. 太湖流域部分粳稻品种核心种质库的构建[J]. 江西农业学报,2008(02):4-5. [29] 崔艳华, 邱丽娟, 常汝镇, 等. 黄淮夏大豆(G. max)初选核心种质代表性检测[J]. 作物学报,2004,30(3):284-288. [30] 王春梅, 任洪, 沈建华, 等. 贵州玉米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及核心种质库构建[J]. 西南农业学报,2016,29(05):1018-1022. [31] 董孔军, 杨天育, 何继红, 等. 甘肃省糜子地方品种资源核心种质的构建[J]. 甘肃农业科技,2012(07):7-11. [32] 杨菁, 迟德钊, 刘玉皎, 等. 基于形态性状的青海蚕豆核心种质的初步构建[J]. 分子植物育种,2009,7(03):599-606. [33] 刘长友, 田静, 范保杰, 等. 河北省小豆种质资源初选核心种质构建[J].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01):109-111+173. [34] 李长涛, 宋丽丽, 孔伟丽, 等. 植物遗传资源核心种质的构建及应用[J]. 植物学通报, 2005, 22(增刊): 139-145. [35] 张学勇, 童依平, 游光霞, 等. 选择牵连效应分析:发掘重要基因的新思路[J]. 中国农业科学, 2006, 39(8):1526–1535. [36] 曾亚文. 云南稻种核心种质功能营养成分遗传评价及其地带性分析[D]. 云南农业大学,2009. [37] 胡标林, 万勇, 李霞, 等. 水稻核心种质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及综合评价[J]. 作物学报, 2012, 38: 829-839. [38] 温琪汾, 刘润堂, 王纶, 等. 谷子种质资源抗黑穗病鉴定与过氧化物酶研究[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06, 7(3):349-351. [39] 温琪汾, 王纶, 王星玉. 山西省谷子种质资源及抗旱种质的筛选利用[J]. 山西农业科学, 2005, 33(4):32-33. [40] wang jian-cheng, hu jin, zhang cai-fang, et al. Assessment on Evaluating Parameters of Rice Core Collections Constructed by Genotypic Values and Molecular Marker Information[J].Rice Science,2007, 14(2):101-110. [41] 韩立德, 徐海明, 胡晋. 核心种质数量性状代表性评价指标的研究[J]. 生物数学学报,21(4):603-6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