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Mew T W . Current status and future prospects of research on bacterial blight of rice[J]. Annual Review of Phytopathology, 1987,25:359-382.
doi: 10.1146/annurev.py.25.090187.002043
URL
|
[2] |
Yang Z, Sus X, Wang S , et al. Genetic and physical mapping of a new gene for bacterial blightresistance in rice[J].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 2003,106(8):1467-1472.
doi: 10.1007/s00122-003-1205-4
URL
pmid: 12750790
|
[3] |
北京农业大学. 农业植物病理学[M]. 北京: 农业出版社, 1982: 15-23.
|
[4] |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中国农作物病虫害(上册)[M].第2版.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5: 14-24.
|
[5] |
沈颖, 王华弟, 李仲惺 , 等. 水稻白叶枯病再流行原因分析与防控对策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16,32(24):180-185.
|
[6] |
沈颖, 王华弟, 叶建人 , 等. 水稻白叶枯病发生流行动态与防治技术研究[J]. 浙江农业科学, 2016,57(4):600-603.
|
[7] |
李仲惺 . 水稻白叶枯病局部重发生状态下的防控对策探讨[J]. 中国植保导刊, 2014,34(3):28-30.
|
[8] |
王华弟, 陈剑平, 严成其 , 等. 中国南方水稻白叶枯病发生流行动态与绿色防控技术[J]. 浙江农业学报, 2017,29(12):2051-2059.
|
[9] |
吴冠清, 陈观浩 . 晚稻白叶枯病流行程度的通径分析及预测模型[J]. 湖北植保, 2009(4):19-20.
|
[10] |
陈观浩, 梁盛铭, 陈冰 , 等. 超级稻病虫害发生特点及绿色防控技术[J]. 生物灾害科学, 2017,40(3):185-189.
|
[11] |
许志刚, 刘凤权, 沈秀萍 , 等. 水稻白叶枯病和条斑病的流行与预测(综述)[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1998,20(5):567-572.
|
[12] |
徐坚, 沈颖, 王华弟 , 等. 水稻白叶枯病的发生危害与综合防治技术探讨[J]. 中国稻米, 2016,22(2):65-67.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6.02.015
URL
|
[13] |
王华弟, 沈颖, 赵敏 , 等. 水稻白叶枯病发生危害损失动态与模型预测的探讨[J]. 中国植保导刊, 2016,36(4):40-44.
|
[14] |
陈其志, 谢本贵, 刘明贤 . 江陵稻区水稻白叶枯病发生程度预测模型[J]. 湖北农业科学, 1999(6):37-39.
|
[15] |
林朝重, 卢同, 种藏文 , 等. 闽江下游稻区水稻白叶枯病流行预测模型的研究[J]. 福建省农科院学报, 1997,12(4):15-18.
|
[16] |
孙俊铭, 马方中, 邢春生 . 中稻白叶枯病流行程度分段预报方法研究[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00,27(2):122-125.
|
[17] |
农业部农作物病虫测报总站. 农作物主要病虫测报办法[M]. 北京: 农业出版社, 1981: 10-21.
|
[18] |
陈观浩, 张耀忠, 杨果丰 . 晚稻稻瘿蚊主害代发生程度的预测模型[J]. 华东昆虫学报, 2006,15(2):137-139.
|
[19] |
娄伟平, 陈先清, 吴利红 , 等. 基于投影寻踪理论的稻飞虱发生程度预测模型[J]. 生态学杂志, 2008,27(8):1438-1443.
|
[20] |
伍尚忠 . 水稻白叶枯病及其防治[M].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3: 55-63.
|
[21] |
王博妮, 景元书 . 农作物病虫害气象条件预报方法研究进展[J]. 江苏农业科学, 2009(4):25-27.
|
[22] |
陈怀亮, 张弘, 李有 . 农作物病虫害发生发展气象条件及预报方法研究综述[J]. 中国农业气象, 2007,28(2):212-216.
|
[23] |
华南热带作物学院. 热带作物病虫害防治[M]. 北京: 农业出版社, 1989: 49-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