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农学学报》,

下载排行

  •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当前位置: 一年内发表文章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中国农业科普现状及挑战
    李寅秋, 管思佳, 杨津津, 马一杏
    农学学报    2023, 13 (11): 88-94.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23-0024  
    摘要 + 172 )   HTML 8 )    PDF ( 1155KB )( 347 )   

    农业科普不仅是实现农业科技成果有效转化的重要桥梁,更是实现全民农业科学素质提升的关键。研究旨在探索推进中国农业科普面向不同社会群体的现代化发展路径,以期为农业科普发展适应现阶段多元化需求提供可行性建议。主要依据2021年中国科普统计数据,从农业科普人才队伍、传播渠道、基地、经费等角度,通过横向与纵向的科普数据比较,分析当前中国农业科普的现状及问题。总的来说,目前中国农业科普发展整体向好,无论是队伍、渠道和基地都得到了较大发展,但在科普内容供给、趣味性、专用设施以及多元主体参与方面还存在不足。因此,推动中国农业科普发展需要充分优化配置农业科普已有资源,完善新媒体在农业科普方面的运用,实现市场主体的多元投入与农业科普人才的多方参与。

    一种烤烟移栽新方式——杯罩式移栽技术
    李震, 陈维林, 马莹, 文宏, 王行诗, 林叶春, 蔡凯, 高维常
    农学学报    2023, 13 (10): 56-61.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22-0145  
    摘要 + 108 )   HTML 3 )    PDF ( 1570KB )( 339 )   

    为了揭示杯罩式移栽技术替代地膜应用的特征、优势和局限性。以专用杯罩和配套地膜为试材,研究了杯罩和覆膜2种移栽方式对烤烟产量产值、烟叶品质及生产成本的影响。烤烟杯罩移栽技术通过“微型温室”效应,发挥了增温保墒和防虫避雹作用,形成了类型、外观、功能产品特性和育苗、穴栽、扣杯、取杯农艺标准。与覆膜移栽相比,虽然在高海拔、冷凉条件下有功能局限性,但是杯罩移栽平均产量增加75.40 kg/hm2,平均产值提高2770.75元/hm2,塑料材料使用减少60.00%,用工减少63.40%,表现出较大的减工降本、绿色环保优势,已累计推广超过7万hm2。杯罩式移栽作为移栽技术的革新,为地膜残留污染防控提供了新的模式,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鞍山市南果梨花期影响因子及始花期预报研究
    韩艳凤, 何军, 康晓玉
    农学学报    2023, 13 (11): 81-87.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22-0169  
    摘要 + 110 )   HTML 4 )    PDF ( 1345KB )( 210 )   

    南果梨是辽宁地理标志产品,花期观赏是待开发的旅游资源,开展花期预报服务有助于推动旅游业。利用2000—2022年鞍山气象资料和南果梨花期物候资料,基于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方法,筛选相关气候因子建立始花期预报模型。结果表明:3月份气温是影响始花期主要因素,降水次之,光照影响不显著。鞍山南果梨始花期出现在4月中—下旬,当3月中旬平均气温<4.0℃、平均最高气温<9.0℃、3月中旬—4月上旬平均气温<6.0℃、平均最低气温<2.0℃时,始花期出现在4月下旬,反之在4月上旬;并且,气温每升高1℃,始花期提前2~3 d。通过逐步回归筛选出3月中旬的平均气温和平均最高气温、3月中旬—4月上旬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及3月下旬—4月上旬降水量等6个因子,建立的始花期预报模型准确率为84.8%。运用相关指标和逐步回归模型,可预测鞍山南果梨开花始期,此方法可纳入专项气象预报服务中。

    玉米种植密度与产量研究现状与趋势
    李嘉航, 王绍新, 许洛, 李中建, 王宝宝, 冯健英
    农学学报    2023, 13 (11): 1-11.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22-0157  
    摘要 + 330 )   HTML 20 )    PDF ( 3278KB )( 208 )   

    为全面深入了解玉米种植密度和产量相关研究在国内和国际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中国知网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2000—2022年收录有关玉米种植密度和产量领域的文献(5150篇)为样本,基于CiteSpace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美国居于该领域总研究量榜首,中国紧随其后,远远超过其他国家,近年来中国对该领域的研究论文数已经赶超美国,并且每年保持100篇以上的发文量。Agronomy Journal期刊发文量最多,共计230篇,在学术界影响力最大。中国学者刘鹏发文数量最多,对该领域的研究进展贡献最大,与其他作者合作也较为紧密。研究机构以高校为主,中国北方居多,各区域机构之间的合作仍有待加强。在该领域,鲜食和青贮等专用型玉米、氮水利用效率、可持续农业、机械化管理、土壤性质、产量损失、数学模型、秸秆利用等是近年来研究热点问题。

    2022年夏季陕西关中持续高温干旱天气成因及对农作物的影响
    乔丹杨, 高萌, 卢晔, 王瑾婷, 王瑾, 刘帆
    农学学报    2023, 13 (12): 60-67.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23-0020  
    摘要 + 135 )   HTML 7 )    PDF ( 2177KB )( 206 )   

    2022年夏季陕西关中出现持续高温干旱天气,对玉米、苹果和猕猴桃等农作物生长发育造成严重影响。为研究此次高温干旱发生机制,利用关中地区46个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欧洲中心ERA-5逐小时和月平均再分析资料等,研究主要高温时段大气环流特征和成因。结果表明:(1)主要高温时段为6月中下旬和8月上中旬,关中大部分地区出现中到重旱;(2)2个高温阶段均表现出下沉气流强盛的特征,但成因不同。6月高空异常的脊前负涡度平流输送在关中地区造成强烈的下沉运动,8月副高和南亚高压叠置,气候态正异常在陕西上空表现为异常强的下沉运动;(3)6月强盛的西北气流和8月副高异常偏西偏强使低层偏南气流减弱,阻断了水汽来源,均表现出水汽通量散度正异常,不利于出现有效降水;(4)高温干旱对粮食和经济作物产量和品质有一定影响,建议高温前采取有效措施,及时灌溉,降低田间温度,补充植株水分,增强植株蒸腾作用,降低农作物高温胁迫程度。

    鳞翅目昆虫生物钟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全林发, 姚琼, 董易之, 徐淑, 池艳艳, 陈炳旭
    农学学报    2023, 13 (9): 38-45.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22-0097  
    摘要 + 236 )   HTML 9 )    PDF ( 1940KB )( 199 )   

    经过长期的自然演化,昆虫生命活动和行为中有着明显的昼夜和季节的节律性周期变化——生物钟(circadian clock)。鳞翅目昆虫是当前物种最丰富的昆虫群体,包括蝴蝶和飞蛾约16万种,其中近70%的重要农林害虫属于鳞翅目。而鳞翅目昆虫生物钟的研究进展对于深入剖析鳞翅目昆虫丰富多变的生理行为调控机制,有效开展鳞翅目经济昆虫的生产及农林害虫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总结了昼夜节律生物钟对鳞翅目昆虫孵化与取食、生长与变态、生殖与滞育、求偶与迁飞等生理行为的影响,重点概述了鳞翅目昆虫生物钟分子调控机制、生物钟与内分泌激素协同调控机制等重要研究进展,并基于生物钟原理探讨了鳞翅目昆虫与植物协同进化关系及重要生态意义,展望了将生物钟理论应用于农业害虫防治和经济昆虫饲养改良的应用前景。

    数字经济赋能山东省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效应分析
    丁慧媛, 王寿辰
    农学学报    2024, 14 (1): 90-100.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23-0160  
    摘要 + 119 )   HTML 3 )    PDF ( 1394KB )( 197 )   

    新时期,抓住数字经济时代机遇,加速数据要素价值化进程,对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利用山东省16地市2015—2021年的面板数据,准确测度全省及16地市数字经济和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并实证分析数字经济赋能山东省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直接效应、中介效应及门槛效应。结果表明,山东省数字经济及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稳步提升,但区域间差异明显;数字经济对山东省农业高质量发展起到了显著促进作用;数字经济通过提升人才资源发展潜力、地区创新发展活力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数字经济对山东省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门槛特征。并基于此,提出了加大资金投入提高农业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提升农业产业链中各环节的数字经济渗透度、提升农民数字技术应用能力等对策建议。

    乡村振兴背景下新疆和田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实践探索——基于水平、驱动力与模式的研究
    王德斌, 吴文婕, 刘珊珊, 陈俏
    农学学报    2023, 13 (12): 91-100.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23-0082  
    摘要 + 86 )   HTML 1 )    PDF ( 1657KB )( 191 )   

    积极探索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实践,总结典型经验,推广发展新模式,旨在进一步拓展农村产业发展空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建立农村产业发展新业态,实现农村产业可持续繁荣。研究基于新疆和田地区2016—2020年统计年鉴数据,运用熵值法、熵权TOPSIS综合分析法、灰色关联度分析测算研究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及其驱动因素。结果显示:(1)研究期内,熵权TOPSIS综合得分呈上升趋势,表明新疆和田地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正处在发展阶段,产业融合行为、产业融合效果已初见成效。(2)市场需求因素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影响最为突出;技术创新与企业合作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关联产业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较为密切。(3)和田地区各县市之间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具有一定的空间相关性,与距离和田市市区距离呈一定正相关,但并非唯一决定因素。综上,研究提出“一产为基础,二产连两头”、“一产连三产,发挥多功能”、“二产中间连,一三齐发展”等产业融合模式,为和田地区实现脱贫巩固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二氢卟吩铁拌种和喷雾对花生生长与增产效应研究
    张新凤, 张国, 于居龙, 束兆林
    农学学报    2023, 13 (11): 35-42.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23-0006  
    摘要 + 128 )   HTML 2 )    PDF ( 1331KB )( 178 )   

    为探讨二氢卟吩铁拌种和喷雾对花生生长及产量的影响,明确使用剂量。采用不同浓度二氢卟吩铁对花生拌种及在不同生长期喷雾2种方式处理。结果表明,二氢卟吩铁种子拌种和喷雾均能促进花生生长、分枝,增加单株的角果数,提高果仁重,分别增加花生产量12.38%~14.29%和33.33%~55.87%。从经济角度考虑,拌种适宜用量为每千克花生0.02%二氢卟吩铁SP 0.20~1.00 g,喷雾适宜使用浓度0.02%二氢卟吩铁可溶性粉剂1000~5000倍。

    独脚金内酯抑制因子D53/SMXLs基因的研究进展
    王雪菱, 王如月, 李际红, 王锦楠, 王冬月, 牛牧歌, 孙茂桐
    农学学报    2023, 13 (10): 37-43.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22-0070  
    摘要 + 152 )   HTML 6 )    PDF ( 1440KB )( 170 )   

    独脚金内酯(strigolactones, SLs)是一种新型的植物激素,参与调节植物分枝、生殖发育及叶片衰老等多种生物学过程。D53/SMXLs是独角金内酯信号转导通路中的抑制因子,在独脚金内酯信号转导中起重要作用。介绍了国内外最新关于独脚金内酯信号抑制因子D53/SMXLs的进展,综述了D53/SMXLs的发现、结构、信号转导机制、分子生物学功能及其他功能的研究成果。最后从三方面指出独脚金内酯信号途径有待完善与研究的内容。

    果树废弃枝条资源化处理研究现状
    李婧骅, 孙一丹, 梁嘉宜, 李梅芳
    农学学报    2023, 13 (10): 31-36.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22-0138  
    摘要 + 156 )   HTML 6 )    PDF ( 1190KB )( 161 )   

    随着中国果园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果树废弃枝条数量日渐增长。果树废弃枝条蕴含丰富的矿物质,是宝贵的生物资源,但是,目前不当利用方式造成了资源的浪费。综述了果树枝条利用概况和处理研究现状,归纳果树废弃枝条资源化处理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为今后果树废弃枝条处理的深入探索及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农业强国建设背景下农业经理人队伍建设路径探析
    莫广刚, 牛静, 赵烈, 吴莹
    农学学报    2023, 13 (12): 84-90.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23-0223  
    摘要 + 80 )   HTML 1 )    PDF ( 1062KB )( 153 )   

    农业经理人是随着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和信息化而诞生且不断发展壮大的一支生力军。加强农业经理人队伍建设,发挥好农业经理人的应有作用和巨大潜能,对于加快推进农业强国建设具有深远和现实意义。回顾农业经理人产生的背景,阐述加强农业经理人队伍建设对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意义,总结分析当前各地在推进农业经理人队伍建设中的典型作法。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加大培养力度、完善培训内容、开展水平评价、搭建交流平台、构建激励机制、促进合理流动和营造良好环境等多角度提出发展对策,以期推动农业经理人队伍持续高质量发展。

    玉米大豆间作对大豆农艺、品质和产量性状的影响
    赵小光, 赵兴忠, 刘颢萌, 肖金平, 张璞, 张雅蕾, 王丽萍
    农学学报    2023, 13 (8): 18-24.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23-0022  
    摘要 + 210 )   HTML 10 )    PDF ( 1189KB )( 148 )   

    为阐明玉米大豆间作模式下大豆品种的农艺性状、品质性状和产量性状的变化规律,选取7个大豆品种与玉米品种‘陕单650'进行间作种植,分析了间作和单作模式下大豆品种各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间作大豆的株高、结荚高度和主茎节数比单作大豆高,但单株荚数和结荚密度比单作大豆低,间作大豆的生育期比单作大豆长;间作大豆的粗脂肪和蛋白质比单作大豆高,间作大豆的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比单作大豆降低,而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比单作大豆高;间作大豆的单株粒重、单株粒数、每荚粒数比单作大豆低,百粒重在不同的品种间变化规律不一致,7个大豆品种在间作模式下的产量比单作模式平均低49.88%。通过各性状的分析,为我们在不同的区域筛选合适大豆品种进行玉米大豆复合种植提供了有力支持。

    魔芋种芋繁育模式、方法及区划研究进展
    蔡阳光, 段龙飞, 覃剑锋, 郭邦利, 陈国爱, 张百忍
    农学学报    2023, 13 (10): 1-7.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22-0147  
    摘要 + 226 )   HTML 11 )    PDF ( 1327KB )( 148 )   

    文章概述了目前国内魔芋种芋繁育的主要模式、方法和区划,包括利用大田、林下、设施化及庭院化的繁育模式,根状茎或小球茎、切块、植物组培及实生种子的繁育方法,以及4个主区和6个亚区的繁育区划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不同气候环境条件下合理布局魔芋品种,创新发展适宜套种魔芋的经济林、果林及繁育设施;同时,集成了山地魔芋抗旱防涝栽培技术,生物多样性和多元立体套种抑草防草技术以及魔芋-大豆-玉米带状复合套种技术等,改进和创新魔芋种芋的繁育模式和方法,扩大魔芋适种区域,促进魔芋产业在西南山区更好更快发展。

    不同水稻品种稻谷对土壤中铅的积累特性及其安全风险评估
    林芗华
    农学学报    2023, 13 (12): 39-45.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23-0005  
    摘要 + 75 )   HTML 2 )    PDF ( 1366KB )( 142 )   

    为了探明当前漳州市种植的水稻品种稻谷对铅的富集特性及其质量安全,以当地15个水稻主栽的品种为试材,采用添加铅源的盆栽试验及大田试验,考察稻谷对铅积累特性及评价其质量安全风险。结果表明,在弱酸性(5.5<pH≤6.5)水田土壤中,盆栽试验土壤铅全量分别为22.4、103.5、204.8 mg/kg时,15个品种稻谷铅含量变幅分别为0.016~0.061 mg/kg、0.061~0.198 mg/kg和0.157~0.606 mg/kg;大田试验土壤铅全量分别为23.4 mg/kg、26.4 mg/kg、23.5 mg/kg时,15个品种稻谷铅含量变幅为0.016~0.056 mg/kg、0.024~0.069 mg/kg和0.014~0.056 mg/kg;同一品种稻谷铅含量与土壤铅全量呈正相关性直线关系(P<0.01)。不同品种稻谷对铅的富集能力有明显的差异(P<0.05),盆栽试验和大田试验的富集系数分别为0.059%~0.296%和0.060%~0.261%;聚类分析得出有4个品种为高富集、6个品种为中富集和5个品种为低富集。依据GB2762—2017规定的稻谷中铅含量限量标准(0.2 mg/kg),低富集、中富集和高富集水稻品种,水田土壤(5.5<pH≤6.5)铅全量风险临界值分别为204.1~274.7 mg/kg、113.5~180.0 mg/kg、82.7~107.1 mg/kg。漳州市15个水稻品种,稻谷对铅的积累特性有明显差异;在土壤铅全量≥风险临界值的水田上种植,稻谷中铅含量将存在着高于0.2 mg/kg的质量安全高风险。

    秸秆连续还田对水稻产量和氮素利用的影响
    蒙婼熙, 王小利, 段建军, 徐彬, 杨宏伟, 梅婷婷
    农学学报    2023, 13 (8): 37-45.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22-0113  
    摘要 + 134 )   HTML 5 )    PDF ( 1453KB )( 140 )   

    为明确秸秆还田比例对水稻产量和氮素利用的影响,于2019—2021年生长季在贵州省思南县塘头镇进行了田间小区定位试验。试验设6个处理:CK为不施肥,S0为常规施肥,S1(常规施肥+秸秆还田5 t/hm2)、S2(常规施肥+秸秆还田10 t/hm2)、S3(常规施肥+秸秆还田15 t/hm2)、S4(常规施肥+秸秆还田20 t/hm2)。结果表明:2019—2021年秸秆还田均以S3处理产量最高,分别比S0处理增加20.16%、8.66%、14.40%,2019年产量增幅最高。造成产量差异的原因是秸秆还田提高了水稻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结实率,进而显著提高产量。秸秆还田与水稻籽粒产量的拟合分析表明,在籽粒产量最高处秸秆还田量为15.43 t/hm2。秸秆还田均能提高年份间氮肥偏生产力和氮素收获指数,在2019年,氮肥偏生产力以S3处理最高,而氮素收获指数以S4处理最高,分别比S0增加42.81%和24.30%;在2020年以S3处理最高,分别比S0增加55.98%和22.61%;在2021年以S3处理最高,分别比S0增加21.75%和15.88%。秸秆还田增加了年份间氮素生理利用率,均以S3处理最高,比S0处理分别增加72.97%、76.14%和52.98%,且年份和秸秆还田处理这2个因素对氮素生理利用率和氮素农学效率有极显著的提高。因此,综合水稻产量、秸秆还田拟合结果以及氮素利用率,秸秆还田量以S3处理较为适宜。

    不同播期对小麦‘泰科麦31'干物质积累转运及产量的影响
    崔兆韵, 邹俊丽, 徐祎, 尹逊栋, 吕广德
    农学学报    2023, 13 (8): 11-17.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22-0128  
    摘要 + 161 )   HTML 7 )    PDF ( 1476KB )( 134 )   

    为明确不同播期对小麦新品种‘泰科麦31'干物质积累转运、叶面积指数、籽粒灌浆速率和产量结构的影响,于2019—2021年小麦生长季进行‘泰科麦31'不同播期试验。设置9月30日、10月10日、10月20日和10月30日4个播期,依次记作SD1、SD2、SD3和SD4,测定不同播期下‘泰科麦31'不同生育期的干物质积累量、叶面积指数、籽粒灌浆速率和产量结构。系统分析了‘泰科麦31'不同播量对其干物质积累转运、叶面积指数、籽粒灌浆速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SD2处理下‘泰科麦31'整个生育期干物质积累量最高,其中拔节到开花阶段和开花到成熟阶段的干物质积累量均在SD2处理下最高;花后干物质积累对籽粒的贡献率的变化趋势为SD2>SD1>SD3>SD4;在越冬期和返青期,播期对‘泰科麦31'叶面积指数的影响的趋势为SD1>SD2>SD3>SD4,但在返青期之后,叶面积指数为SD2>SD3>SD1>SD4;15~25 d是‘泰科麦31'籽粒灌浆的快增期,在25 d时籽粒灌浆速率达到最高,25~30 d是‘泰科麦31'籽粒灌浆的缓增期,SD4的籽粒灌浆的增长要明显高于其他播期;SD2处理下‘泰科麦31'产量最高,相关性分析可知,SD2产量最高的原因得益于SD2处理下的穗数最高。

    基于共生关系的民宿运营振兴乡村路径研究
    魏思梦, 廖东声
    农学学报    2023, 13 (11): 95-100.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23-0060  
    摘要 + 152 )   HTML 7 )    PDF ( 1625KB )( 132 )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根据现有民宿发展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综述了文旅产业运营商——隐居乡里的解决方案。以共生关系为理论基础,提炼出以村集体合作,引入投资商,以实现价值共创为目的运营模式。通过多元主体的参与合作,促进当地村民的就业和增收,带动乡村旅游的发展,实现乡村文化的保护与宣传。通过民宿运营带动当地农业、文化、旅游业全面发展的方式,为农文旅产业深度融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乡村振兴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橡胶蒲公英农田生产潜力及种植技术需求分析
    武兰芳
    农学学报    2023, 13 (9): 18-24.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22-0103  
    摘要 + 161 )   HTML 9 )    PDF ( 1356KB )( 128 )   

    橡胶蒲公英被认为是应对天然橡胶紧缺状况的首选乳胶来源替补作物。为了进一步了解其作为经济作物的农田生产潜力,基于检索国内外研究开发进展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橡胶蒲公英根系不仅含有乳胶、而且含有菊粉等功能性成分,具有增产增效增值开发潜力。然而,产业化发展面临的首要瓶颈问题是缺乏规模化高产高效生产的农作措施,以致根胶产量低、种植成本高、生产效益差。因此,必须加快以提高根系产量和乳胶含量为目标的农艺、农技相结合的综合研发,重点包括:农艺性状及其适应性的驯化改良、田间机械化直接播种技术与适宜耕作种植方式、群体构建形成与田间杂草防控、生长发育动态与水肥优化调控、根胶物质形成积累与根系适期收获等,最终集成适合不同区域资源禀赋特点的良种良法配套的种植模式及技术体系,将有利于推进橡胶蒲公英发展成为切实可行的产业化经济作物。

    浙江省典型地貌区果园土壤有机碳和酸碱度状况及改良对策
    王京文, 陈志良, 谢国雄
    农学学报    2023, 13 (10): 8-12.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190800168  
    摘要 + 132 )   HTML 3 )    PDF ( 1135KB )( 122 )   

    为了解浙江省典型区域果园土壤的质量状况,在该省丘陵、河谷平原、水网平原和滨海平原的4类地貌区选择148个代表性的果园,分析了各地貌区果园土壤有机碳和酸碱度状况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浙江省内果园土壤有机碳和酸碱度分别在2.64~16.58 g/kg和pH 4.15~8.42之间,平均分别为9.35 g/kg和pH 5.83。各地貌区土壤有机碳含量由高至低依次为:水网平原(11.81 g/kg)>河谷平原(10.24 g/kg)>丘陵(8.04 g/kg)>滨海平原(7.62 g/kg);土壤pH由高至低分别为:滨海平原(6.90)>水网平原(5.76)>河谷平原(5.83)>丘陵(5.14),丘陵区果园土壤酸化明显。随着果树种植时间的增加,河谷平原、水网平原和滨海平原土壤pH呈现显著的下降;丘陵和滨海平原区土壤有机碳呈现增加趋势。研究认为应重视丘陵区和滨海平原区果园有机物料的投入,同时加强丘陵区果园土壤酸度的校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