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农学学报》,

下载排行

  •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当前位置: 一年内发表文章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探地雷达技术在土壤性质探测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富美玲, 朱向明, 段文标
    农学学报    2024, 14 (4): 93-100.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23-0214  
    摘要 + 127 )   HTML 6 )    PDF ( 1375KB )( 379 )   

    探地雷达(Ground Penetrating Radar, GPR)作为一种快速、无损的中小尺度近地传感技术,因其具有信息量大、分辨率高、空间连续性好等优点在土壤性质探测中得到广泛应用。在系统介绍探地雷达在探测土壤性质原理的基础上,概述了正演模拟方法与目前应用广泛的土壤介电模型,归纳了探地雷达技术在土壤性质(土壤含水量、土壤质地、土壤层次、土壤压实、土壤盐分)探测中的应用研究现状。并讨论了该技术在实地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局限性:实地探测影响因子复杂,难以分离,数据解译复杂且具有主观性,大部分研究仅停留在定性或半定量阶段等。最后针对探地雷达在土壤学领域的应用情况,提出了其不足与展望:随着信号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与理论研究的日益成熟,探地雷达在土壤特性探测中仍然是一个有潜力的工具。旨在为探地雷达在土壤性质探测应用中的研究提供参考。

    数字经济赋能山东省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效应分析
    丁慧媛, 王寿辰
    农学学报    2024, 14 (1): 90-100.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23-0160  
    摘要 + 163 )   HTML 3 )    PDF ( 1394KB )( 351 )   

    新时期,抓住数字经济时代机遇,加速数据要素价值化进程,对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利用山东省16地市2015—2021年的面板数据,准确测度全省及16地市数字经济和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并实证分析数字经济赋能山东省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直接效应、中介效应及门槛效应。结果表明,山东省数字经济及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稳步提升,但区域间差异明显;数字经济对山东省农业高质量发展起到了显著促进作用;数字经济通过提升人才资源发展潜力、地区创新发展活力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数字经济对山东省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门槛特征。并基于此,提出了加大资金投入提高农业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提升农业产业链中各环节的数字经济渗透度、提升农民数字技术应用能力等对策建议。

    2022年夏季陕西关中持续高温干旱天气成因及对农作物的影响
    乔丹杨, 高萌, 卢晔, 王瑾婷, 王瑾, 刘帆
    农学学报    2023, 13 (12): 60-67.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23-0020  
    摘要 + 176 )   HTML 7 )    PDF ( 2177KB )( 346 )   

    2022年夏季陕西关中出现持续高温干旱天气,对玉米、苹果和猕猴桃等农作物生长发育造成严重影响。为研究此次高温干旱发生机制,利用关中地区46个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欧洲中心ERA-5逐小时和月平均再分析资料等,研究主要高温时段大气环流特征和成因。结果表明:(1)主要高温时段为6月中下旬和8月上中旬,关中大部分地区出现中到重旱;(2)2个高温阶段均表现出下沉气流强盛的特征,但成因不同。6月高空异常的脊前负涡度平流输送在关中地区造成强烈的下沉运动,8月副高和南亚高压叠置,气候态正异常在陕西上空表现为异常强的下沉运动;(3)6月强盛的西北气流和8月副高异常偏西偏强使低层偏南气流减弱,阻断了水汽来源,均表现出水汽通量散度正异常,不利于出现有效降水;(4)高温干旱对粮食和经济作物产量和品质有一定影响,建议高温前采取有效措施,及时灌溉,降低田间温度,补充植株水分,增强植株蒸腾作用,降低农作物高温胁迫程度。

    乡村振兴背景下新疆和田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实践探索——基于水平、驱动力与模式的研究
    王德斌, 吴文婕, 刘珊珊, 陈俏
    农学学报    2023, 13 (12): 91-100.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23-0082  
    摘要 + 130 )   HTML 1 )    PDF ( 1657KB )( 345 )   

    积极探索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实践,总结典型经验,推广发展新模式,旨在进一步拓展农村产业发展空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建立农村产业发展新业态,实现农村产业可持续繁荣。研究基于新疆和田地区2016—2020年统计年鉴数据,运用熵值法、熵权TOPSIS综合分析法、灰色关联度分析测算研究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及其驱动因素。结果显示:(1)研究期内,熵权TOPSIS综合得分呈上升趋势,表明新疆和田地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正处在发展阶段,产业融合行为、产业融合效果已初见成效。(2)市场需求因素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影响最为突出;技术创新与企业合作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关联产业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较为密切。(3)和田地区各县市之间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具有一定的空间相关性,与距离和田市市区距离呈一定正相关,但并非唯一决定因素。综上,研究提出“一产为基础,二产连两头”、“一产连三产,发挥多功能”、“二产中间连,一三齐发展”等产业融合模式,为和田地区实现脱贫巩固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外农村人居环境研究综述
    李佳颖, 王艳伟, 郑善枫, 李昕, 黄宜
    农学学报    2024, 14 (2): 83-93.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23-0045  
    摘要 + 214 )   HTML 6 )    PDF ( 3017KB )( 249 )   

    为了解国内外农村人居环境的发展现状及研究热点,利用CiteSpace文献分析软件,对2002—2022年中国知网(CNKI)及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的农村人居环境研究进行文献分析,并绘制出国内外农村人居环境研究的知识图谱。研究结果表明:(1)国外的发文数量比国内多,研究理论更为丰富;国外的研究作者合作网络比国内紧密,说明跨学科交流更多;国内外的主要发文机构都集中在高校;美国、中国是主要的发文国家。(2)在国内外农村人居环境的相关研究中,国内的研究热点主要侧重于农村的硬环境和软环境,其研究热点主要围绕“乡村振兴”、“新农村”、“乡村治理”、“乡村发展”等方面展开;国外的研究热点主要侧重于农村人居环境对村民的影响,其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气候变化”、“心理健康”、“体力活动”、“传染性疾病”等方面。未来应加强农村人居环境研究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注重定性与定量研究方法相结合,并基于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视角,拓展农村人居环境的研究深度和广度。

    牛呼吸道疾病综合征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熊绍斌, 唐蓉, 张森, 欧婧, 刘晓东, 侯秀发, 豆晓霞, 袁金华, 袁金同
    农学学报    2024, 14 (3): 73-80.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23-0101  
    摘要 + 142 )   HTML 5 )    PDF ( 1255KB )( 246 )   

    牛呼吸道疾病综合征(Bovine respiratory disease complex, BRDC),又称为“运输热”(Shipping fever),是由多种细菌、病毒和应激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牛肺炎、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的通称,高发于犊牛。BRDC分布广泛,给全球养牛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随着中国养牛业的发展,牛呼吸道疾病综合征在中国各地奶牛场和肉牛场相继被确诊,严重威胁中国养牛业的健康发展。该病病因复杂,防治难度大,快速准确的诊断对该病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综述了BRDC的诊断技术,为该病的临床防控和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农业强国建设背景下农业经理人队伍建设路径探析
    莫广刚, 牛静, 赵烈, 吴莹
    农学学报    2023, 13 (12): 84-90.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23-0223  
    摘要 + 121 )   HTML 1 )    PDF ( 1062KB )( 237 )   

    农业经理人是随着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和信息化而诞生且不断发展壮大的一支生力军。加强农业经理人队伍建设,发挥好农业经理人的应有作用和巨大潜能,对于加快推进农业强国建设具有深远和现实意义。回顾农业经理人产生的背景,阐述加强农业经理人队伍建设对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意义,总结分析当前各地在推进农业经理人队伍建设中的典型作法。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加大培养力度、完善培训内容、开展水平评价、搭建交流平台、构建激励机制、促进合理流动和营造良好环境等多角度提出发展对策,以期推动农业经理人队伍持续高质量发展。

    不同水稻品种稻谷对土壤中铅的积累特性及其安全风险评估
    林芗华
    农学学报    2023, 13 (12): 39-45.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23-0005  
    摘要 + 103 )   HTML 2 )    PDF ( 1366KB )( 231 )   

    为了探明当前漳州市种植的水稻品种稻谷对铅的富集特性及其质量安全,以当地15个水稻主栽的品种为试材,采用添加铅源的盆栽试验及大田试验,考察稻谷对铅积累特性及评价其质量安全风险。结果表明,在弱酸性(5.5<pH≤6.5)水田土壤中,盆栽试验土壤铅全量分别为22.4、103.5、204.8 mg/kg时,15个品种稻谷铅含量变幅分别为0.016~0.061 mg/kg、0.061~0.198 mg/kg和0.157~0.606 mg/kg;大田试验土壤铅全量分别为23.4 mg/kg、26.4 mg/kg、23.5 mg/kg时,15个品种稻谷铅含量变幅为0.016~0.056 mg/kg、0.024~0.069 mg/kg和0.014~0.056 mg/kg;同一品种稻谷铅含量与土壤铅全量呈正相关性直线关系(P<0.01)。不同品种稻谷对铅的富集能力有明显的差异(P<0.05),盆栽试验和大田试验的富集系数分别为0.059%~0.296%和0.060%~0.261%;聚类分析得出有4个品种为高富集、6个品种为中富集和5个品种为低富集。依据GB2762—2017规定的稻谷中铅含量限量标准(0.2 mg/kg),低富集、中富集和高富集水稻品种,水田土壤(5.5<pH≤6.5)铅全量风险临界值分别为204.1~274.7 mg/kg、113.5~180.0 mg/kg、82.7~107.1 mg/kg。漳州市15个水稻品种,稻谷对铅的积累特性有明显差异;在土壤铅全量≥风险临界值的水田上种植,稻谷中铅含量将存在着高于0.2 mg/kg的质量安全高风险。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在玉米籽粒性状研究中的应用及其候选基因预测
    陈昕怡, 刘晨艳, 华明珠, 徐欣, 冯汶祥, 汪保华, 方辉
    农学学报    2024, 14 (4): 26-36.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23-0092  
    摘要 + 140 )   HTML 10 )    PDF ( 2139KB )( 212 )   

    本研究旨在探索调控玉米籽粒发育的自然变异,以期为玉米产量性状的遗传改良提供科学依据。以150份遗传变异丰富的玉米自交系为材料进行研究。通过结合34342个SNP标记和3种模型,对5个籽粒相关性状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研究结果揭示了18个独立位点与目标性状显著关联,每个位点能够解释12.24%~15.41%的表型变异。同时,研究发现4对与籽粒长度相关的SNP之间存在显著的上位性互作,这些互作共能解释5.32%的表型变异。为了深入理解这些关联位点背后的分子机制,结合B73自交系籽粒发育的动态转录组数据和基因的功能注释,预测了19个候选基因,这些候选基因可以分为4类:6个酶、3个核糖体蛋白、1个转录因子和9个其他蛋白。这些候选基因的发现为解析玉米籽粒发育的分子机制以及改良籽粒大小和作物产量提供新的基因资源。通过本研究,我们不仅揭示了调控玉米籽粒发育的自然变异,还为玉米产量性状的遗传改良提供了新的基因资源。这些成果有望为玉米育种工作带来新的突破,提高玉米产量,从而更好地满足人类对粮食的需求。

    国内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研究进展——基于CiteSpace的文献计量可视化分析
    池江涛, 王艳伟, 郑善枫
    农学学报    2024, 14 (3): 91-105.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23-0091  
    摘要 + 145 )   HTML 10 )    PDF ( 5293KB )( 205 )   

    为系统梳理国内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研究进展与热点前沿,以2000—2022年中国知网(CNKI)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收录的4609篇文献为数据样本,运用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和文献计量研究法,对国内外农村基础设建设的研究现状、关键词聚类与突现关键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国内外发文整体呈增长趋势,国外研究热度整体高于国内;国内研究更关注经济、财政等学科领域,国外研究涉及环境、科学、生态等学科领域;国内外学者之间的合作均较少,相较于国外研究机构,国内机构彼此之间项目交流与研究合作更少;国外研究关键词主要聚焦于绿色基础设施、农村卫生、农村电气化以及可持续生计等方面,国内研究关键词主要包括乡村振兴、农田水利、农村经济等;现阶段,国外研究主要集中在可再生能源与可持续发展,国内重点关注乡村振兴与农村电商等内容。最后,探讨了中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未来的研究展望,在后续研究中可以关注可持续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绿色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

    木醋液改良盐碱土壤的研究进展
    尹美莉, 张凯煜, 亢福仁, 高玉林, 张生, 张鑫, 李强, 曹涛涛, 郑洁文
    农学学报    2024, 14 (6): 31-38.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23-0141  
    摘要 + 116 )   HTML 6 )    PDF ( 1266KB )( 200 )   

    盐碱土因碱性高、透气性差透水性差、表面容易板结、养分含量低、含有害盐分等导致植物生长受到限制,但是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则要求必须加大力度“向盐碱地要粮”。大量研究证明,适宜浓度木醋液可以有效改善盐碱土理化性状,从而提高盐碱土生产力。文章列举了不同种类木醋液理化性质和成分含量,描述了木醋液施用浓度的范围,总结了木醋液施入盐碱土后,土壤物理、化学、微生物、酶活性以及植物生长情况的变化,以为木醋液应用于盐碱土壤中提供理论参考。

    中国铁筷子属植物的栽培技术及其价值分析
    张嵘梅, 刀培春, 段元路, 李若游
    农学学报    2024, 14 (4): 72-76.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23-0127  
    摘要 + 75 )   HTML 6 )    PDF ( 1546KB )( 183 )   

    为展示中国铁筷子属植物的应用潜力,推动其在医药、制造和园林绿化领域的合理开发及利用,对中国铁筷子属植物生物学特性、生态习性和栽培技术进行了综述。对其化学成分、药效、名称由来、观赏特性、园林应用形式等方面的剖析,表明本属具有突出的药用、文化和观赏价值。研究指出,存在植物学基础研究、药用植物开发和新品种培育力度不够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建议。

    播期和叶面肥喷施对不同玉米品种产量和籽粒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
    颜为, 李晓靖, 姜玉玮, 黄萌, 刘波, 张春艳, 崔振岭, 薛艳芳
    农学学报    2024, 14 (1): 1-9.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23-0017  
    摘要 + 180 )   HTML 9 )    PDF ( 1613KB )( 174 )   

    研究旨在探讨播期和叶面肥喷施对不同玉米品种产量和籽粒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于2019年5—10月在山东省临沂市设置玉米大田试验,采用三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主处理为5个玉米播期(5月31日、6月6日、6月13日、6月21日和6月28日,分别记作B1~B5),裂区为‘登海605’和‘郑单309’2个玉米品种,裂区-裂区为5种叶面肥喷施处理,分别为去离子水(Water)、氯化钙(Ca)、硫酸锌(Zn)、谷氨酰胺(N)和谷氨酰胺与硫酸锌混合溶液(N+Zn)。于玉米成熟期进行样品采集与分析。结果表明:‘登海605’和‘郑单309’均在B3播期时(6月13日)产量最高,最高产量平均分别为11.9、10.9 t/hm2,主要由于该播期下穗粒数最高,表明B3播期是该区域最佳播期,而早播和晚播均会显著降低2个玉米品种的产量。对于‘登海605’,叶面喷施N溶液可略提高早播条件下(B1和B2播期)籽粒产量,而叶面喷施Ca、Zn、N和N+Zn溶液可提高晚播条件下(B4和B5播期)籽粒产量,其中叶面喷施N+Zn溶液的增产效果最好,在B4和B5播期下籽粒产量较对照分别增加45.5%和16.0%。对于‘郑单309’,叶面喷施N或Zn溶液可提高B4播期籽粒产量,而喷施Ca溶液可提高B5播期的籽粒产量。另外,叶面喷施Zn或N+Zn溶液可显著提高‘登海605’和‘郑单309’在B2和B3播期的籽粒Zn浓度。叶面喷施Zn溶液可以显著提高B2和B3播期下‘郑单309’的籽粒Fe、Mn、Cu、N 和Mg浓度。以上研究结果为协同实现玉米高产优质栽培和肥料利用效率的提高提供理论依据。

    普洱茶中儿茶素研究进展
    邓洪燕, 毛静春, 毛建富, 周琴, 陶波, 赵龙
    农学学报    2024, 14 (1): 83-89.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23-0051  
    摘要 + 152 )   HTML 11 )    PDF ( 1352KB )( 173 )   

    儿茶素是茶叶中多酚类化合物的主体成分,占干茶含量的12%~24%,具有清除自由基、抗衰老、抗辐射、减肥、降血脂、防癌等活性功能。普洱茶因特殊的品种和加工工艺,所含有的儿茶素含量均高于其他茶树品种,在营养价值和保健方面表现出优异的功效。对普洱茶儿茶素种类、提取测定方法、含量变化和功效研究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普洱茶中儿茶素功能产品进一步开发利用研究提供参考。

    蚕豆象综述
    敏玉霞, 毛玉萍, 柳慧玲, 尚永芳
    农学学报    2024, 14 (2): 30-35.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23-0069  
    摘要 + 121 )   HTML 6 )    PDF ( 1359KB )( 161 )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蚕豆生产国,而蚕豆象是为害蚕豆的主要害虫,通常感染率为3%~100%,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信息化学物质是生物释放的能引起其他生物行为或生理反应的化学物质,在昆虫取食、寻找配偶、定向寄主、产卵等活动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根据国内外相关研究,从分布、形态特征、生活史、发育策略及化学生态学等方面对蚕豆象作了全面的综述,重点介绍了信息化学物质在蚕豆象综合防治中的应用前景,为蚕豆象绿色防控提供了新的思路。

    耕地质量与景观格局指数的关系研究——以江西省鹰潭市为例
    邹恒宇, 叶英聪, 匡丽花
    农学学报    2024, 14 (1): 44-52.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23-0168  
    摘要 + 130 )   HTML 3 )    PDF ( 2725KB )( 151 )   

    研究耕地质量与景观格局间的关系,可以为加强国家耕地质量保护和提升提供科学依据。利用江西省鹰潭市2022年耕地质量数据,在耕地质量评价的基础上综合分析鹰潭市的总体耕地质量状况。选取斑块面积、斑块占景观比例、边界密度、斑块密度、景观形状指数、平均斑块大小、景观分离度、蔓延度指数和香农多样性指数等景观格局指数在Fragstats 4.2软件中进行计算,再将耕地面积加权平均国家自然等别、利用等别、经济等别指数分别与选取的耕地景观格局指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得出,耕地质量国家自然等指数与耕地边界密度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393(P<0.01);耕地质量国家利用等指数与耕地平均斑块大小和香农多样性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43(P<0.01)和0.416(P<0.01);耕地质量国家经济等指数与耕地边界密度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381(P<0.01)。因此部分景观格局指数与耕地质量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该区域内耕地质量与景观格局指数间的关联。研究结果可为从景观格局角度实现耕地质量的提升与保护工作提供科学参考,对国家层面做出优化区域耕地空间布局决策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2023中国农业科学重大进展
    李周晶, 孙巍, 张学福, 庄严, 张江丽
    农学学报    2024, 14 (3): 1-2.  
    摘要 + 114 )   HTML 12 )    PDF ( 966KB )( 143 )   
    抗根肿病大白菜材料SSR分子标记的初步筛选
    兰梅, 张丽琴, 徐学忠, 胡靖锋, 杨红丽, 杨鼎, 李崇娟, 和江明
    农学学报    2023, 13 (12): 20-27.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22-0153  
    摘要 + 130 )   HTML 2 )    PDF ( 2307KB )( 142 )   

    为了明确抗根肿病大白菜材料CCR12049中的抗病基因,进一步开发分子标记。以高抗根肿病的高代自交系大白菜CCR12049、高感根肿病的高代自交系大白菜CM12081、CCR12049和CM12081杂交得到的F1及F1自交构建的F2分离群体为试材,通过人工接种鉴定、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序列比对。结果显示,该抗病材料中的根肿病抗性由显性单基因控制;36对引物在2个亲本和F1中初步筛选出4对有多态性的引物,在F2中进一步验证,发现只有1对(cr-26)在F2中的扩增结果与表型鉴定一致;2个亲本及F1的PCR产物测序比对发现,在95~111 bp这个位置,抗病亲本和F1的序列完全相同,但是感病材料在这个位置出现了17个碱基(TCTCTATCTCTTACGCA)的缺失。可以推断抗病材料可能是由于这17个碱基的插入从而表现出抗病性,该标记可以将抗感材料区分开,该标记可以作为一个初步筛选白菜抗根肿病的SSR分子标记来利用。

    生物多样性在低碳农业中的应用现状及展望
    陈俊斌, 胡广
    农学学报    2024, 14 (4): 42-51.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23-0139  
    摘要 + 108 )   HTML 9 )    PDF ( 1648KB )( 140 )   

    在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农业固碳增效被写入“双碳目标”,低碳农业随之兴起。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功能与服务的基础,在农业低碳化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保护农田生物多样性,充分发挥其生态作用是实现农业减排固碳的重要路径。收集“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2010—2022年的文献,利用CiteSpace文献计量软件的关键词共现以及聚类分析,对近年来国际低碳农业中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动态、研究热点进行分析,对生物多样性的功能进行归纳总结。分析结果表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管理是目前低碳农业生物多样性的研究热点,而生物防治是生物多样性实现农业低碳化的主要途径,通过对不同生物类群多样性的生态价值进行梳理,发现生物多样性可以增加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生态与经济价值。未来的研究可从生态系统和景观的尺度,探索基于生物多样性的多功能农业发展模式,从而更好地助力双碳目标的顺利实现。

    柑橘类水果的贮藏与加工研究进展
    王建辉, 郭伟庆, 郑凡, 张崟, 王新惠, 刘达玉, 唐江
    农学学报    2024, 14 (8): 49-55.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asb2023-0164  
    摘要 + 103 )   HTML 5 )    PDF ( 1475KB )( 139 )   

    柑橘是中国第一大类水果,其品种繁多,种植广泛,且以鲜食为主。为了延长鲜果货架期,促进精深加工,提升柑橘企业经济效益,对柑橘贮藏与加工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首先总结了多种保鲜技术在柑橘贮藏中的应用;其次讨论了柑橘传统加工制品与其副产物综合利用的最新技术;最后展望了柑橘类水果中类黄酮等功能成分的潜在应用价值。根据各产区栽培品种多样性的特点,建议甜橙、柠檬类品种可以加强采后商品化处理,橙、橘等传统加工制品优化非热加工、生物酶法去囊衣等新技术集成应用,药食同源类品种开展功能性成分提取与保健产品研制。综上,针对不同柑橘品种开发合适的贮藏与加工技术,可以进一步延长产业链,促进未来柑橘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