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傅廷栋. 杂交油菜的育种和利用[M]. 武汉: 湖北科学教育出版社, 1995:42-83.
											 											 | 
										
																													
																						| [2] | 
																						 
											  隆文杰, 周国雁, 雷涌涛, 等. 不同孔径的网罩对玉米花粉的影响[J]. 江西农业学报, 2017, 29(4):10-15.
											 											 | 
										
																													
																						| [3] | 
																						 
											  秦西云, 李应金, 段玉琪, 等. 云南烟草丛枝病害研究.ⅩⅤⅠ网罩隔离培育五毒烟苗防治病害[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1999, 14(3):318-322.
											 											 | 
										
																													
																						| [4] | 
																						 
											  董慧, 颜志明, 稽怡, 等. 不同目数防虫网覆盖对不结球白菜生长及防虫效果的影响[J]. 长江蔬菜, 2013, 20:63-65.
											 											 | 
										
																													
																						| [5] | 
																						 
											  王淑芬, 马国佐. 十字花科6种植物花粉的微观结构观察[J].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7, 34(3):359-362.
											 											 | 
										
																													
																						| [6] | 
																						 
											  钱秀珍, 徐珍秀, 王兆木. 新疆昭苏野生油菜花粉形态扫描观察[J]. 中国农业科学, 1987, 20(6):86-88.
											 											 | 
										
																													
																						| [7] | 
																						 
											  陈梅生, 常桂菊. 甘蓝型油菜授精过程的细胞学观察[J]. 中国油料, 1980(3):26-32.
											 											 | 
										
																													
																						| [8] | 
																						 
											  范连益, 陈卫江, 曲亮, 等. 杂交油菜制种纯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解决途径[J]. 湖南农业科学, 2002(2):8-10,11.
											 											 | 
										
																													
																						| [9] | 
																						 
											  石华娟, 董方麟. ‘川油15’核不育三系制种技术的应用研究[J]. 西南农业学报, 2004, 17(1):12-14.
											 											 | 
										
																													
																						| [10] | 
																						 
											  浦惠明, 傅寿仲, 戚存扣, 等. 甘蓝型双低“三系”杂交油菜高产制种技术研究.Ⅰ.恢复系宁R1花期性状的调节研究[J]. 江苏农业科学, 1998(5):26-28.
											 											 | 
										
																													
																						| [11] | 
																						 
											  高良知. 十字花科蔬菜杂交制种中的若干技术问题[J]. 长江蔬菜, 2000(4):36-37.
											 											 | 
										
																													
																						| [12] | 
																						 
											  高世海. 影响杂交油菜制种纯度技术因素[J]. 湖北农业科学, 1998, 6:29-30.
											 											 | 
										
																													
																						| [13] | 
																						 
											  李建平, 喻名科, 黄崧. 优质油菜不同隔离方式的保存效果及繁育方法[J]. 湖南农业科学, 1990, 5:17-18.
											 											 | 
										
																													
																						| [14] | 
																						 
											  邹崇顺. 低芥酸油菜2种繁育和商品生产的防杂保纯[J]. 湖北农业科学, 1988, 9:38-39.
											 											 | 
										
																													
																						| [15] | 
																						 
											  庄静, 周熙荣, 李树林, 等. 青菜杂交种‘沪青杂1号’的制种技术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06, 22(11):285-287.
											 											 | 
										
																													
																						| [16] | 
																						 
											  侯国佐, 王华, 张瑞茂. 甘蓝型油菜细胞核雄性不育材料117A的遗传研究[J]. 中国油料, 1990,(2):7-10.
											 											 | 
										
																													
																						| [17] | 
																						 
											  文雁成, 张书芬, 王建平, 等. 甘蓝型油菜双低优质抗寒核不育两型系8AB的选育[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08(30):217-219.
											 											 | 
										
																													
																						| [18] | 
																						 
											  文雁成, 宋文光. 胞质不育杂交油菜中的不育株对产量的影响[J]. 中国油料, 1994, 16(2):1-3.
											 											 | 
										
																													
																						| [19] | 
																						 
											  赵坚义. 温、湿度对油菜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基因表达影响的研究[A].中国油料作物科学技术新进展——1996年油料作物学术年会论文集[C]. 北京: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1996:153-158.
											 											 | 
										
																													
																						| [20] | 
																						 
											  胡胜武, 黄继英, 吴宾, 等. 基因型及温度对陕2ACMS育性的影响[A].中国油料作物科学技术新进展——1996年油料作物学术年会论文集[C]. 北京: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1996:159-163.
											 											 | 
										
																													
																						| [21] | 
																						 
											  Burns D R. Temperature and genotypic effects on the expression of Pol 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 in summer rape[J]. Canadian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s. 1991(71):655-661.
											 											 | 
										
																													
																						| [22] | 
																						 
											  Ogura H. Studies on the new male sterility in Japanese radish, with special references to the utilization of this sterility towards the practical raising of hybrids[J]. Mem. Fac. Agric. Kagoshima Univ., 1968, 6:39-78.
											 											 | 
										
																													
																						| [23] | 
																						 
											  Pelletier G, Primard C, Vedel F, et al. Molecular, phenotypic and genetic characterization of mitochondrial recombinants in rapeseed[A]. In: Proc 7th Int Rapeseed Cong, Poznan, Poland, 1987:113-118.
											 											 | 
										
																													
																						| [24] | 
																						 
											  文雁成, 张书芬, 王建平, 等. 甘蓝型油菜萝卜质雄性不育恢复系的筛选和初步研究[J]. 华北农学报, 2010, 25(4):102-106.
											 											 | 
										
																													
																						| [25] | 
																						 
											  文雁成, 张书芬, 王建平, 等. 甘蓝型油菜双低萝卜质不育恢复系快速改良技术研究[J]. 华北农学报, 2016(1):102-109.
											 											 |